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姜维前后变化吗?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姜维原本是魏国的臣子,在诸葛亮北伐时,姜维才投降诸葛亮,至此才成为蜀汉的将领,此时的姜维是被迫称臣的。
诸葛亮兵临天水郡时,姜维和上级天水太守马遵正在巡查途中,他本想率军攻打蜀军,可是,马遵怀疑他心怀不轨,撇下他撒腿而逃。姜维本打算投奔附近县城,然而这些县城大多投降了蜀军,没投降的也不愿接纳他。
就这样,走投无路的姜维只好向诸葛亮投降。
既然是被迫投降,按说,姜维应该一有机会,就会逃回魏国,继续与蜀军对抗。
可事实却是,姜维投降诸葛亮后,便像变了个人似的,从此对蜀国死心塌地,忠心不二。
姜维降蜀时,其母尚在魏国冀县,没有跟随姜维一起投奔蜀国。后来,母亲思念姜维,给姜维修书一封,希望他回归魏国,没想到却被姜维拒绝。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更令人费解的是,姜维还多次跟随诸葛亮攻打魏国——自己的母国。诸葛亮去世后,他更是挑起了北伐的大梁,力排众议伐魏,其对魏国的攻击性与诸葛亮一般无二,仿佛魏国与他有深仇大恨。
甚至于,在蜀国灭亡后,姜维仍然忠心不减,冀图助蜀国复国。
当时,他已经六十二岁高龄,早到了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而且,他只要心悦诚服地降魏,并不会遭到魏国清算,也完全能够颐养天年。可是,当他得知钟会有反魏之心时,便立刻联系钟会,企图借钟会的力量光复蜀汉。
最后计划败露,“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那么,姜维到底为何对蜀国如此忠心耿耿,为了复国甚至不惜赌上全家人的性命?个人认为,有如下三点重要原因:
其一:为蜀效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姜维的矢志北伐来看,他应该是个比较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人,总认为自己能够战胜魏国。这样的人,自然希望遇到伯乐,一展大才。然而,魏国并没有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他在魏国,不过是个中郎、天水参军。
投降蜀汉后,姜维的境遇大大改善,诸葛亮对他非常器重,很快便提拔他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一下子就走上了封侯拜将的人生小巅峰。
关键还在于,姜维在魏国前途渺茫,而在蜀国未来清晰可见。诸葛亮多次公开称赞姜维,并曾向蒋琬表示,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又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俨然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
史称“维为人好立功名”,为了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姜维只能死心塌地为蜀国效力。
其二,士为知己者死,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姜维一个降臣,而且在魏国官职也不高,诸葛亮却丝毫没有歧视他、轻视他,反而苦心孤诣培养他,力排众议重用他,这难道不让姜维感动吗?
诸葛亮如此器重和培养姜维的目的为何?不正是希望姜维继承他的志向,为蜀汉尽忠,北伐中原吗?姜维是个重感情、有道义的人,他难道不能出于对诸葛亮报恩,而死心塌地效忠蜀汉吗?
何况,除了诸葛亮,刘禅对他也不错,如果没有刘禅的许可,姜维能接诸葛亮北伐中原的班吗?所以,即使只为刘禅,姜维也没有不忠于王事的理由。
其三,姜维是被迫降蜀,与魏国已经恩断义绝。
没错,在我看来,被迫降蜀非但不会成为影响姜维对蜀汉忠心的不利因素,恰恰相反,它是促成姜维对蜀国死心塌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姜维不是被迫降蜀,而是主动投降,这说明什么?说明姜维是个贪生怕死,或者见利忘义的人,至少给人的印象便是如此。
这样的人,岂能不被蜀汉群臣轻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如此,姜维降蜀后,必然难以立足,即使能立足,也不可能受到重用。不被重用,姜维就不可能对蜀汉怀感恩之心,也不会发誓对蜀国效忠。
关键还在于,姜维不是被蜀汉逼迫投降,而恰恰是被他的母国魏国的太守。如此一来,姜维难免对魏国有情绪,虽然他内心深处也明白,魏国太守不能代表魏国天子,但人都是感性的,既然是被魏国人逼到绝路而降,我又何必再效忠魏国?
姜维的忠诚和抱负,都让人由衷敬佩,只可惜,他未免有些志大才疏,而蜀国又人才凋零,国力衰弱,这便注定了他不能完成诸葛亮的遗愿。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715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