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宋后,对司马氏一族进行了大肆屠杀。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百科小编告诉你。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分裂时期,它不像春秋战国或是东汉末年那样诸侯割据,而是大体维持着南北对峙的局面。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因为乱世征伐不断,有才华的人更容易施展能力、出人头地。诚如此言,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将,他们南征北战,谱写了乱世中壮烈的诗篇。
不过,有人功成名就、名垂青史,也就有人被埋没,逐渐不被外人所知。我们今天要讲的司马楚之就属于一位被埋没的名将,他曾经从一只缺失的驴耳朵就猜出敌军的活动,实在称得上是心思缜密、令人钦佩。作为一位智勇双全、戎马半生的将领,司马楚之生前身后都是荣誉满身,只不过,他却没能得到与自己实力相配的名声,这实在令人遗憾。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当年又是怎么凭驴耳料敌的呢?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司马楚之生于河内温县,这个姓氏和地名可能让很多人想到同是温县出身的三国人物司马懿。其实,司马楚之正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八世孙,甚至《隋代司马融墓志》中还表示他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三个儿子。在这里,我们按照史书的记载,认为司马楚之是梁、益二州刺史司马荣期之子。
身为皇亲国戚,司马楚之原本应该是十分幸福的,但当时大将刘裕把持朝政,对司马家族的旁支大肆打压。为了自保,以及报司马家被欺压之仇,司马楚之选择了投奔北魏。对于南方的优秀人才,北魏一向是积极引进,见出身东晋皇室的司马楚之前来投奔,北魏当即封其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后来司马楚之大败宋文帝刘义隆的兵马,更是被加封为了琅琊王。
刘宋王朝无力北伐后,北魏南边的威胁得以消除,但热衷于南征北战的道武帝很快又将目光放到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上。作为有勇有谋的智将,司马楚之在伐柔然时被委以了督运粮草、整顿后勤的重任。行军途中的某一天,突然有士兵汇报说运送粮草的驴队当中,其中一头的一只耳朵不见了。
对于驴丢了耳朵这样的离奇案件,将领们要么是觉得不过一头驴子而漠不关心;要么就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耳朵能够不翼而飞。然而,其他人不以为意,心思缜密的司马楚之却开始了自己的推理。首先,他排除了动物伤害的可能性,因为被拉进军队的驴一般都性格温驯,又有人看管,不会自相残杀咬掉同类的耳朵,而如果是猛兽袭击,那么驴不会只失去耳朵而没有其它伤口。
排除动物伤害,能让驴失去耳朵的也只有人了。稍一思考,司马楚之也否认了盗贼所为的可能性。因为驴耳朵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盗贼不会仅仅偷走一只耳朵而不偷取别的财物。在战场之上,不是我方所为,又不是周边野兽所为,那么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大概率是敌人的行动。那么,敌人又为何要这样做呢?
经过一番细致的推测,司马楚之断定军中混入过柔然人的奸细,而为了表明自己确实侦察到位,那人才割了北魏军才使用的驴的一只耳朵复命。至于侦察的目的,显然是探路、踩点,而之所以要熟悉粮草部队的布局,很可能是为了不久后发动突袭。于是,司马楚之马上下令全军砍伐柳树作为围墙,用凉水浇在上面使其结冰,在粮草周围形成了一圈坚固的城墙。
没过多久,柔然人果然率军前来袭击,但当他们见到司马楚之下令建造的城墙后纷纷傻了眼,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原来,一向打仗基本没啥计谋可言的柔然人之所以别出心裁地发动突袭,是受了叛逃柔然的北魏前镇北将军封沓的建议。如果不是司马楚之的细心推算和果断决策,或许柔然军队就已经得逞,将北魏粮草劫掠一空了,那样的话,北魏的这次浩浩荡荡的军事行动就只能宣告失败。
消息传回都城,道武帝听后对司马楚之赞赏有加,认为他确实是智勇双全的难得人才,于是在此战之后将他加封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这些职位,再加上原本琅琊王的爵位,可以说司马楚之在当时地位极高。镇守边疆二十余年后,司马楚之以七十五岁高龄去世,他战功赫赫,也展现出了超人的才华,但可惜的是,后人对他功绩和能力却并没有非常了解,这不免令人惋惜。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136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