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对李自成也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到了明朝末期李自成实力还是非常非常强劲的,但是话说在打了山海关之后就失败了,然后就一蹶不振了,好吧,真的非常的有意思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这个清朝很强大吗?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这完全是因为李自成的农民军与八旗军的战斗力相差太大造成的,以及清军的追缴战略得当。
明末各方军队的战斗力排名如下:八旗兵>明军关宁军>农民军>关内明军
也就是说,八旗兵处于第一档,农民军处于第三档,请问第三档怎么对抗第一档呢?
在明末,八旗兵虽然只有十几万,但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在辽东,八旗兵不断的攻城略地,明军关宁军节节败退。洪承畴的松山之战后,明军边防军精锐全军覆没,仅剩吴三桂的三万关宁兵残兵败将。
八旗兵入关已经势不可挡了。
而李自成的农民军虽然在关内中原一带闹得欢,但战斗力奇差,最有战斗力的只有他的老营,其他的都是一些乌合之众。
李自成曾被明军打的仅剩十八骑逃到商洛山中,要不是河南闹灾荒,他下山忽悠,势力再起,恐怕只能在山上当野人了。
即使李自成称帝,在向北京进军途中,攻打山西宁武关,损失惨重。
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
李自成下令屠城:贼既陷宁武,恨其久不下,屠杀一尽,血流成波有声。
山海关一片石大战,李自成率兵六万,迎战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战数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李自成被迫急令撤退。
按照以往的策略,李自成必将开始游击战术,四处流动作战,所以被称为流寇。
由于明军各省的督抚等,在剿匪时出工不出力,仅仅是把流寇赶走就万事大吉,不管其他临近省份如何,所以才导致流寇越剿越多,多年都无法彻底剿灭。
但清兵入关之后,实行的是追剿战略,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紧追不舍,不给他喘息之机。
入关后,多尔衮命吴三桂不得入京城,直接追击李自成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发动反击,一度重创清军。
但在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清军重新集合,再次出击,李自成的农民军再次大败,大将谷可成阵亡。
五月初三日(6月7日)多尔衮率军进入北京,立即派出阿济格率军攻打李自成军。
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农民军的北部防线,经绥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但因为清兵进展迅速,李自成不得不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逃出关中。
潼关被攻破后,李自成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根本不敢跟清军作战,而采取避战的作战方式,经邓州、襄阳,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
四月李自成攻入武昌,但被随后赶到的清军击溃。
五月,李自成在江西再次被清军击败,继续流窜,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杀。
清军火器部队强大。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李自成军列阵迎战,多次袭击清军阵营但都无法彻底将其击败,只能固守潼关。
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以减少不必要的攻城伤亡。
顺治二年(1645年),红夷大炮运到,清军连续轰击,终于攻破潼关,农民军彻底丧失了斗志。
正面野战打不过清军,防守关隘城池被红衣大炮轰开,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581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