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莲英和慈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莲英到底长什么样的?李莲英作为一个丑太监,慈禧太后为什么还能独宠李莲英几十年?
驴脸,长下巴,大鲶鱼嘴
是宫女荣儿对李莲英长相的描述,按照这个说法李莲英长得是够丢面的。
但是,了解过李莲英的一生,你会发现,如果他不是太监,应该是能满足慈禧对男人的所有幻想。
清代末年,慈禧掌控着所有太监宫女的性命,在慈禧身边伺候的人,一定是手脚伶俐,脸上喜气,个个都跟人精似的,就算出了天大的事情,也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质,不然就会被认为眼皮浅、见识低。
伺候慈禧太后,时时刻刻都跟阎王爷只隔了一层纸,一不下心就丢了命,所以为了保命,只能想方设法让慈禧太后喜欢,得到了慈禧的喜欢,才能给自己的命上一道保命符。
所以说,在慈禧身边伺候,也是一门学问,而李莲英之所以可以深得慈禧喜欢,和他的做人做事分不开,如果放到今天来看,可以说是职场楷模。
那么,李莲英究竟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慈禧身边,成为晚清太监总管的?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到100年前的大清后宫,看一看这位晚清第一大太监的后宫职场生存法则。
首先要了解李莲英的职场观是怎么形成的
在我们读过和看过的许多电影中,李莲英都被描画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宦官形象,这都不是事实。其实,李莲英一辈子行事低调沉稳,轻易不张扬,这在晚清得势的太监中也是很少见的,而这也源于他从小的经历和逐渐形成的职业观。
1、家境贫寒,会察言观色
李莲英出生于河北,家境贫寒,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有认得清眉眼高低的本事。虽然家道中落,但是他的父亲也想着能够将李莲英送去读书,虽然常年的私塾读不起,但是,上个冬学堂还是可以的。
何谓冬学堂,就是每年立冬的时候开学,到了腊月十五毕业。
在学堂中,李莲英虽然岁数小,但是极为懂事,会伺候人。别的孩子去得都比较晚,唯独他早早就去了,将学堂内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学堂内寒冷,他就先将炉子生好。
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回去了,他却留下来,帮老师将炕烧好。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自然是十分喜欢的,于是就愿意多教他一些东西。
在清代后宫,这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没有文化的人只能是任人宰割,而李莲英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也得益于学堂的老师教授给他的这些文化知识。
2、李莲英职业观的形成
出了学堂后,李莲英跟随父亲一起做起了皮硝生意,但是这个生意又苦又赚不到钱。这时,有个亲戚对李莲英的父亲说,在宫里有个亲属得势了,孩子跟着自己也遭罪,不如为他找个好前程。
这个好前程就是进宫当太监!
李莲英父母同意之后,在他八岁的时候,给他净身,准备修养好之后送进宫里。在修养的这段时间,都是李莲英的母亲曹氏在照顾他。
在这段时间,曹氏就不断交代李莲英,人这一辈子要干好事,不能光想着自己,自己得了好处也要想着点别人,不能老是防着别人。
母亲对李莲英这种“人之初性本善”式的为人处世的教育,对李莲英后来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并不足以形成李莲英在后宫生存的职业观。
而真正让李莲英明白,在清代后宫的生存法则,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真正得势的大太监是怎么死的。
3、李莲英的后宫进阶之路,安德海之死
这位太监也是晚清非常有名的太监,很多人也都了解,就是当时慈禧身边的大太监安德海。安德海与慈禧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密切,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跟鬼子六合伙,就是安德海在中间牵线。
自认为有功之后,安德海就开始飞扬跋扈,将满朝大臣都不放在眼里。当时,大清的祖制,太监不得出宫,但是安德海深得慈禧宠爱,于是被慈禧派往广州,为皇帝置办大婚所需的东西。
按理说一个太监出行,理应低调,但是安德海的排场非常大,并且沿途结交地方官员,广受贿赂。在外游玩了三个多月后,启程回宫,走大运河来到山东的时候,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扣住,并且以大清祖制为名,在济南将安德海杀了。
慈禧得知后,也没有办法阻止,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慈禧也不敢轻易违背。而李莲英在看清了这些事情的本质后,他终于明白在清代的后宫该怎么生存了,那就是夹起尾巴做人。
所以,李莲英之所以能在清代后宫平步青云,与他的性格、受到的教育和后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在后宫这么一个政治斗争极其复杂的地方,没有清晰的头脑只能是任人宰割。
那么李莲英在明白了后宫生存之道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李莲英的后宫生存法则
在清代后宫,一般进宫没有个三十年,是很难做到大太监的位置的。而李莲英9岁进宫,仅仅17年的时间,就当上了大太监,当时他也只有26岁,等到了31岁的时候,就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
按照大清的祖制,太监最高是不能超过四品顶戴的,但是在李莲英46岁的时候,被慈禧封为二品顶戴,这是清代历史上,太监从未获得过的荣耀,可见李莲英十分得慈禧这个上司的喜爱。
很多人都说李莲英会见风使舵,溜须拍马,但是这并不是他能够平步青云的原因,而是他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对慈禧忠心耿耿,付出真心
慈禧太后西逃的时候,一路上下大雨,慈禧太后坐的马车眼看就要滑进沟里,车毁人亡了。危险之际,李莲英用自己的后背将车抵住,赶车的赶紧将马车拉回去,慈禧太后的命保住了,李莲英的后背却受了重伤。
即便是这种情况下,李莲英也不忘了问,老佛爷怎么样了,即便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这感动,何况是身为女人的慈禧。李莲英是真的能豁出命去,这对慈禧来说,情感上就更近了一层。
2、周旋于帝党与后党之间,两头落好
我们都了解,晚清时期,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剑拔弩张。而光绪皇帝在后期实行的戊戌变法,虽然是打着体制改革的名号,但其实也是为了跟慈禧争夺权力。
按理说,李莲英跟着慈禧这么多年,光绪皇帝对李莲英应该也是恨之入骨的,可是光绪皇帝弥留之际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务必诛杀袁世凯,另一件就是善待李莲英。
而在光绪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曾说过:“没有李谙达,朕活不到今日。”可见光绪皇帝对李莲英是从心底尊重的,而这也源于李莲英对光绪皇帝的照顾。
在慈禧西逃后,又准备回京时,路过保定,因为天色渐晚,于是就随便找了个地方过夜。李莲英在伺候好慈禧入睡后,就去给光绪皇帝请安。
一进屋就看到光绪皇帝住的地方非常简陋,当时已经是深秋了,炕上十分冰凉,却只铺了个褥子,连个被子都没有,光绪皇帝就靠在墙上,脸色十分不好。李莲英见状,忙回到自己屋里,将被子都抱来,给光绪铺好了被子。
光绪连连叹气,李莲英急忙跪倒在光绪身前,扶着光绪的膝盖就嚎啕大哭,直言:“皇上,咱们怎么命这么不好,赶上这事了。”光绪听了十分感动。那一晚,李莲英没有回去睡觉,就站在光绪的外屋伺候。
膝前呜咽老黄门
这就是当时大清诗人王照对这件事的描绘,体现了这件事的真实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李莲英非常会做人。
3、清醒的政治头脑,认清自己的位置
按理说,身为慈禧身边的第一宠臣,前朝的那些大事和权力斗争,李莲英都应该跟着掺和,而事实上,李莲英都是能躲就躲,绝不容许自己参与到朝政决策当中去的。
在跟随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的时候,李莲英的排场应该是很大的,但是他却非常低调,而且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路都在伺候醇亲王。
他不仅伺候醇亲王洗脚,洗完脚醇亲王休息了,他就在外间伺候着。对于醇亲王来说,能被慈禧身边的红人伺候着,内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醇亲王觉得,李莲英作为得势的太监,也是十分难得,从不仗势欺人,拿主子是真当回事,绝无跋扈之心,恃宠而骄。
在北洋水师视察回来之后,李莲英就被人举报贪污纳贿,干预朝政,被慈禧革去了顶戴和职务,等待审查。这时候,醇亲王就上朝为李莲英作保了,认为李莲英一路上都跟自己在一起,绝对没有时间干这些事情。
从这里也就能看出,李莲英清醒的政治头脑,朝政大事不是他这个身份可以参与的,要是参与进去必遭杀身之祸,而安德海就是前车之鉴。
从以上几方面也可以看出,李莲英的为人处世都是与人为善,对待自己的主子也是付出一颗真心,他从来不参与到前朝和后宫的争斗当中去,而他之所以能独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归结为一点就是,知趣儿。
也正是他这样的为人处世和知情识趣的性格,让他在慈禧死后,能够全身而退。
李莲英辞职
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为慈禧守孝了100天以后,他回到宫里向隆裕太后辞职。当时的李莲英了解,自己最大的靠山已经倒了,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是独善其身。
于是,他将自己这些年的所得的金银财宝,归置了七个大箱子,全部给了隆裕太后,并说,这些都是慈禧太后这些年赏的,这些东西都是皇家的,他也是暂时保管。现在慈禧太后走了,他只想辞官,回去给慈禧太后继续守孝。
隆裕太后见状,也就同意了李莲英的请求,放他出宫。而李莲英的做法也为自己换来了三年的平静生活,而这位晚清后宫的第一大太监的一生也就落下了帷幕。
总而言之
纵观历史,很多有权有势的宦官大多很难有好的下场,但是反观李莲英的一生,从贫困潦倒到权势滔天,他都是一直处在一个非常低调的位置上,从来都不张扬跋扈,这也是他能安稳度日的生存法则。
他的行事风格如果放在现代的公司里面,肯定是悄无声息就青云直上了。他了解领导喜欢什么,也了解自己什么时候该出现,什么时候该退后。
从历史的角度看,李莲英也不掌握什么国家大事,他这一生总结起来,生为慈禧,死为慈禧,所以这样一个封建体制化下的奴才,怎么能不被慈禧喜欢呢!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恭顺的李莲英,伺候慈禧却闹出太后“小产”,他到底是不是太监?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988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