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和王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的时候,王朗字字都很有理,最后为什么还会输?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经过数年的准备,国内已经安定,粮草准备充足,便正式向魏国出兵。这就是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投降,导致陇右三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蜀军。
消息传到洛阳,曹魏朝廷“朝野恐惧”。大司马王朗自告奋勇,建议由曹真出任大都督,郭淮为副将,自己为军师,出兵抵抗。曹睿准奏。
诸葛亮和王朗这场对骂,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详细描写了这个过程。
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马而出。上首乃都督曹真,下首乃副都督郭淮;两个先锋压住阵角。探子马出军前,大叫曰:“请对阵主将答话!”只见蜀兵门旗开处,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孔明暗忖曰:“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曰:“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
王朗道:“我早就听说了孔明先生的大名,今天才算是见着了,幸会幸会。先生既知天命、也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诸葛亮回答道:“我奉诏讨贼,你为什么说起兵无名呢?”
王朗道:“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这是自然之理。从桓帝、灵帝以后,天下就乱了,先是黄巾军造反,后来又有董卓谋逆,袁术、袁绍、刘表、吕布称雄;到处是战火狼烟,社稷危卵,生民涂炭。我太祖武皇帝(曹操),扫六合、卷八荒;万民仰德,天命所归。世祖文帝(曹丕),神文圣武,以膺大统,这不就是天意人心吗?先生经天纬地,怎么尽做些逆天理、背人情的事呢?古人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现在,我们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你们区区蜀国,能怎么样?先生如果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诸葛亮大笑道:“我以为汉朝大老元臣,一定会有高论,没想到你说出的话,让我感觉恶心!我告诉你,黄巾之后,董卓暴乱,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现在的庙堂之上,全是狼心狗肺之辈,奴颜婢膝之徒。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你以为我不了解你的底细吗?你世居东海之滨,以孝廉入仕;本应该安汉兴刘;可是你食君之禄,却反助逆贼,同谋谋朝篡位!你自己罪恶深重,天地不容!你不了解吗?天下之人,都想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好在老天爷没打算灭绝汉朝,我昭烈皇帝继承汉家天下。今天,我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然已经成为一个谄谀之臣,苟活于世,就该找个鼠洞藏起来,苟延残喘。你现在竟然恬不知耻,还敢公开跑出来,跟我妄谈天数,劝我投降?你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贼,活不了几天了!你死了以后,我看你有什么脸去见大汉朝的二十四个皇帝?你以为我有那么多工夫和你瞎扯吗?我和你一个苟延残喘的老贼没话可说!闪一边去,让曹真和我在智谋上较量吧!”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一,王朗之死因
说实话,正如题主所说“在诸葛亮与王朗的这一段对骂中,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王朗说的是结果,诸葛亮说的是大义
王朗是以历史车轮前进的角度,以学者身份劝说诸葛亮“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
而诸葛亮则是以汉朝正统维护者的面目出现,故此说“我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2,王朗把曹家当做正统,诸葛亮把刘家当做正统
王朗以“董卓、袁术、袁绍、刘表、吕布和盗贼、奸雄等乱”而反衬曹家万姓倾心,天命所归。但他忘了一条,曹操并不是为了汉室江山,也不是为了老百姓丰衣足食,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刘家的大汉朝廷。其实,曹操和董卓、袁术、袁绍、刘表、吕布是同样的人。
故此,诸葛亮就从“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说起。那意思就是说,曹操和董卓、李傕、郭汜、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样,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而已。因此,“狼心狗肺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3,王朗苦口婆心,诸葛亮反唇相讥
王朗假装苦口婆心地劝诸葛亮“先生经天纬地,应该了解‘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道理,你和我大魏国打仗,就是自取灭亡,不如早早归降,你自己可以做高官,百姓也可以丰衣足食。”
王朗说这段话的时候,恰恰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自己一直读圣贤书,是汉室大臣,现在成了帮助曹家助纣为虐的汉室“叛逆”,根本就没有资格劝降别人。
故此,诸葛亮就针对王朗的情况,争锋相对地说:“你以为我不了解你的底细吗?你世代都是汉朝官宦,吃着汉朝的饭,喝着汉朝的水,你帮着逆臣谋朝篡位也就罢了,现在倒反过来劝我投降。你这么大岁数了,用不了几天就该死了。你死了以后,见到汉朝那些皇帝,你究竟该说什么?你的脸皮呢?”
4,王朗年老体衰,诸葛亮意气风发
诸葛亮把王朗的根底全抖了出来,当时已经76岁的王朗,身子骨不可能特别硬朗。而且,他骨子里就是一个书生,从小读孔孟之书,哪能不懂“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道理?吃了这么多年汉室的饭,现在帮着一个篡汉的曹家劝降别人,让诸葛亮揭了老底,他的老脸往哪儿搁?加上年老体衰,肯定有一些老年人共有的病症,生了这么一场大气,他岂能不死?
5,两人的对决,其实就是知识和经验、书本和实践的碰撞
在王朗潜意识中看来,诸葛亮无非就是一个山野匹夫,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是运气不错,帮着刘备占据了一方土地。以他经学大家的才学,曹魏大司徒的身份,出面劝降诸葛亮,这就是手到擒来的事,应该没有什么悬念。正如他在曹真、郭淮面前吹嘘的那样:“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但是现在,诸葛亮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容易对付。
王朗说的是历史大趋势,诸葛亮说的是忠君爱国。王朗说的是曹家天下是正统的;诸葛亮说的是曹家是乱臣贼子,刘家才是根正苗红延续汉朝的正统。
也就是说,王朗和诸葛亮两个人,一个是当时的大儒,一个是一国执政;一个是具有专家、教授级别的大学者,一个是隐居山林后成名的军事家。按照现在的说法,王朗就是大学教授,诸葛亮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的山野村夫,但是却有着经天纬地的济世良方,开疆拓土的真本事。
二,这段骂战就是一个历史乌龙
这段公案,应该是小说作者的杜撰而已。诸葛亮和王朗在历史上好像并没有交集,甚至或许根本就没有见过面。不过,王朗倒的确是汉室老臣,而且在当时也算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学者。后来带兵抵御孙策,被擒获、流放。再后来辗转回到魏国。公元228年去世。他的孙女嫁给了司马昭,生司马炎。
三,《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写这段故事
我们尽管不了解小说作者为什么要专门杜撰这段荒诞不经的故事,但毫无疑问,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的罗贯中先生,和书中的诸葛亮同样是一个没有“正式文凭”的大文化人。这一点,或许是他在小说中不经意间就会把自己的思想附着在诸葛亮身上的原因。
罗贯中的父亲是丝绸商人,他7岁开始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母亲病故,辍学跟父亲做生意。但他对商业不感兴趣,故此父亲让他跟赵宝丰学习,后又师从施耐庵。但罗贯中最喜欢的,是说书艺人和杂剧作家,并和他们志同道合。尽管他著述颇丰,但终究还是一个不被社会主流认可的文化人。这一点,和诸葛亮“山野村夫”的身份很相似。
而王朗,则是汉魏之际的经学大家。按照现在的说法,那就是一个在经学领域无可比拟的专家、教授,标标准准一个被社会主流当做领头羊的高级知识分子。
罗贯中在小说中让诸葛亮把王朗骂死,显然有嘲笑那些有文化知识但无济世良方者的意味。同时也是告诉世人,有名气不一定有水平,文化高不一定有能力。书本知识是死的,只有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济世安民,才能安邦定国。而那些不被主流社会认可却的确有真才实学的文化人,或许才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浅显认识,不一定正确。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5197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