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元顺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丁宁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
如果不提作者的名字,恐怕大多数人一眼看去,必然会以为是那位儒生所做。可实际上诗的作者就是一个蒙古人,准确来说是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该诗写于1368年下,朱元璋率军已然攻入北京城,意图劝降元顺帝。元顺帝却选择“以诗作答”,而诗中展现出的胸怀与气魄,堪称历代帝王所罕见。特别是在末代皇帝中。欢迎阅读时光的文章,时光今天为大家讲讲这位短命王朝中常青树皇帝----元顺帝,喜欢我的可以关注我哦。
元朝自公元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到公元1368年大都城破宣告灭亡不足百年。而除了忽必烈本人在位时间长达34年外,只有末代皇帝元顺帝的在位时间超过了30年。这两位帝王就统治了整个王朝三分之二的时间。如果说因为荒淫无道的昏君,可以稳坐大殿三十余年恐怕也没有人会相信吧。可无奈的是,元顺帝至下的元朝已经是危机四伏,大厦将倾了。这一点,从他的登基之路就可以看出,元文宗一朝权臣燕铁木儿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为了打击元明宗一派的势力,诬陷害死元明宗的妻子,又将元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发配高丽。后又将其移居广西静江(今桂林)
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元文宗去世,燕帖木尔为了讨好明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和达到继续专权的目的,请求拥立年纪幼小的卜答失里之子燕帖古思为帝,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害怕自己的儿子,年纪又小被找虐,所以主张立元明宗之子为帝。燕帖木儿以为元明宗之子年幼体弱,容易控制便立其为帝,即
元宁宗
。可元宁宗即位仅53天就死了,燕帖木尔再次请求立燕帖古思为帝。元文宗皇后仍然不同意,燕帖木儿没有办法正好命中书右丞阔里吉思赴广西靖江,去接年仅13岁的妥懽帖睦尔来京,妥懽帖睦尔行至良乡,燕帖木儿又亲自出迎,讨好地表明拥帝之意,想试探妥懽帖睦尔对自己的态度,可当时“
帝幼且畏之,一无所答
”。
燕帖木尔无法得知对方真实的想法,并且害怕他设计陷害元明宗的事情被揭露出来,于是又产生了废掉妥懽帖睦尔的心思。妥懽帖睦尔来到京师以后,燕帖木尔故意拖延时间后,不举行元顺帝登基大典。可在这期间,燕帖木尔想废掉妥妥懽帖睦尔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登基的人选,导致自己心烦意乱,荒淫日甚,终因酒色过度疲累血逆袭而死。燕帖木儿死后,元文宗皇后和大臣们商定立妥懽帖睦尔为帝。这样元顺帝才与至顺四年六月正式即位上都。
妥懽帖睦尔的屁股终于稳稳当当的坐在了龙椅之上,可登基后的元顺帝仍要面对新的问题。作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上任的权臣已经不存在,但在当今朝野之上,臣子之间的争斗却依然激烈。唐其势乃燕帖木儿之子,由于在元文宗朝燕帖木尔权倾朝野,其党羽遍布朝廷内外。虽然此时燕帖木儿以死,在其党羽的实力势力仍然很强。元顺帝为了稳定局势,决定以燕帖木儿之弟撒敦为中书左丞相,以唐其势为御史大夫,立燕帖木尔之女伯牙吾氏为皇后。为了制约唐其势一派,元顺帝提拔了拥立有功的“伯颜”为中书右丞相。职位在唐其势之上,一向专横拔兮的唐其势对此十分不满,愤愤地说,“
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颜何人而位居吾上
“并决定与其叔父答里等人密谋除掉伯颜和元舜帝。好在伯颜及时得知消息告诉了元顺帝,唐其势件事情败露,于六月三十日率领死士杀进宫中发动了武装政变。
伯颜急忙和完者帖木尔阔里吉思等人率众评判,唐其势最终兵败身死。为进一步打击唐其势一派的势力,伯颜又奏请逮捕皇后伯牙吾氏,后来秘密处死于开平民宿。唐其势帅兵造反之时,其党羽等再上都等地同时发动的叛乱,伯颜又亲自率兵攻打。在伯颜彻底粉碎唐其势及其党羽的军事政变后,伯颜在朝中的势力迅速膨胀,开始逐渐威胁到皇权。
细心的朋友恐怕已经发现了,此时的帝国就存在着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朝堂之上总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权势熏天的臣子,随着其羽翼的丰满,逐渐形成一个个联系紧密的利益集团。无论哪方势力在斗争中获胜,最终都将威胁到皇权的统治,这便是元末的重要命门之一“党争”。
从燕帖木尔到唐其势在到伯颜以及后来的哈嘛和雪雪,无一不是在重复这历史的循环。可以说,元顺帝时期的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连绵不断,其激烈程度超过了之前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在元顺帝统治者三十六年之中,仅大的斗争就有六七次,小的斗争更是无法计算,几乎一天也没有停止。并且除了脱脱反对伯言,具有一定的实行汉法和反对汉法的性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外,其余党政皆为争权夺势的斗争,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据当时民生凋敝,饿殍遍地,民变,兵变不断等这些典型的王朝末日景象,该有的同样一个也不会少。元顺帝与崇祯皇帝在上任之初心态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想将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是发自内心的想有一番作为。而且从历史上看,元顺帝做皇帝的能力的确比崇祯强很多。即位之初的元顺帝,由于年幼能力与心智都不够成熟,因此还算乐得将国家大事交给伯颜处置。可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多,元顺帝开始对伯颜的专横跋扈越来越不满,逐渐产生了改变自己没有实权的地位,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朝政的愿望。
至元六年元顺帝在脱脱的帮助下,趁伯颜外出游猎之时,关闭都城大门,巧妙的驱逐了伯颜。接着,从至正元年到至正一十三年,是元顺帝执政时期的“高光时刻“,在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后,两人齐心协力,在王朝最后的日子里做出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努力,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恢复科举,筛选人才。
元顺帝在拨出伯颜之后,在脱脱等人的帮助之下,立即恢复了科举制度,并亲自考取进士,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在选拔人才方面,元顺帝注意恢复世祖时期不问出生、民族,唯才学为重的选材方针。下昭“南人有才学者,依世祖旧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监用之。”改变了以往对“汉人”“南人”的歧视。和伯颜专权时期以出身、资历论英雄的局面,元顺帝用人还特别注意“尊礼旧臣”和“征用老成”这样的用人方针,无疑在当时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整顿吏治,加强考核。
为解决此前官场上贪腐成风的弊病,元顺帝非常注意发挥监察机关的作用,加强对官吏的考核。例如,在至正三年三月规定“在内之官有不法者,监察御史劾之,在外之官有不法者,邢台监察御史劾之”。此外,元顺帝尤其注重对地方官员的巡行监察,规定御史、行御史台所属的肃政廉访司官员“岁已八月纵出巡,次年四月中还司”。恢复了世祖时期巡行监察地方官员的制度
至正四年,元顺帝又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考核官吏的内容之法。
在世祖时期以“
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役均
”五次考核官吏的基础上,加上了“
常平仓得法、凑成六事
”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内容,规定“
六事备者升一等,四事备者减一资,三事备者平迁,六事具备者降一等
”。后来又规定“犯赃罪之人,常选不用”等到加强了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和奖励。
到了至正八年整顿吏治的效果在某些地方已经显现出来。有许多案例都在表明元顺帝的改革绝非徒劳无功。除以上措施外,元顺帝在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方面有所作为。这系列囊括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改革,为统称为“
至正更化
”。在王朝日益腐朽逐渐走向灭亡的时候,元顺帝能在执政时励精图治,君臣协力实现一番作为已属不易。而元顺帝之所以能有这样积极有为的心态,与其深厚的汉学功底是紧密相关的。正是儒家历来对君主的“严格要求”,让元顺帝在即位之初便有雄心壮志,想成为一位青史留名的明君。而且这一思想又进一步影响了他执政后的具体改革措施。除了拥有极高的汉学修养外,元顺帝在物理,机械,数学等方面同样造诣颇高,还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房屋、船只是一位卓越的机械制造专家。
据《元氏掖庭记》记载,元顺帝还造过一种叫“五云车”的交通工具,改车设计精巧,构造复杂,内部陈设高贵典雅,外部装饰雍容华贵。车内共分为五个包厢,元顺帝坐在中间,其他的包厢有他的爱妃们乘坐。元顺帝经常乘坐这辆车子出去兜风,即使到了晚上依旧行驶平稳,因为车子上装有照明设备,而且不用灯烛,可以说是非常先进了。
遗憾的是,历史的潮流并非是几个明君和贤臣能够改变的。元顺帝本人的勤勉没能一直坚持下去,“更化”也最终失败。总之从至正十三年到至正二十八年,无法实现心中抱负的元顺帝变得“
怠于政事,荒于游宴
”迅速滑向堕落深渊。与此同时,身边的"奸佞"纷纷投其所好,主张皇帝的奢靡之风。至正十四年,丞相脱脱遭奸臣蛤麻诬陷,被元顺帝罢免,脱脱下台后,镇压农民起义的元军瞬间失去了主心骨,再也没有了一战之力,而元顺帝最终也只能落得个逃亡漠北的悲惨结局。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103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