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一心为国,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最后得以功成身退。接下来历史百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代帝王,成就千秋伟业,少不了与皇帝一起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将军,更需要运筹帷幄的谋士,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文治武功缺一不可。秦始皇在位之时曾遭遇过三次刺杀,其中有一个是秀气如女子的文弱书生,楚汉相争之际,霸王项羽身边有范增出谋划策,刘邦身边的谋士之一就是当年刺杀秦始皇的读书人张良。
张良,一介书生,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韩国,官宦之家。后来大秦一统国家战败,张良失去了世袭罔替的机会,尽管家里依然富足,他却日夜想着复国大计,刺杀秦王,结果刺杀未遂,反被通缉,只好更名改姓四处逃亡,逃到下邳【今江苏邳州】安置下来。某日张良和往常一样在桥上凭栏远眺,偶遇一老翁将鞋扔到桥下命张良捡上来,张良念他高龄把鞋捡上来又给老人穿上,老人穿上鞋倏忽不见,转瞬间飘忽又回来,他和张良约定五天后在此地相见。五天后天刚破晓,张良赶去桥边,当他到桥边的时候老人早已等候多时。又过了几天,张良在第一遍鸡叫的时候赶去,老人又比他早到。几天后张良不到午夜先来到桥边,老人到了之后,见张良信守承诺,送给他一本书,告诉他读了此书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并称自己将化为一尊黄色石头屹立在济北谷城【今山东西部】,十几年后张良去谷城,果然看见一块黄石矗立在山脚。
张良一边日夜读兵书,一边广交英雄豪杰,秦王残暴各地起兵讨伐,在偶然间他与刘邦相遇,两人交谈之后相见恨晚,约定了一起打天下。楚汉相争战事不断,大将韩信要求刘邦封他为王以便压制齐国,刘邦火冒三丈,不愿给封。张良悄悄地在刘邦耳边说道:现在形势不利,若是韩信投靠项羽我主大业难成。刘邦听了,采纳张良之言,令他亲自去临淄授印封王,张良跋山涉水,一路风餐露宿,穿越战场到达临淄,韩信承诺发兵攻楚。因有韩信相助,楚汉相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公元前202年,以鸿沟为线化为楚河汉界。划分天下后刘邦准备西撤,张良献计:如放项羽归去,再想讨伐难如登天,应封赏韩信、彭越,对项羽乘胜追击。又使一计:夜里张良坐在石头上吹箫,还命人把哨子绑在风筝上放起来,箫声与风筝上的哨子声相和,顿时凄哀一片,楚军听闻四面楚歌军心溃散,大多数弃械投降,虞姬听到楚歌感觉末日已到,自刎在项羽面前。刘邦、韩信、彭越三军会师势如破竹,把一代霸王逼至乌江自尽,从此大汉王朝崛起。
汉高祖登基,刘邦大赦天下封赏群臣,张良虽没有驰骋疆场浴血杀敌之力,平定天下,却有他运筹帷幄之功,汉高祖封赏张良万户侯【相当于现在省部以上的官员】被张良拒绝,他只要了和刘邦相遇之地,留城【今江苏沛县】,刘邦见其诚恳,封张良为留侯。文臣武将封赏了几十人,一时间再无地可封,那些没有被封赏的将领忿忿不平议论纷纷,汉高祖左右为难。张良告诉刘邦那些人每天交头接耳是在密谋造反,刘邦瞬间懵了,他想不通天下初定与民修养生息,这些人为什么要造反,张良又说:高祖坐上皇位之后封赏的都是那些像韩信、彭越等亲信之人,大家心里不平衡,又怕因自己以前的过失被刘邦处死,所以秘密商议谋反。刘邦听了张良的话不知如何是好,哪里有那么多城池封给他们。张良即献计:大摆酒宴封赏曾经背叛过汉高祖的雍齿,酒宴过后又封其为侯,那些不服气的人感到汉高祖心胸开阔,曾经辱骂背叛自己的人尚可得到皇帝优待,都放下了顾忌,一心为国效忠。
汉王朝建立不久后,朝堂矛盾愈发严重,先是韩信、彭越、萧何身死,后是孙武退出朝堂,一将功成万骨枯,敌国破,谋臣亡,眼看着昔日功臣的悲惨遭遇,为了明哲保身张良闭门谢客身居简出,一心向道。此时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日益正浓,几次欲废太子刘盈。皇后吕雉担心太子终有一日被废,命人去张良府上求教。张良本就心怀家国天下,权衡利弊之后,告诉使者:去请昔日汉高祖所敬佩的商山四皓,大事可成。吕雉依计请来了四位老者,汉高祖看见太子身边跟着自己用尽千方百计不曾见到的四人,茅塞顿开,太子仁厚,遵从儒道,令贤能不在乎物质名利的尽心辅佐,此后他消除了废太子之念,避免了皇室操戈兄弟兵戎相见的局面。
公元前189年,张良走完了他智慧的一生,死后被安葬在谷城黄石旁边。【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两个典故被世人传颂。一代帝师张良足智多谋,无意于功名利禄,他一方面适时隐退,保全了自己家族利益,一方面为国家和人民谋福,辅佐明君开创了太平盛世,他的事迹被史官大人载入史册,无私的精神与智谋令后人敬仰。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326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