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位置:首页  »  帝王野史  »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日期:2023-03-31 21:40热度:加载中...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为了纪念那些战死将领,朱元璋决定在鸡笼山上建一座功臣庙。

  但由于诸将功劳大小不一,朱元璋把所有的将领(包括阵亡的和健在的)搞了个排序,用朱元璋的话说“死者像祀,生者虚位”。

  意思是,那些阵亡的将领,就给他们立个石像,每年祭祀,那些还健在的将领,就留个空位给他,百年之后再入庙。

  不过,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许多名将因犯罪被除名,到了洪武晚年,功臣庙中仅剩21位开国名将,排名在前7位的分别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

  注意,这7位大功臣,前六位都活到了明朝开国之后,而且死后都被封王,例如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只有胡大海最为特殊,他不仅死于明朝建立之前,而且只是公爵(越国公)。但是,朱元璋把胡大海放在“六王”的身后,就足以证明胡大海的贡献。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元朝初年,胡大海是个传奇人物,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被后世军事家频繁引用:

  “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

  这段话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三》,意思是:“我胡大海没读过书,乃一介武夫,但我知道三件事:不乱杀人、不抢掠妇女、不烧房舍。”

  从这句话,我们就能看出胡大海的出身、性格以及军事思想。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元末传奇名将胡大海,希望通过史料的具体呈现,为大家讲述一段峥嵘史。

  一、虹县铁汉归,太祖一语合

  《明史·胡大海传》记载: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长身、铁面。

  胡大海,字通甫,泗州虹县人。他是农民出身,人高马大,面庞黝黑,是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铁血汉子。

  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占领滁州后,俨然成了江淮之间一大反元势力。在滁州,朱元璋先后迎来了冯国用、冯胜、李善长等人。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大将,除了徐达、汤和等老乡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在占领滁州前后而来的,包括后来的邓愈、常遇春、廖永忠等人。但是,胡大海投奔朱元璋的时间,可比邓愈和常遇春要早。《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虹县胡大海来归。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一见语合,用为前锋。

  胡大海来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和他“一见语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在《明史》的记载中,和朱元璋“一见语合”之人,只有两个,一人是胡大海,另一个是朱元璋最信赖的将领徐达。《明史·徐达传》曾言:“(徐)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而事实证明,胡大海加盟朱元璋后,朱元璋几乎把他和徐达同列。渡江之后,胡大海被授予“右翼统军元帅”,而当时的“左翼统军元帅”正是徐达。

  笔者拿胡大海和徐达做对比,只是想和大家说明,胡大海投奔以来,朱元璋非常看中他。若不是他死得早,明朝“开国六公”,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那么,胡大海的战力到底如何呢?举几个例子:

  第一,朱元璋在滁州驻扎,粮草不足,打算向南攻打和州(和县),胡大海刚加盟,想证明自己,便“愿为前锋”。胡大海选了3000勇士,化装成元朝将士的模样,让朱元璋带领一万大军遥遥地跟在后面。胡大海假装是从庐州(合肥)过来犒赏将士们的元兵,骗守城将士开了城门后,立即夺下城门,放火为号,朱元璋一举拿下和州城。

  第二,夺下和州之后,廖永安等人带着巢湖水军前来投奔,朱元璋如虎添翼,决定渡江。渡江战役,必然以廖永安等水军将领为先,但胡大海和常遇春二人紧跟其后,二人的势头根本不输给那帮水军将领。渡江之后,朱元璋升他为右翼统军元帅,并且让胡大海“宿卫帐下”,意思是,让胡大海保护朱元璋的安全。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胡大海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深得朱元璋信任。在朱元璋创业之初,他对胡大海颇为倚重。

  二、马下皆败将,胸中有丘壑

  朱元璋渡江之后,紧接着便是集中全部力量攻陷集庆(南京),然后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徐达、汤和等人攻打镇江、句容、溧水,力求向东发展;第二路由常遇春、冯国用带领,攻打安庆和池州,向东扩张。第三路派邓愈、胡大海二人攻打皖南,力求向南扩充地盘。邓愈和胡大海都是勇将,二人密切配合,史载“拔徽州,略定其境内”。《明史·胡大海传》记载:

  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

  元军听闻徽州沦陷,派大将杨完者率领10万大军前来,打算重新夺回徽州。胡大海让邓愈守在城内,他亲自带兵迎敌,结果在城门口把杨完者打得落荒而逃。

  另外需要补充一下,杨完者是元朝末年著名的“苗将”,他骁勇异常,张士诚在他面前吃了很多亏。但是,杨完者在胡大海面前,还是有些相形见绌。

  在攻下徽州之后,朱元璋命胡大海和邓愈攻打浙江,在建德之战中,胡大海再一次打败杨完者,并且俘虏了杨完者三万兵马。

  胡大海和邓愈从皖南一路攻到浙江,连下淳安、建德、婺州、诸暨,再攻打绍兴,为朱元璋在南方的局面瞬间打开。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面对元朝大军,还是张士诚的义军,胡大海都没吃过亏。而且,在战斗过程中,只能用一个字来评价胡大海,那就是:勇!

  例如,在诸暨之战中,胡大海连续战斗三个昼夜没有休息,以三千人俘虏了元朝四千人。后来,张士诚也看中了诸暨,他派大将吕珍带五万兵马攻打诸暨。

  吕珍是张士诚麾下“三大猛将”之一(另外两个是张士德和李伯升),有勇有谋。吕珍本打算效仿“水淹七军”,引堰水灌城,不料,计策被胡大海提前识破,胡大海连夜出城,夺下堰口,从反方向放水淹了吕珍的营地。史载“大海夺堰,反灌珍营”,吕珍狼狈不堪,连忙派人和胡大海通好,折箭发誓,再不为敌,胡大海慷慨应允,放吕珍一马。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我看过一些人评价胡大海,说他是“元末李逵”,笔者认为,如果说胡大海是“李逵”,那就大谬了。胡大海虽然目不识丁,面黑如铁,但他绝对不是莽汉。举两个例子说明:

  第一个例子,就是胡大海打败吕珍,吕珍求和之后,胡大海麾下的郎中王恺对胡大海说:“吕珍这个人太狡猾,他求和不可信,我们应该趁机消灭他!”胡大海说了一句非常豪迈的话:

  “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

  胡大海的意思是说,我既然答应他的求和,如果违背诺言,就是“不信”。如果主动攻击他,就是“不武”。于是,胡大海下令,不允许将领私自进攻。此举之后,将士们对胡大海更加佩服。

  第二个例子,就是胡大海向朱元璋举荐了刘伯温等四人。胡大海虽然目不识丁,但他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他夺取浙东之后,立即向朱元璋推荐了四位浙东名士,他们分别是:刘基(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

  《明史》云:

  好士,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

  除了上述4人外,胡大海还给朱元璋推荐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此人就是朱升。胡大海攻打婺州的时候,朱升前来拜见,胡大海得知朱升有大才,便将朱升推荐给朱元璋。后来朱升给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帮朱元璋成功立足金陵。

  也就是说,刘伯温、朱升这两个在朱元璋夺取天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文臣,都是胡大海推荐而来的。所以说,胡大海对朱元璋的作用之大,难以想象。

  综上所述,胡大海虽然长得五大三粗,打仗也够猛,但是,他胸中自有丘壑。

  三、子死父不怪,将亡帝叹息

  1357年,胡大海从诸暨出发,以迅雷之势攻打处州,处州守将石抹宜孙和胡大海交手后,一触即溃,随后,处州七邑皆归朱元璋所有。

  至此,邓愈转战江西,胡大海凭借一己之力帮朱元璋守住徽州、衢州、建德、诸暨(诸全)、婺州、处州六府,后来又占领信州(江西上饶),这片土地不仅为朱元璋提供了大量的赋税,还为此后包围张士诚、攻打方国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地盘面积来说,胡大海在这一时期帮朱元璋开辟的疆土,并不逊于徐达。

  但是,接下来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朱元璋杀了胡大海的儿子。

  这件事发生在1358年,正是朱元璋整肃军纪的时候。当时,李善长分析元末以来,各大义军纷纷失败的原因,就是军纪涣散,不得民心。因此,李善长建议朱元璋“立法度”。朱元璋深以为然,于是开展大范围的整风,不仅规定不准烧杀抢掠,更不允许在军中喝酒打架。

  《明史·胡大海传》记载: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

  当时,胡大海正在征讨绍兴,留长子胡三舍留守婺州,胡三舍竟然公然酿酒并售卖给将士们。朱元璋知道后,大怒不已,派人将胡三舍抓到南京,要按照军法诛杀胡三舍。众人力劝朱元璋不可如此,因为一旦胡三舍被杀,必然会激怒胡大海,胡大海说不定会造反。

  但朱元璋不这么认为,他铁了心要整饬军纪,如果赦免了胡三舍,接下来怎能服众?《明史》云:

  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

  面对大家的劝阻,朱元璋说:“我宁愿胡大海背叛我,也不能让军令无法推行!”于是,亲手杀了胡三舍,并且命人将胡三舍厚葬。

  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往回看,朱元璋杀掉胡三舍,对将士们的震慑非常大,朱元璋整肃军纪,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收到奇效。

  也就是说,胡三舍撞在朱元璋的枪口上,朱元璋正好拿他立威。

  事实证明,胡大海是个爷们,他得知儿子被朱元璋所杀后,并没有背叛朱元璋,反而更加严明军纪。

  胡大海以军纪严明著称,他曾给朱元璋表态:“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这句话的意思,本文开头已经解释过,因此,他自然理解军纪对朱元璋的重要性。所以,胡大海并没有怨怼朱元璋。

  胡大海有两个儿子,长子胡三舍、次子胡关住。长子死后,胡大海把次子带在身边,严加管教。只不过,胡大海没想到,他和次子会同时遇难。

  当初,胡大海攻打建德,元军溃逃,接下来,胡大海收复桐庐,桐庐有三位将领主动投降,他们三人分别叫蒋英、刘震、李福。胡大海见他们三个非常骁勇,便留在了身边。不料,几年后,他们三人竟然发动了处州兵变,杀死了胡大海。

  《明史·胡大海传》记载了胡大海之死的细节:

  至是,三人者谋作乱,晨入分省署,请大海观弩于八咏楼。大海出,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大海未及答,反顾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并其子关住、郎中王恺皆遇害。

  1362年,胡大海视察金华。蒋英派人请胡大海到楼上观弩。胡大海刚到楼下,蒋英的同党便跪在他面前告蒋英的状,此人吸引了胡大海的注意。等胡大海回头看蒋英时,一切已经来不及。只见蒋英拿着槌子直接攻击胡大海的脑袋,胡大海虽然勇猛,但根本没有防备,当场就倒在地上。随后,蒋英一声令下,大家上前把胡大海的儿子胡关住等人全部杀死,夺下金华。

  事实证明,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叛变,因为几乎在金华叛变的同时,不远处的处州也发生兵乱,胡大海的副将耿再成同时被杀。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胡大海之死,对朱元璋的打击很大,朱元璋差点失去了大片地盘,好在李文忠及时赶到,一边打压叛军,一边安抚旧将,这才平定了事端。

  胡大海和胡关住之死,宣告胡大海彻底绝嗣。朱元璋悲痛不已,李文忠活捉蒋英之后,朱元璋下令诛杀蒋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四、越国公永伫,功臣庙第七

  《明史》云:

  大海善用兵……远近争附。及死,闻者无不流涕。

  意思是说,胡大海善于用兵,而且不喜杀伐,他挥兵所到之处,远近将领都纷纷投降。大家听闻他遇难,无不痛哭流涕。

  《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胡大海打仗勇猛,胸襟开阔,又深得民心,他为朱元璋打了7年天下,是朱元璋之幸。

  若胡大海没有死于这场意外,以他的资历和能力,在接下来朱元璋诛灭陈友谅、讨伐张士诚以及北伐元朝的大事件上,他必能再创辉煌。待到明朝开国,胡大海之功,位列开国六公,也无可置疑。只可惜,这场意外后,元末再无胡大海。

  胡大海只有一个义子,名叫胡德济。在跟随徐达北伐的过程中曾犯下大错,徐达本该杀他,但考虑到他是胡大海唯一的亲人,于是派人将胡德济送到南京,听候朱元璋发落。朱元璋最后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饶了胡德济一命。

  朱元璋称帝后,回忆往昔,最怀念阵亡将领有4人,分别是胡大海、冯国用、廖永安和丁德兴。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一次性封了6公28侯。所谓的“六公”,即:徐达、常茂、李善长、李文忠、冯胜、邓愈。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明朝开国并非“六公”,而是“十公”,因为朱元璋在封赏六公之前,已经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丁德兴为济国公,廖永安为楚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并且将他们四人配享太庙。这四位被追封的公爵中,胡大海名列第一。

  后来,朱元璋建立功臣庙,胡大海又是第一批入祀其中的。胡大海最初就名列功臣庙第7位,仅次于“六公”。只是,在洪武年间,李善长和冯胜先后被诛杀,而汤和、沐英二人因为死后被追封为王爵,所以跻身于胡大海之前,胡大海仍名列第7位。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明朝功臣有哪些躲避了朱元璋的猜忌

明朝功臣这么多,朱元璋为何如此针对蓝玉呢?

明朝功臣徐达之妻为什么会被杖毙?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明英宗杀掉明朝功臣于谦,到底什么原因?

标签:胡大海  明朝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718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