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朱元璋传位吗?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朱元璋早在称吴王时就立下嫡长子朱标为世子;称帝后,又立为皇太子。朱元璋不惜“广选勋德老成及新进贤者,兼领东宫官”,这些人包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以便太子将来能够成为一贤德爱民的仁君。谁知天有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朱标不幸病逝。朱元璋以“以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悲伤不问可知。
但是大明帝国继承人之位毕竟不能久虚。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朱元璋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那么他为什么要把皇帝传给自己的孙子呢。
一,中国宗法制度传长不传贤。
按照中国的宗法制度,朱元璋的皇帝应该传给皇长子朱标,但朱标已经死了。那么皇位的延续只能在其他嫡幼子之间传承。但是皇次子秦王、三子晋王也都先后去世。那么应该轮到朱标的嫡长子。偏偏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更早于父亲先亡。结果就轮到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后来的建文帝)身上。
自周到明,2000多年因为皇位继承争斗而引发的悲剧屡见不鲜,如果不执行嫡长子继承会引发宫廷血案,甚至皇朝都可能完蛋。朱元璋汉人出身,推翻了元朝异族统治,所以就恢复了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明确把皇太子朱标当成未来继承人进行培养,但是朱标及其他嫡子的英年早逝,那么朱元璋继续贯彻嫡长子制度,就把皇位继续在朱标这一支上传承。
二,朱标在朝中非常有影响力。
朱标在二十多岁时就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行政经验丰富,再加为人温厚仁慈,在父亲面前,对群臣、宗亲极力维护,所以朝中人望极高。也就是,朱标虽然死了但威望依旧在。朱元璋看到群臣对朱标的尊重,明白以后江山在朱标后代传承,会得到群臣的拥护。虽然朱允炆并没有他父亲朱标那样的治国经验,但年青可以培养。
因此,为了清除朱允炆登基后的不安定因素,朱标死后仅一年,朱元璋就大兴大狱,诛戮当时军中第一名将,曾领兵大破北元的蓝玉。本来,这个人是留给朱标用的,但朱标死了,他害怕朱允炆驾驭不了。
三,朱允炆在朱元璋身边长大。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允炆对父亲的孝心深深打动着朱元璋,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这让以孝治的朱元璋感觉朱允炆儒子可传也,故立嫡长子的次孙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允炆的母亲升为皇后。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能干的儿子朱棣呢?
一,已经分封藩王。
朱元璋的分封制度,除了皇帝嫡子们即为皇储外,朱元璋的其余儿子皆封为亲王,官服一品,而且“世袭罔替”,保证其孙子永享荣华宝贵。而他最能打仗的儿子朱棣已经封为燕王,镇守边关。朱元璋认为这些藩王们只享受只是礼仪比皇帝少,其他物质条件一概不少,这些儿子还会抢这个日夜操劳苦逼的皇帝之位吗。所以他在心里面感觉已经对得起儿子们,所以他反复告诫这些藩王位“各守祖宗成法,勿失亲亲之义”。
二,朱棣非马皇后所生。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死后,由嫡幼子继承。朱元璋的皇长子、次子、三子都已经死,应该按照顺序到皇四子朱棣继承。但朱棣根本非嫡幼子,也就非朱元璋的马皇后所生。故朱元璋从心里就根本就没有把朱棣立为继承人。如果,把朱棣立为继承人,会打会嫡长子继承制度。朱棣的亲生母亲一直都是个谜,他在靖难成功后抹去一切对自己不利的记载,专门记载自己是马皇后所生,故以嫡幼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三,朱棣少在朱元璋身边。
朱棣出生时,朱元璋正在前线打仗,对于这个儿子到来,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到了朱棣7周岁,朱元璋才给起的名字。到17岁时就让他去外地当藩王,在朱元璋的身边日子屈指可数。朱棣在边关偶有战功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平时,很少想到这个儿。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任何好事也不会想到朱棣,自然皇位的继承也轮不到朱棣。
以上就是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皇孙朱允炆而不传给自己儿子朱棣的原因,在朱元璋看来完美的分封制度,他相信他的儿子们也会遵守他制定宗法制度,谁曾想在他死后4年就发生的靖难之役,自己的儿子打自己的孙子,骨肉相残,不知地下的朱元璋会有什么感想。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894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