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诸葛亮如何不杀马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位置:首页  »  帝王野史  »  诸葛亮如何不杀马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日期:2023-04-01 18:26热度:加载中...

诸葛亮如何不杀马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建兴六年春天(公元228),诸葛亮北伐中原,亲自率军攻打祁山。由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降诸葛亮,引起了关中巨大震动。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坐镇西安,手下大将张郃与马谡在街亭交战。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行动失当,被张郃打败,街亭也丢失了。诸葛亮的大军退回到汉中以后,诸葛亮处死了马谡。为此事,诸葛亮还自贬三级,由丞相降为右将军。在处斩马谡时,三军垂泪,诸葛亮也是垂泪而为,这就是有名的典故“挥泪斩马谡”。

  在有些史书记载当中,说马谡临刑时,十万人为他流泪。马谡下狱时,有人替马谡求情,诸葛亮没有答应。后来接替诸葛亮执政的蒋琬来到汉中,对诸葛亮说:“春秋时楚国杀了大将得臣,然后文公才高兴,这是很清楚的事情。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这个时候杀了一个有智慧有计谋的人,难道不是太可惜了吗?”诸葛亮哭着说:“兵圣孙武所以能够制胜天下,就在于他用法明确。”

诸葛亮如何不杀马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楚国杀大将得臣是发生在楚成王时期的事情。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发生了一场大战。战前,楚成王本来打算撤兵回国,但大将得臣不同意,要求和晋国作战,楚成王给了他很少一部分兵力,自己回国去了。战争期间,晋国军队实行了“退避三舍”办法,既是兑现晋文公当初在楚国时的诺言,又是一种麻痹敌军的战术,果然将楚军打败。得臣带着残兵逃走。不过,楚国这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大伤元气,楚国的令尹成得臣又是一位治军有方,屡立战功的大将,所以,晋国大臣都很高兴,独独晋文公秋眉不展。不用说,他非常担心,一旦有一天再和楚国军队相遇,得臣必然会用打胜仗来一雪前耻。但是,回到国内以后,楚成王责备得臣,得臣无以自辩,自杀身亡。消息传到晋军,晋文公说:“我在外部打击楚国,楚国在内部诛杀大将,这就叫内外呼应!”这才面露喜色,然后北渡黄河回到晋国,论功行赏。

  按照这个“历史教训”,马谡可以不杀吗?

  很明显,蒋琬的意思是说,马谡可以不杀。

  一个将领由于自己的失误,使将士的性命白白丢在战场上,活着的人皆曰可杀,这样的将领应该杀。而马谡临死,有十万将士为他落泪,可见,不杀马谡,蜀国军心不会受到影响。

  诸葛亮流泪杀了马谡,也可见他有痛惜之情。

  马谡死后,诸葛亮给刘禅上了一道奏疏,说“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责任在于他“用人不当”。还说“按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他自己承担全部责任,请求“自贬三级”。

  这当中有两个问题:用人不当和承担全责。用人不当是说,刘备临终前曾经叮嘱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人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按照蒋琬的说法,这个人是个很好的谋士。诸葛亮让他带兵独当一面,这就是用人不当。承担全责这个事情说起来有点儿复杂。春秋时期,秦穆公要攻打郑国,大臣劝阻他,说“劳师袭远”不可能不走漏消息,这样很难取得胜利。且奔袭千里,要越过其他国家,没有后援,一旦出事,就是灭顶之灾。秦穆公不听,还是决定偷袭郑国。结果秦军失败,带兵将领做了晋国(途经之国)的俘虏,后来在文赢(晋襄公母,秦国女子)的干预下得以释放回国。按照军法,秦国的这些将领最低的处罚就是要处死本人,但秦穆公承担了全责,说一切责任都由自己来负,赦免了这些带兵将领。而这些将领也不负秦穆公,日后果然奋勇杀敌,打败了强敌晋国。这可以说是一种担全责吧!还有的担全责就是,主帅负领导责任,具体方面的将领负主要责任,就好像是一种倒逼机制。

  如果按照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做法,马谡也可以不杀。

  马谡还有一种可能可以不杀,那就是将马谡押回成都,让刘禅来处理。这样,只要有人出面讲情,诸葛亮可以借皇帝之口,赦免马谡。

  但是,诸葛亮却是“先斩后奏”,杀了马谡。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了马谡呢?当然,我们不是要说马谡该杀不该杀,而是为什么要杀。

  关键在于,马谡之死,在于他违背了诸葛亮的“调动指挥”(违亮节度),这才是诸葛亮绝对不能容忍的。“节度”一词很有意思,是部署还是指挥调度?本来,刘备曾经告诫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不能重用,但诸葛亮还是用了,为什么?他就是想用新人,树权威。当时蜀国没有人了吗?有。赵云、邓芝这些人只能作为偏师疑兵,魏延、吴壹只能是随军而行,而马谡却得到了这样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说赵云老了,那魏延呢?他可是时刻想着能够担当的!“诸葛平生唯谨慎”,按照诸葛亮的性格,他也不可能在这样一场大战中用生不用熟啊!关键在于,以上所说的人都是刘备的“老人”,是在刘备时期就已经成名的人。还有那个李严,他是刘备托孤的重臣之一,刘备让他“统内外军事”。但刘备死后,像北伐这样的对外军事,他能够“统领”吗?诸葛亮本来是想让这个刘备不让用的“老人”一个机会,让他成为“新人”,可惜马谡不但不争气,还不听话,败了又怎能不死?仅仅从军事上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失利需要以马谡以命来担责吗?果真如此,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到底也没有看见过长安,胜利又在哪里?师出无功,责任又该谁来担?何况,这次出师,蜀汉攻克了原来属于魏国的三个郡,街亭失利后,还带走了一千家百姓回汉中,这也不能算是完败吧!

  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得到了一个人——姜维。诸葛亮给留守丞相府的人写信说:“姜伯约……所具有的才能,永南、季常那些人都比不上他。”还说:“姜维在军事方面非常机智能干,他既有胆量和义气,又深深地懂得兵法。”永南就是李邵,和哥哥弟弟一同被称为“李氏三龙”;季常就是马谡的哥哥马良,年少有才名,刘备入蜀,马良留守荆州,被任命为左将军掾。出使东吴,为孙权所敬重。就是这样的两个人都比不上姜维,可见诸葛亮对姜维是多么器重。得到了姜维,诸葛亮封他为义将军,还封他为当阳亭侯。此后更是一路高升,六年后诸葛亮去世,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并“统帅各路军马,加封平襄侯”。

诸葛亮如何不杀马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姜维只是一个例证,说明诸葛亮在选拔培养新人。姜维归蜀时,年龄二十七岁。对比这个懂军事的新人姜维,一个令诸葛亮伤心失望的马谡还想活吗?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赤壁之战诸葛亮舌战群儒共抗曹操多少年(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合东吴共同抗曹)

徐庶真的比不上诸葛亮吗为什么(徐庶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姜维(姜维有没有诸葛亮厉害)

诸葛亮败给姜维(诸葛亮越调收姜维)

姜维是怎样归服诸葛亮的(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故事)

标签:三国  马谡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0021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