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岳飞和十二道金牌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140年(绍兴十年)五月,发动政变掌权的完颜兀术废除对宋和议,亲统大军,以山东聂儿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帅西路军,从同州(陕西大荔县)攻陕西。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顺昌告急。宋高宗原不同意岳飞出兵,后恐顺昌有失,便命飞发兵救援。
岳飞随即挥师北上,连续击败完颜兀术进攻,并联络各地忠义民兵,对兀术盘踞的东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兀术大败朱仙镇后,金全军崩溃,兀术也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逃。
兀术正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兀术说:“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兀术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太学生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兀术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而秦桧也早在暗中策划岳飞撤军的事了。他们谋划的重要步骤是,让张俊从亳州退还寿春,命令韩世忠稳守淮东,不得继续前进,驻屯顺昌的刘锜远调江南太平州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置岳飞于侧面受敌、孤军无援的境地。就在郾城大捷捷报报上朝廷的时刻,秦桧串通张俊、杨沂中,策动并唆使谏官罗汝楫向高宗上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高宗遂降诏令岳飞班师。岳飞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大军撤至蔡州时,当地人民要求与部队一起行动,岳飞最终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大军班师鄂州,岳飞则往临安朝见。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兀术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率部班师之后,宋金战争的形势逆转,许多刚收复的失地再度沦陷。同年十一月,南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害死于风波亭。
岳飞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是什么?
金牌,即金字牌,但非金子做成,而是“金字牌急脚递”的简称。所谓“金字牌急脚递”,其实类似于古代的檄羽(鸡毛信)。打仗的时候,朝廷用金牌来传递敕书和军机要事。
金牌的使用始于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它是一种木制漆牌,上刻“御前文字,不得人铺”八个字,说明持金牌者所递送的文书,是由皇帝让自己身边的内侍省(内廷的宦官组织)直接发出去的,无须经过枢密院或兵部。持金牌传递的文书只准在驿路上接力传递,不准到铺内办理交接手续,以减少停留的时间,保持传递的高速度。
北宋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一书中写到金牌。他说:“驿传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在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由此可见,金牌的确是一种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朝廷命令的特殊的信物,是宋朝快速通信中的一种凭证。金牌传递的是朝廷的最高指令,不得违抗。传递金牌途中如有延误,必受严惩。《宋史》记载:“(金牌)稽留一天罪至配流。”
明朝大文人李东阳愤慨地写了一首名为《金字牌》的词:“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亡之,嗟晚矣!”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便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金牌原本是宋朝在战争时期以最快速度传递紧急公文的符牌,用来传递军机,调兵遣将,抵御或打击来犯之敌。可是,在昏庸的皇帝和邪恶的奸臣手里,却变成了助敌为虐、残害忠良、祸国殃民的工具,真是令人愤慨。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3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