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百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和王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人人都是雄辩家 ——奥维德”
论到个人拥护的利益时,每个人都是卫道者,毕竟事关自己的利益和声誉,谁也不想败下阵来。
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鲜少见到那种为了个人权益而发出犀利言辞的人。
可能大家会认为中国人受到正统儒学思想的影响有儒生气质,不屑于与人激烈争论。
但是事实正相反,在古代,文人之间的交流竟都是以“骂战”为主。
就连“羽扇纶巾”的儒士诸葛亮也能“舌战群儒”,甚至是在两军对战之际“骂王朗”,将其“骂”下马,轮得个一命呜呼的下场。
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诸葛亮骂王朗”是书中的名场面,甚至不少人在电视剧平台围观打卡这个“世纪骂战”。
要知道王朗可是汉魏年间出了名的“大儒生”、“大才子”,算的上是德高望重的“时代红人”,就算诸葛亮在他面前都要低头。
但葛亮在战场上却丝毫不输气势,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足足训斥了王朗一番,于是就有了这经典一幕,王朗被“骂”得狗血淋头,一命呜呼!
看过书的人都知道,王朗阵前所言可谓是字字珠玑,没有一点儿毛病,那为何他还会在人前败下阵来呢?
且让我们回顾一下名著,细细地品味一下这个名场面。
一、诸葛亮骂王朗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名著当中的“世纪骂战”。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中,也就是公元228年春,此时的诸葛亮信心满满第一次发动伐魏战争。
这场战役中,诸葛亮为蜀汉取得了天水、南郡等三个城池,但是很快魏国反应过来,魏主派遣曹真挂帅为大都督,郭淮辅助,王朗作为军师前往应战。
对于来势汹汹的诸葛亮,王朗早有对策,所以一开始他便言辞凿凿,打算将诸葛亮绑上“道德高台”。
但是诸葛亮显然不吃他这一套,他非但没有被王朗口才折服,反倒来了个“反套路”,将王朗痛骂一顿,最终赢得了这场“骂战”的胜利。
而王朗也因为诸葛亮的言辞,羞愤不已,不甚跌下马,撞死于马前。
这便是书中的名场面,里面还出现了一个著名的三国台词,那就是“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在我们看来,谁赢到了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所以鲜少有人关注到王朗的言辞和观点。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还原一下现场,看一下当时的王朗和诸葛亮各自到底持有什么观点,而王朗又是如何输掉的这场“骂战”吧。
二、王朗为何会输
有人说王朗的话确实有所道理,最后竟然还输给了诸葛亮,让人不解?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王朗到底持有什么观点又为何句句在理吧。
首先看看王朗的第一句话。
用白话文翻译出来,王朗的观点就是,天下割据有变,风云再起,原先的汉朝气数已尽,现如今的天下生灵涂炭,而魏国君主仁义文武,堪当大任,能够承担大统的责任,平定天下,劝解诸葛亮不要逆天行事。
看上去句句在理,千年来封建社会朝代的更替不就是这样吗?
所以王朗一开始气势汹汹的就是想要与诸葛亮争辩一下谁才是大一统的合适人选。
显然诸葛亮是个聪明的诡辩手,他知道如果自己要与王朗争辩必定会陷入一个死轮回。
于是诸葛亮跳脱出来,他将汉朝气数未尽的观点抛出来:汉朝之所以没落就因为内部宫中混乱,外部贼人误国,发动叛乱。
试问如果没有贼人惑乱朝廷,那么汉朝又怎么会气数已尽呢?
于是就此诸葛亮开始了自己真正的战斗。
阵前诸葛亮狂骂王朗,说正是因为有了王朗这样毫不作为的朝臣,才会导致恶人作恶多端,引发了汉朝苍生的祸端,一下子将火力引到了王朗身上,尤其是那句"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还有关于王朗生平,诸葛亮的一番话直接堵住了王朗想要争辩的话,比如王朗本就是汉朝大臣,因为“举孝廉”才入朝为官,作为汉朝臣子的他本应该兢兢业业地辅佐君主,平定惑乱,但是王朗却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反而投诚贼子恶人,背弃了自己最初的信念,现在还敢在阵前讲什么“天数”,难道汉朝的没落不正是因为他这种人吗?
所以王朗最初的观点在诸葛亮面前毫无用武之地,诸葛亮的一番话直接将其堵死了。
面对诸葛亮的恳切言辞,王朗只能跌落马下,落得个吐血身亡的下场。
三、不同层面的输赢
虽然诸葛亮获得了这场“骂战”中的胜利,将王朗定在了耻辱柱上,但是现在再让我们看一下名场面的经过,或许会有另一种看法。
王朗与诸葛亮,虽然都是汉末才子,但那时候的两人确实实实在在的敌对状态,两者之间的恩怨属于各为其主罢了。
在某种角度上,王朗能够为了自己的君主挺身而出,也可以算的上是大义凛然了。
而在真正历史上的王朗也并不是这么“戏剧化”,相反好评颇多,就连曹丕都有所称赞,称其“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那么在你的眼中王朗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754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