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百科小编告诉你。
由于太子李承乾涉嫌谋反,李世民将其废为庶民,接着,李世民摒退其他朝臣,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四位重臣。
李世民对众人道:
“朕有三个儿子,如此作为,真的让人很伤心!”
一时间控制不住情绪,李世民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赶忙拦住,李世民见撞墙不行,又要拔出佩刀自杀,褚遂良见此情景,急忙将刀夺下。
史料记载:
“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
李承乾本身就是太子,他本不应该造反,如果一切顺利,他就是天下的继承者。可是李世民还很喜欢魏王李泰,这就让矛盾出现了,两人的目标都是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
可是李承乾涉嫌谋反,李世民不杀他,为什么反而自己要自杀呢?
因果循环,害怕悲剧再次上演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没有防备,在上朝的路上被李世民暗算,李建成当场被射死,李元吉死在尉迟敬德之手。很快,李渊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政变空前成功。
此刻是公元643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七年,但李世民仍忘不了兄弟相残的惨景,李世民发自真心那么痛恨自己的兄弟吗?
未必,如果他生于平民家庭,没有皇位的追逐,那么这三兄弟很可能和睦相处。但这只是假设,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李世民还是秦王,那么这场争端就不可避免。
即便李世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位,但他的内心仍无法彻底放下,毕竟这可是至亲骨肉。时至今日,那一幕惨剧却有着再次上演的趋势,就来自他的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李建成是嫡长子,李世民是次子,李元吉是四子,而在这里,李承乾是嫡长子,次子是魏王李泰。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好比因果循环,命运之神想要在李世民儿子之间,再来一场玄武门之变。在得知李承乾密谋造反后,李世民极其伤心,这并非装出来的,再怎么说那可是亲生儿子,且是寄予厚望的太子。另一个呢,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李泰,这回李世民有点理解他父亲李渊了。
李渊在李世民、李建成爆发矛盾后,一直很难做,他一直想方设法减缓双方的矛盾,但这都无济于事,直至晚年丧子的惨剧发生。李世民害怕那场景在自己身上再度上演,他害怕失去儿子,李承乾的造反让他无法接受,李泰的图谋也让李世民心如刀割。
一桩桩一件件,让李世民一时间不能自已,随即才要拔刀自杀。
做戏给大臣看
李世民要自杀这一幕,满朝文武并不在场,在场的只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当然了,还有晋王李治。
史料记载: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
李承乾获罪后,皇位当然也就没他的份了,那么下个问题就是谁来做太子。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看李世民的态度,另一方面要看群臣的表现。李世民曾给魏王李泰许诺,要立其为太子, 在大臣中,岑文本、刘洎等人希望立李泰为太子,而重臣长孙无忌恳求立李治为太子。
李泰曾对李世民说过,假若他获得皇位,在他死之前,必定会杀死自己的儿子,传位给晋王李治。对此,李世民是清楚的,这明显就是托词,历朝历代,有哪个皇帝甘愿立自己兄弟为皇帝,却杀掉自己的儿子呢?
褚遂良也曾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显然他也站在了晋王这一边。:
“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
随后,李世民陷入到沉思中,李承乾当然不能再立,而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么李承乾的安全就不能保证,双方难免还会爆发流血冲突。而一旦李泰成了太子,也就是承认太子的位置可以通过钻营得到,这种事当然不能开头。要想平息李承乾、李泰之间的矛盾,只能另立第三人,那就是李治。
打定主意后,李世民才上演了一出抽刀自杀的戏份,要说李世民完全是做戏,也不尽然,这毕竟涉及他的亲生儿子,砍断骨头还连着筋。可是这场戏还是要做下去,因为他关系着天下的安危,关系到大唐的未来。
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都是李世民的心腹,长孙无忌、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老臣,自不必说。李世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褚遂良同样是国家的股肱重臣。
这几位重臣拥有着巨大的能量,而他们都站在了晋王李治身后。皇帝设立太子,在新皇未登基之前,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所以群臣要擦亮眼睛,寻找那个未来的王者,一旦赌对了,那么富贵也就随之而来。
李世民要自杀,他的目的就是试探大臣的态度,并让这几位好好辅佐李治,毕竟李治的表现不算出彩。虽说他宽厚仁慈,但还有很多不足,如果没有重臣的辅佐,李世民害怕会出现问题。等试探得差不多了,李世民便把李泰降为郡王,软禁起来,并将李治立为太子。
李世民对李承乾有很深的感情
李承乾被李世民给予厚望,在很早之前就着力培养,李世民居丧的时间,让李承乾来处理政务,在李世民出巡在外,也是李承乾来处理国家大事。
一次,李承乾患病,从来不信佛家、道家的李世民,却请来了有名的道士,为儿子祈福。等到李承乾痊愈,李世民还请了几千名出家人,修建了普光寺等寺庙。贞观七年,李承乾生病,李世民请来了天竺高僧,并特许其可以暂时不用读书。
为了教育李承乾,李世民他还特意叮嘱于志宁等人,要多让太子了解民间疾苦,如果太子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多加指点。总而言之,李世民在李承乾身上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倾注了真心,但反而得到了一个太子谋反的结果,这个结果一时间让李世民无法接受。
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这个当爹的实在是不称职,也没能给孩子们树立个好榜样。平时虽然对太子关心,但终究没能跟他坦诚相待,再加上自己一碗水没有端平,给了太子危机感,最终导致了铤而走险。
总之,这个爹做的很失败,纵使李世民城府再深,但他终究还是个人,他无法脱离亲情与宿命,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也确实是惭愧,想要一寻短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867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