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这一生,大概最狼狈的要数合肥之战了。本来,曹操远在汉中作战,留在合肥城中的兵力只有七千多人,自己手握十万大军前来,怎么看都好像是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的一件事情,可单单就被张辽杀了一个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此一战,东吴有的将军战死,有的为保护孙权致使手下的士兵全部丧命,还有的身负重伤。当孙权逃往逍遥津桥南,回到一个大将营中时,这颗心才稍稍安定下来。那么,接应孙权安全脱险的大将是谁呢?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大军征讨汉中的张鲁,只留下七千人留守合肥。趁此机会,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前来,以图攻占合肥城。东吴军把合肥城包围起来,却不想张辽、李典突然从城中杀出,东吴军队惊慌失措,士气低落。
孙权呆在合肥十多天,攻不下城池,于是撤退。也是孙权托大,士兵已经全部上路,他和众将领还在逍遥津北面。张辽从远处看见,立刻率步、骑兵突然赶到。甘宁和吕蒙等拼力作战,抵御张辽军,凌统率随从扶孙权冲出包围,又返回与张辽交战,身边的人都战死,自身也受伤,估计孙权已脱离危险,才返回。将军陈武也在此战中战死。孙权乘骏马奔上逍遥津桥,桥南的木板已拆除,一丈多没有木板,亲近监谷利在马后,要孙权抓住马鞍,放松缰绳,谷利在后面用鞭抽打,以帮助马奔驰,终于使马跃起射向南岸。
奋武将军贺齐率三千人在逍遥津南岸等候孙权,孙权才得以幸免。孙权进入大船设宴饮酒,贺齐走下座位哭道:“您是人主,经常应当谨慎稳重,今天的事,差点酿下大祸。部下震惊恐怖,似乎失去了天地一样,希望您以此作为终生的教训!”孙权上前擦去贺齐的眼泪说:“十分惭愧,我不只是写在衣带上,已铭记在心了。”
合肥之战时,贺齐的职务低于甘宁、凌统,高于徐盛、潘璋等人。此时的贺齐应该是先行撤军的一队,他能及时接应孙权,有可能是梯次撤退的安排,也可能是自己有意为之。不管怎么说,在东吴人眼中,合肥城中这几千人出城拼杀一番可以,要让他们远离城防出外追击,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贺齐的队伍能够始终保持作战状态,的确是难能可贵。
贺齐应该是参加了围困合肥城的。在张辽出城作战时,吴将徐盛受伤掉了矛,贺齐带领军队顶住了张辽的进攻,徐盛这才捡起了枪矛,否则,一个战场上没有武器的人,生还的概率很小。
贺齐是会稽山阴人,署理过剡县县长。建安元年,孙策推举贺齐为孝廉。因讨伐山贼有功,建安十三年成为威武中郎将,因平定丹阳郡境内的林历山叛乱立下奇功,升任为偏将军。建安十八年成为奋武将军。合肥之战后一年,贺齐与陆逊一道讨伐鄱阳叛乱,因功被任命为安东将军,受封山阴侯。孙权称王后,贺齐升任为后将军,成为一等大将,同时享受了假节待遇。
贺齐在合肥之战当中名气并没有多么响亮,但其作用对孙权来说却十分重要。东吴军队处在撤退之中,本就无心恋战,再加上早已被张辽气势所震慑,如果继续追击,孙权很真的会十分危险。因为贺齐,魏军追兵见东吴军队已有接应,便不敢过桥厮杀,孙权这才安然脱险。张辽曾经问东吴投降的士兵,那个紫髯将军是谁?吴人回答说,他就是孙权。张辽非常后悔,说如果早知道是他,赶紧追赶就能捉住他。不知道这次相遇是在合肥城下还是在逍遥津。不管是那一次,如果不是贺齐接应,张辽军队是一定会跨桥追赶的,因为擒杀一员大将也是大功一件,谁又能放弃这样一个机会?所以,虽然史书将这件事轻描淡写,但当事人孙权知道,正因为如此,贺齐此后不久的重赏重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498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