咸丰帝一生三大错误,让清朝元气大伤,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要说起清朝较弱的皇帝,在笔者心中,咸丰一定是排得上号的,就连《清史稿》都评论他:“文宗厌廷臣习于因循,乏匡济之略。”咸丰是好不容易才继承皇位的,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而得以继位的咸丰,却以三大错误,让清朝元气大伤。
其一,坐上皇位
那么有人说了,咸丰的皇位,是道光帝心甘情愿传给他的,这怎么算是他的错误呢?要错也是道光帝的错,因为他没有选择更合适的人。虽说最终的选择权,是落在道光帝的身上,可没有咸丰之前暗中争夺,或许皇位就落不到他头上。
其实关于传位给咸丰还是奕訢,道光帝一直都很犹豫。不管从文武各方面来比较,奕訢都无疑更优秀一些,可咸丰在老师杜受田的传授下最终以“仁孝”取胜。
大清江山传到咸丰手中的时候,已经是个烂摊子了,此时“仁孝”的皇帝早已不管用,国家需要的,还是像恭亲王奕訢这样有能力的人。所以从咸丰坐上皇位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个错误了。
二、不务正业
咸丰即位后,清朝内忧外患可谓十分严重,外有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内有太平军已占领南京。不管是内忧还是外患,都令清朝元气大伤。
咸丰四年,英、法、美三国向清政府提出条件后被拒绝,他们便在南方挑起战乱。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逼迫清政府与他们进行谈判,沙俄更是趁火打劫,占领了东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当国家危在旦夕之际,看看咸丰帝在做什么,他竟然一没有下诏决战,二没有周密部署,英法联军仅仅以3万兵力,就轻而易举闯进我国京畿地区。不仅如此,咸丰还和大臣在热河听戏取乐,如此不务正业,清朝哪里还有救?
三、遗命失策
咸丰临终时,由于只有载淳这一个儿子,所以皇位毫无疑问是要传给他的。可当时载淳年纪尚幼,就面临必须要有人辅佐的问题。咸丰自然想到这一点,所以任命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
咸丰任命这么多顾命大臣,除了希望他们同心协力辅佐好新帝之外,也是为了让他们相互制衡。除此之外,咸丰又将“御赏”印章,交给皇后钮钴禄氏,即后来的慈安太后。将“同道中”印章交给储君载淳,由于载淳年幼,便转交其生母代管,即后来的慈禧太后。
表面上看,咸丰似乎安排得明明白白,可实际上,他这种“分权之外再分权”的举措,完全就像是在拿权力开玩笑。因为这样一来,就算顾命大臣共同拟好圣旨,还是要由两宫皇太后都盖章,圣旨才能够生效。这样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之间必定相互不服,两宫太后彼此之间,也容易为了最终决定权而产生矛盾。
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咸丰驾崩后,很快慈禧就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除掉了八大臣。随即慈禧又开始打压恭亲王,等慈安太后去世,她便成为大清实际掌权者。之后清朝如何发展,最终是何结局,相信就不用笔者多说了。
所以说,咸丰的确是一位“仁孝”的皇帝,这是他的优点。可在中后期的清朝,咸丰的“仁孝”,就反而成为他的弱点。如果他继承的是雍正的皇位,那么就算“无为而治”,可能都有一番作为。但在清朝已然千仓百孔的情况下,咸丰一系列的错误操作,无疑就让清朝元气大伤,以致最后走向灭亡。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367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