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大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不过王阳明差一点可能就要和龙场悟道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平顺,他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刘瑾有矛盾,此后刘瑾打算除掉王阳明。王阳明为了保命,上演了一出假死,算是顺利得到一个隐退的机会。但此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王阳明正好遇上了一位贵人,这才让他决定重新出仕,也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阳明虽然成功通过科举进入了仕途,但他超前的思想以及特立独行的性格,令他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终于,在正德二年,王阳明得罪了当时最大的政治集团——刘瑾集团。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刘瑾在当时有“站皇帝”之称,在很多时候,他甚至可以绕过正德皇帝直接处分大臣。王阳明得罪了这样一个人,势必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果然,刘瑾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很快就便将王阳明贬到贵州龙场做驿丞。
当时的龙场大概是今天的贵州省修文县一带。在那个年代,这个地方尚未进行有效的开发,最大的作用就是流放犯人。可以说,按照正常的情况,一个人被贬到这里做驿丞,基本没有什么翻身的希望。但即便是这样,刘瑾仍然不打算放过王阳明。
在王阳明达到杭州的时候,刘瑾命令锦衣卫刺杀王阳明。好在王阳明的朋友无意间发现了锦衣卫的行踪,并帮助王阳明成功躲过了锦衣卫的刺杀。然而,在明朝一旦被锦衣卫盯上,是很难全身而退的。王阳明自知,这次能够逃脱全靠提前发现了锦衣卫的踪迹,但是下次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为了能够彻底摆脱锦衣卫的纠缠,王阳明想到了假死这招。他先是在经常落脚的胜果寺的墙壁上,写了两首《绝命诗》。其中之一是:
学道无成岁月虚,天乎至此欲何如。
生曾许国渐无补,死不忘亲恨不余。
自信孤忠悬日月,岂论遗骨葬江鱼。
百年臣子悲何极,日夜潮声泣子胥。
而后,王阳明来到钱塘江边,将冠带鞋子脱下放到水边,伪造投江自尽的现场,然后乘坐一艘小船连夜逃走。锦衣卫看到王阳明的绝命诗,又看到王阳明留在钱塘江边的冠带鞋子,以为王阳明已经投江自杀,于是便放弃了对王阳明的追杀。
就这样,王阳明暂时摆脱了锦衣卫的纠缠。
但即便如此,王阳明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在船上日夜赶路,片刻也不敢休息。后来遇到了风暴天气,他不得已弃船在福州上岸,挑选一个小路继续赶路。天黑前,他遇到一个寺庙,考虑到天色已晚就想在寺庙中借宿一晚。
王阳明表明自己的来意后,没曾想竟然被值日的僧人给拒之门外。没办法,王阳明只得继续赶路,好在在寺庙不远处有一个废弃的寺庙,虽然已经是破败不堪,但好歹能够为他提供一个容身之所。由于连夜赶路,王阳明早已是精疲力尽,因此这一夜王阳明睡得分外深沉。
第二天,那个拒绝王阳明的僧人前来看看情况,没想到刚好看到王阳明毫发无损地从破庙中出来。这令他非常吃惊,因为王阳明夜宿的破庙其实已经成为了虎穴,他这次前来也不是关心王阳明,而是想着王阳明必然已经葬身虎口,前来王阳明的包袱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老虎在破庙外徘徊了一夜,竟然没有进去攻击王阳明。
王阳明是何等聪明之人,看到僧人的表情立刻就明白了僧人的真实目的。不过还没有等到王阳明说什么,僧人就已经非常谄媚地过来了,因为他认为连老虎都不敢攻击王阳明,那么他必然是一个奇人,是不能轻易得罪的。于是便连拉带扯的将王阳明“请”到了寺庙。
于是便连拉带扯地将王阳明“请”到了寺庙。到了寺庙后,王阳明竟然意外碰到了一个故人。此人乃是二十年前,王阳明迎娶妻子诸氏时,在铁柱宫与之畅谈一宿的道长。当年道长就说二十年后两人必然会再次相见,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两人竟然真的再次相遇,而且还是以这样的方式。
王阳明感慨良多,向道长阐述了自己这二十年的经历。当道长问及王阳明日后的打算时,王阳明表示自己想像当年的孔圣人那样隐世。不过道士并不认同王阳明的观点,他认为此时非彼时,当年诸侯林立,孔圣人可以做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但现在是大一统时期,王阳明没有什么地方可躲,何况如果刘瑾继续追踪,王阳明的家人势必会受到牵连。
末了,道士还写了一首诗送给王阳明,内容为:
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
君将性命轻毫发,谁把纲常重一分?
寰海已恬夸令德,皇天终不丧斯文。
英雄自古多磨折,好拂青萍建大功。
王阳明听了道长的劝解,颇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于是放弃隐世的想法,转而决定继续到龙场上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决定,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才有了后来的“心学”理论,才有了后来圣人王阳明。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614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