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日期:2023-03-29 17:36热度:加载中...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刘邦打天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然而,群臣眼里的最大功臣者,并非这三人,而是曹参。刘邦在给功臣排位次时,群臣指出曹参南征北战,身负70余处战伤,攻城掠地战功无数,应该排在第一,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拿到首功就算了,在位次上不应该排在曹参头上。当然,后来关内侯鄂君辩解,认为萧何作用更大,于是刘邦顺水推舟,将萧何排第一,曹参排第二。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疑问,曹参功劳第二,兼刘邦的老班底,硬件与关系都到位了,刘邦特别拔高张良、萧何、韩信时,再夸一句酬谢曹参也是应有之理,完全可以让汉初三杰变成“汉初四杰”,但为何刘邦偏偏没有呢?

  其实,政治家的话,真真假假,半真半假,刘邦对张良、韩信、萧何的评价,不能说不正确,但谁敢肯定就一定是刘邦的真心话,就没有一定的谋划?事后来看,刘邦评定的汉初三杰,的确有其高明之处。

  01:曹参可被替代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萧何去世之后,曹参接任汉朝宰相,创造了“萧规曹随”的典故,但从曹参讲述为何萧规曹随的理由,以及总结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来看,曹参是一个很有思想高度、深度的人。在秦末起义与楚汉争霸中,曹参到底有什么表现呢?

  秦末起义中,从刘邦起兵到攻入咸阳,曹参一直跟随刘邦打仗,取得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是刘邦手下第一将,因此刘邦成为汉王后封他为建成侯。平定三秦时,曹参跟随刘邦平定关中,被刘邦任命曹参代理左丞相,领兵进驻关中,相当于刘邦的后方司令,萧何是后勤总管,两人地位难分上下。楚汉争霸中,魏王豹反叛,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与韩信领兵东进,之后曹参作为韩信部将一路向东,连克魏、赵、齐三国,后来韩信挥师南下参与垓下之战,曹参留在齐地平定叛乱。

  纵观曹参这一段历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独立领兵,不是跟随刘邦就是跟随韩信作战,二是没有单独打过特别关键的战役,尤其楚汉争霸中,韩信将敌军主力歼灭,曹参扫荡残余势力。

  也就是说,曹参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并非不可或缺之人,换一个人处于曹参位置,或许做不到曹参那么好,却也不会坏到什么地方,总归能大体实现刘邦或韩信的意图。与之相比,萧何独立总览后勤事务,韩信独立领兵横扫四方,张良妙计不断帮助刘邦多次化险为夷。因此,从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角度来说,曹参的确不如汉初三杰。

  02:刘邦的军事观

  周朝《司马法》中,已经出现军师一职,《孙子兵法》中更是强调后勤与庙算,但从周初到秦朝,列国重视的还是实际战功,秦朝爵位就与杀敌、攻城等密切相关,后勤与庙算之类往往不会纳入军功。

  刘邦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读过什么兵书,但他的军事观却比较健全,并不单纯看重实际军功,而是总揽全局,从决定全局胜负的关键之处思考问题。萧何总览后方,不停地为前线输送粮草、器械、兵源,让刘邦多次惨败之后能够再次聚集力量;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定魏、赵、齐的主力,击败了龙且、项羽,赢得都是关键战役;张良运筹帷幄合纵连横,相当于刘邦的顶级智囊,让刘邦在错综复杂、甚至多次不利的局势下,始终能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按照传统军功观来看,萧何、张良很难有太大的功劳,就如群臣议论萧何说的“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但在刘邦看来,千军易得、百将易得,唯独顶级后勤总管、顶级智囊难求。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与萧何、韩信、张良三人相比,曹参只是一员将军,顶多实际战功多了一些而已,不仅具有可替代性,而且也不能折服刘邦,更不会让刘邦生出“吾不如”的感觉。因此,在刘邦的眼里,曹参属于次一级的人才,与汉初三杰相差了一个层次。

  刘邦的军事观,如今看来并不稀奇,但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认知衡量古代,在2200多年前的正常状态是重视实际军功与战场拼杀,对于后勤、军师都比较忽视,项羽忽视范增属于正常现象。秦末起义中,除了刘邦之外还有谁这样分工明确了?整个春秋战国史上,记载了几个军师与后勤总管的名字?孙膑属于特殊情况,因为腿被砍了,无法成为领兵之将,所以才选择成为军师。因此,从军事观上来看,秦末群豪之中,刘邦取得最终胜利实至名归。

  03:领导的平衡术

  曹参在是否可替代性、与重要性上,的确与汉初三杰相差一筹,但领导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更何况曹参军功的确让人心服口服,既然这样刘邦为何不顺势将曹参拔高到与萧何等一个地位呢?其实,这首先与刘邦的平衡术有关,其次与刘邦对未来的布局有关。

  刘邦集团是一个大杂烩,势力来源比较复杂,粗略划分一下,主要有三种:

  首先是沛县班底,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跟随刘邦起兵,属于骨灰级的元老,这一股势力与刘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刘邦最信任的基本盘。

  其次是盟友势力,秦末起义与楚汉争霸的风云变幻中,六国反秦势力命运各不相同,在这一过程中,刘邦吸纳了不少六国盟友势力,张良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第三是“投诚者”,韩信、英布等本是项羽部将,先后投奔到了刘邦旗下,是以韩信为代表。吕后处死韩信后,英布紧张的道理就在这里,因为英布认为刘邦下一个就要针对他了。

  从领导的平衡术来看,三方势力各有一位代表维护他们圈子的利益即可,如果让曹参地位等同于汉初三杰,那么沛县班底就有二位领军人物,显然就会打破平衡,也会引起其他势力的不满。

  04:刘邦的后手棋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项羽去世之前,刘邦表现出豁达大度一面,对功臣不吝封王,但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就开始慢慢剪除异姓王。从时代发展来说,刘邦铲除异姓王利于国家稳定,是进步的举动,但从个人道德来说,刘邦此举不免让人产生“兔死狗烹”之感。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最首要的工作,除了恢复生产等之外,最重要的是剪除异姓王。这时,回头再看刘邦只给萧何、张良、韩信三人超高评价,就让人豁然开朗了。

  刘邦剪除异姓王时,最担心的无疑是基本盘不稳,异姓王与六国不甘心的残余力量勾结,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汉朝将分崩离析。因此,曹参不能与萧何平起平坐,一旦平起平坐的话,就会导致沛县班底可能出现分裂而不稳,刘邦只有让萧何成为沛县班底的唯一领军人物,才可最大程度的稳定沛县班底。另外,让性格淡泊的张良成为六国势力代表,也就让六国残余力量很难拧成一股绳,让情商有缺陷的韩信成为降将的代表,也让异姓王们实际很难整合起来,只能被各个攻破。

  还有一点极为重要,曹参长期在韩信手下工作,刘邦不可能不担心曹参与韩信有所联系,一旦曹参地位等同于萧何,而如果曹参与韩信有所勾结的话,最终结果必然让刘邦难以承受。

  所以,从刘邦的整体布局来看,不可能让曹参的地位等同于汉初三杰。

  假设一种情况,萧何在楚汉争霸尾声时去世,那么刘邦在谈及取胜密码时,会不会加上曹参?笔者认为可能性极高,或是“萧何、张良、韩信、曹参”,或是“张良、韩信、曹参”,原因在于汉初形势复杂,刘邦不能让沛县班底缺少一面旗帜,而沛县功勋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会推动刘邦为他们树立一面旗帜。因此,所谓汉初三杰,既有客观评价的成分,也有一定的政治用心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标签:曹参  汉朝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524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