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称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之后先是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大封刘邦、章邯等十八个诸侯王。
这点令人非常奇怪,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经十几个年头了,“皇帝”的概念既然已经出现,那风头一时无两的项羽为什么不选择自立为帝,反而是要去当一个只是听起来霸气的西楚霸王呢?难不成这位楚国贵族子弟,竟然还对分封制念念不忘么?
《史记》里面记载过项羽一件有趣的轶事,说项羽在见到秦始皇巡游天下的车驾后,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吓得和他一同围观皇帝车队的叔叔项梁赶紧捂住了他的嘴。
这可是在秦始皇还健在时项羽说出的话,这样一个小小年纪就能口出狂言的人,真的会在自己有可能称帝时选择放弃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在大封诸侯的同时,项羽的一个小操作就暴露了他的野心。他遥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将自己这个名义上的老上司捧得高高的,却同时将他的封地放在了长沙郴县。
这还不算完,等到楚怀王到了郴县后,项羽又派人把熊心暗杀了。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有登基称帝的野心,项羽是吃饱了撑的搞这么多骚操作?
实际上,项羽之所以只给自己封了一个“西楚霸王”的名号,不是因为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只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想要当皇帝,可不是单单仅靠着巨鹿之战的功绩就能够服众的,人家刘邦还直接逼降了秦王子婴呢。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项羽之所以能够大封诸侯,依靠的并不是什么贵族身份,更不是什么人缘,枪杆子里出政权,他依靠的是他手底下多达40万的大军。
这样一支军队,虽然名头很是响亮。可实际战力却掺杂着大量的水分。一方面,巨鹿之战刚刚过去没多久,在大战中他麾下军队的损耗还没有完全恢复,四十万人有多少可以一战尚未可知。
另外,他之所以能够统帅这样一支队伍,依靠的是在巨鹿之战前后所打下来的威名。除了楚怀王当时派来救援赵军的5万楚人作为嫡系外,都是诸侯国的人马。更加尴尬的是,就连这5万嫡系,项羽也是在杀了楚军统帅宋义后连蒙带吓收拢过来的。
虽然诸侯们慑服于项羽在反秦之战中的赫赫战功,不敢前来直接要回自己的兵马,但这种隐患却一直存在着,稍有不慎这支联军就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反秦联军的确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迅速拆分了。无论项羽如何不情愿,他的名头依然只是反秦联军的上将军,当秦朝覆灭后,不仅这些士兵们不再属于他,就连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将领们也只能回归各国。
想想看,只有这样一种临时军权的项羽,哪来的底气去当皇帝?
不过,这支军队的存在,也的确给了项羽不少的操作空间。比如他后来大封诸侯时,就给各诸侯国埋下了不少雷。他分封名单中,传统的诸侯王族一共只有赵歇、魏豹、韩成、田市、田安、田都六人,而绝大部分封王者都是灭秦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功阶层,比如刘邦、英布。
这些新势力的登台,对于旧有势力的打击是巨大的。毕竟地盘是固定的,封的王越多,就意味着原有封地就要被拆得越碎。像齐国和秦国被一分为三,而像楚国更是被一分为四。
那些被打压的诸侯王族,对项羽的这些举动是敢怒不敢言。废话,四十万大军这时候还没有被拆分呢,敢说一个不字那还不是分分钟被踏平的节奏?
于是,一个令诸侯们感到郁闷的情况就出现了。这些新晋诸侯大部分都是他们手下的将领,去的时候对着自己表忠心、诉壮志,结果带着军队出征归来,竟然就成了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新诸侯了。
项羽这种举动,有点像汉武帝时期“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推恩令。他针对的,就是这些在将来可能阻挡自己称帝的诸侯们。
后续的历史发展也似乎在说明,项羽没有称帝的正确性,在他大封诸侯仅三个月之后,田荣就在齐地造反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原本被项羽分割成三份的齐地又再次被他整合起来。项羽还没有称帝,诸侯国中就已经有人因为利益受损选择了反抗,如果项羽真的在攻入咸阳后就大张旗鼓地称帝,岂不是分分钟被围攻致死么?
总的来说,虽然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项羽往往是有勇无谋的武夫形象,但仔细想想,一个只靠肌肉发达逞强的莽夫,怎么能在秦末乱世中碾压那么多逐鹿中原的豪杰,还多次将汉高祖刘邦逼入绝境当中?
他之所不选择称帝不是因为没有野心和欲望,但就跟玩三国杀一样,即使再想出头,也必须要有了充足的把握后才能跳反,不然的话就只能被当作他人实现野心的炮灰。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779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