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九登科,三公二宰相,清朝哪户人家这么牛?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常常都说“富不过三代”,此话是由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的,完整句子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事实上,大部分情况的确如此。这个“富”不一定指的是钱财,也可能是功名。要说古代父子两代都做官的那实在不少,祖孙三代都做官的还是有。但要放眼整个封建社会,这种比例就很小了。
今天,我们就要说这么一家人,他们不仅仅是祖孙三代为官,而且整个家族都堪称“科举之家”。据统计,这家人中举人的有35人,中进士的有11人。其中有7人官阶二品以上,大学士还有2人。因此,时人便称其家族“父子九登科,三公二宰相”。
一看到“大学士”,大家不难猜出这家人出于明清时期,实则今天我们说的这家人来自清朝,那么这是清朝哪户人家呢?或许有人已经猜出来了,而有人则会说:“别卖关子了,赶快说吧!”
其实,今天要说的,正是刘家,即刘统勋和刘墉父子的家族。
顺治九年,山东诸城有个叫刘必显的人,因考中进士从而入仕。刘必显历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奉直大夫、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等职。此人为官清廉,尽职尽责,于康熙三十一年去世,享年93岁。他,便是刘统勋的祖父。
刘家也是从刘必显这里开始,在清朝接连出现七品以上官员73位,小至知县、知府,大到尚书、大学士。而刘家最显赫的时期,便是在康、雍、乾三朝。
首先是刘必显的儿子刘桀,也就是刘统勋的父亲。他于康熙二十四年入仕,历任长沙知县、宁羌知州、宁夏中路同知、四川布政使等职。刘桀博学多才,为官清廉,当初他的母亲去世,身为四品官的他,竟没有盘缠回家奔丧。后来还是靠变卖田产,才得以回家为母奔丧。刘桀一生为国为民殚精竭虑,最终过劳而死,享年62岁。
其次就是刘统勋本人了。刘桀一共10个儿子,其中就有8个考中举人,3个考中进士。不过要说儿子中最有出息的,无疑就是刘统勋了。刘统勋是雍正二年的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东宫詹事、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等职位,足见其受器重程度。
刘统勋于康熙年间入仕,最终于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可见他历仕三朝,而且是清朝最鼎盛的三朝。能够在康、雍、乾三朝都深受皇帝重用,就足以证明刘统勋的能力。
实际上,刘统勋的确有不凡之才。他为官期间处理水患、河道问题长达30余年。除此之外,他还不忘惩治贪官污吏,同时兴利除弊,可谓治世能臣。刘统勋身居高位,却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他将俸禄大部分都分给穷苦百姓。
后来他去世,乾隆想亲自到府上吊唁,没想到堂堂大学士家的大门,却连乾隆的轿子都过不了。回宫后,乾隆想到这里忍不住哭了,对着群臣说:“朕失一股肱!”继而又说:“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因此,刘统勋去世后,乾隆给了他文官的最高谥号“文正”。
最后要说的,便是刘统勋的儿子刘墉。相信大家对他都很熟悉,因为都听说过“宰相刘罗锅”。虽然刘墉的名气比父亲大,但实际上的功绩却不如父亲。不过,刘墉也秉承着家族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做官宗旨,在乾隆至嘉庆两朝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
刘墉在书法上的造诣很高,加上他在清朝官至大学士,所以有着“浓墨宰相”之称。刘墉去世后,谥号为“文恭”,这也间接说明,他的实际功绩与父亲刘统勋有距离。
刘家在清朝极为显赫,他们之所以能够始终得到皇帝信任,凭借的已不仅仅是学问,更重要的是人品。刘家人在做人方面正直,在为官方面清廉,在做臣子时忠心。这些品质加起来,使得刘家不仅受皇帝重用,也受百姓爱戴。这也正是刘氏家族一直向后人灌输的做人理念:“一曰德行,二曰学问,三曰功业。”
刘家自刘必显之后,可谓人才辈出,堪称“清朝山东第一高门第”。有人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来颂扬刘氏家族,便是《颂刘墉世家》:“刘墉故里逄戈庄,簪缨世家出农乡。诗书继世建伟业,代有贤达振家邦。”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363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