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刘邦曾经说过,统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然而,这个人早期却并没有什么高光的表现,开始只不过是项羽属下的一个持戟郎中。到了刘邦集团,韩信开始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经过夏侯婴的推荐,也不过当了一个治粟校尉。但是经过萧何的推荐,刘邦却一下子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如果抛开后期的战绩,刘邦的这项任命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人,刘邦怎么就敢一下子任命他为大将军呢?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没有人比司马昭理解的更为透彻了。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先说说刘邦为什么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被封为汉王,很多人想念家乡,都纷纷逃走了,光是将领就逃走了十几个,刘邦对此事无可奈何。刘邦也想打回去,但天下诸侯都是项羽封的,秦地又有三个王挡住了他的去路,东路的栈道又烧毁了,实在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曹参、樊哙、周勃等大将倒是还在,刘邦也是能指挥的动,但他们同样没有办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韩信对刘邦说,项王分封不公平,已经失去了天下人心,你现在和他争天下,没有人会帮助他,因此项羽是可以打败的;项羽当年坑杀了二十万秦卒,秦地的人谁不恨他?而他偏偏任命了原来带这些兵的将领当秦地之王。当年您在秦地约法三章,秦地的老百姓都盼着您回去呐,这个时候你要是出兵,很容易就能夺取关中之地。占有了关中之地,再和项王相争,还会再担心不能取胜吗?刘邦非常高兴,不多久就出兵了。在占领三秦到打到彭城这段时间,战役进展的很顺利,韩信发挥出了那些军事才能,史书并没有多少记载,所以我们也无从得知。也就是说,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之前,韩信的军事才能并没有多少表现,“纸上谈兵”的故事当时已经有了,所以,刘邦用韩信,用的只是他的知和勇,就是对天下的了解和勇气。除了说明刘邦有这个气魄,还说明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个知和勇。
再来看看司马昭任命钟会为伐蜀大将。
公元262年,司马昭准备伐蜀,这不是一般的一场战役,而是要进行一场灭国之战。司马昭的目的很明确,要通过建立这样一件盖天之功来实现篡魏大业。在他的规划当中,蜀国是“薮尔小国”,刘禅昏庸无能,姜维避祸沓中,正处在一种半失权状态,能用来抵抗魏国的军队不过五万人,这时候出兵是有一定成功把握的。但是,长期在西北作战的征西将军邓艾以为不可行,并且这还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只有钟会认为可行,还说了一些可行的理论。于是,司马昭就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率领十万大军伐蜀。同时命令邓艾率领三万军队进攻姜维,诸葛绪率领三万军队截断姜维的退路。
不仅仅是伐蜀很多人认为不可行,对于这种任命也有人觉得不行,认为应该派其他人去。就当是的情况来说,邓艾的资历要比钟会更合适当这个伐蜀大将。邓艾在打败东吴诸葛恪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升任为兖州刺史、振威将军,后来在平定诸葛诞和文钦叛乱中得力被任命为代理安西将军,又因为打败姜维解救王经有功得到了正式的任命,同时还有了假节待遇,兼任护东羌校尉职务。从此以后,邓艾常年与姜维对阵,多有胜仗,升任为镇西将军、征西将军。反观钟会,只是在司马氏所任的大将军府中任记室一类的职务,虽多有建树,但不过是“参同计策”,所立功劳也都是些“谋谟”之功。或者说,钟会并没有实际带兵作战的经验,对西北军事也不如邓艾熟悉。
那么,司马昭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种任命呢?他在对人解释时说:“如果人心预先胆怯,则智慧和勇敢都发挥不出来。智慧和勇敢都没有却强迫他们出兵,那必然会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还说,现如今众人都说不能伐蜀,只有钟会和我的意见相同,所以我要用他,只有用他,才能成功。
应该说,后世最懂得刘邦心思的要数司马昭了,实践也证明,钟会出主意还行,打仗还真是不行。伐蜀行动开始后,钟会对于蜀国边境两座小城进行围攻,要不是守城将领投降,还真不知道他要打到什么时候。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姜维已经撤离了边塞之兵,只留下这两座小城。剑阁是蜀地守卫汉中的重要关隘,钟会没有及时攻下,致使姜维摆脱诸葛绪以后,在这儿和成都赶来的军队会合,钟会面对此局面束手无策;在剑阁前和姜维对垒,钟会毫无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借口粮食问题打算撤兵。要不是邓艾阴平偷渡成功,刘禅投降后又下令姜维投降,钟会这次伐蜀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还真难说。但司马昭非常清楚,他当时能用的也只有钟会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488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