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日期:2023-03-28 11:46热度:加载中...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印度北方邦城市坎普尔有一座名叫那那劳的公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印度著名的旅游景点,为纪念1857年印度反抗英国的起义,公园里有博物馆和抵抗领袖的雕像,然而,就在这里的地下,埋葬着约200名英国妇女和儿童的遗骸。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那那劳公园

1857年5月9日,东印度公司第3轻骑兵团的英军指挥官乔治中校指挥90名印度士兵进行射击演习,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擦拭了猪油的子弹被判处10年苦役,乔治命令第3轻骑兵团全体官兵列队观看85名士兵被剥去军装,砸上铁镣带走,沉积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次日密拉特的印度士兵集体发动起义,他们杀死英国军官,冲进监狱救出了85名士兵,起义迅速在印度北方蔓延。起义军要求住在德里的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复位。此时,距离德里408公里的小城坎普尔沉寂一片,没有人会想到这里即将发生的事情,将把1857年的印度推向更加血腥恐怖的深渊。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

驻扎坎普尔的东印度公司部队由3000名印度士兵和300名英国士兵组成,指挥官是67岁的英军少将胡恩·威勒尔,此后的“威勒尔堑壕事件”因他得名,威勒尔是拿破仑时代成长起来的老兵,有50年的从军经历,他娶了印度妻子,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地语,当听到起义的消息后,这位将军令人费解的放弃防守坚固的城市北部,将300名英军士兵以及600名英国商人,工程师,妇女和儿童转移至薄弱的城市南部。后人猜测他这么做的动机,一是认为大部分印度士兵依然效忠他,二是城市南部更加容易得到增援。威勒尔的决策将带来悲剧,900名英国人挤在只有两座建筑的堑壕地带。1857年6月5日,城里的3000名印度士兵造反了。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英军少将胡恩·威勒尔

然而威勒尔也没有完全失算,起义的印度兵并没有攻击“威勒尔堑壕”,他们获得充足的给养后向德里进发,打算与那里的起义军回合。这时候另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马拉塔的前任宰相之子那那·萨希布,由于养子的身份,他屡次向英皇申请继承爵位都遭到了拒绝,此时那那带着300名家丁出现在起义军面前,他成功说服起义军听从他的指挥,3000余名印度士兵掉头冲向“威勒尔堑壕”。威勒尔少将指挥300英军士兵和若干平民拼死抵抗了三周,两座建筑中的战地医院被炮弹焚毁,医疗物资损失殆尽,医生护士以及伤兵全部葬身火海,紧接着堑壕里开始爆发传染病,到了6月25日,储备的粮食也只能维持两天。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威勒尔将军的战地医院

那那向威勒尔发出了劝降书,承诺只要威勒尔放弃坎普尔,他们就可以带着家眷和随身武器平安离开,起义军将负责护送他们到恒河岸边,并且提供船只供他们前往的英军在阿拉哈巴德的基地。威勒尔第一时间拒绝了劝降书,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他这可能是一个圈套。但他的所有亲人都在包围圈里(家眷战时随军的危害),儿子阵亡的消息最终压垮了他。威勒尔同意了投降条件,英国军民走出了堑壕,排着队从3000名荷枪实弹的起义军中缓缓穿过。根据约定,那那提供了马车和大象送他们到恒河岸边,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中。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那那·萨希布

6月27日,英国人抵达恒河岸边,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至今英国和印度的历史学家各执一词。根据英国幸存者莫布雷.汤姆森中尉的回忆,他们到达岸边时的确看到有40艘木船,然而夏季恒河水浅,河边布满淤泥,威勒尔少将带着60个人好不容易登上了第一艘船,突然岸上传来了喇叭声,印度水手像听到信号一样跳进水中游走了,紧接着岸上射来密集的子弹,还没上船的英军士兵企图集结成队形还击,但他们的靴子陷进了泥里,一切发生的过于突然,印度骑兵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挥舞马刀砍杀不能动弹的英国兵。已经登船的中尉看到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除了两艘已经启航的船之外,岸上的英军士兵被屠戮殆尽,幸存的英国妇女和儿童沦为俘虏。这场屠杀究竟是事先预谋的,还是由于双方过于紧张导致,谁先开的第一枪至今尚无定论。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河边的屠杀

威勒尔的厄运并没有到此结束,两艘船不断在河道的拐弯处搁浅,其中的一艘船遭到炮击进水,全体人员只好集中到一艘船上,行驶速度更加缓慢,沿途不断冒出零星武装袭击他们,汤姆森中尉主动带领11人的突击队下船迎战,他们赶走了敌人但也损失了6个人,当他们回到岸边时,发现将军的船已经扔下他们走了,汤姆森只好带着5个人步行前往阿拉哈巴德,途中又经历了几次与印度起义军的交战,最终到达基地的有4个人,其中两名士兵由于伤势过重不久也死了,汤姆森成为两名幸存者中的一个。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晚年的汤姆森

威勒尔少将的最终结局历史没有详细记载,因为那艘船上的人无一生还,他们丢下汤姆森后不久船再次搁浅,与此同时大批印度起义军赶到,他们杀光了船上的所有男人,妇女和儿童沦为俘虏,威勒尔将军的人生到此草草结束,他留给历史一个颇为尴尬的形象,既不是英雄也不是烈士。被俘的英国妇女和儿童被押往一个叫比比迦尔的土屋,连同其他地方俘获的妇女儿童的一共约有200人。那那派一名印度娼妓管理他们,这名娼妓向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英国人发泄了底层的怒火,她命令她们不分昼夜的制作印度薄饼,让她们住在卫生条件恶劣的土屋里。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囚禁妇女儿童的土屋

那那原本想将这些妇女儿童作为人质,与前来救援的英军讨价还价,但英军不仅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开始大肆报复行军途中经过的印度村庄,英国人的高傲和蛮横彻底激怒了那那,他命令杀掉200名英国妇女儿童。他家族中的女眷听到消息后集体绝食抗议,但无济于事。7月15日,一队印度士兵奉命执行处决任务,但他们只处决了仅有的四名英国男性,拒绝向妇女儿童开枪。第二队经过挑选的印度士兵赶到现场,他们计划将200人分批处决,但大人和小孩紧紧的抱在一起不肯分开,印度士兵向茅屋的窗户射击了一排子弹,里面传出大人的呻吟和小孩的哭啼声。当军官再次命令开火的时候,士兵们不约而同的向天空开枪。暴跳如雷的军官威胁他们将军法从事,士兵们扔下武器默默的走开了。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屠杀发生的地方

那那的部下在附近的村镇招募仇恨英国人的屠夫,这些人不会使用枪支,他们提着菜刀冲进了茅屋。动手的当天早晨那那离开了军营,估计他也不想看到这一幕。第二天茅屋的门再次被打开,遇难者的尸体层层叠叠,许多妇女身下压着孩子。。。,有几个妇女和儿童发出微微的呻吟声,她们连同死者一起被扔进了土屋附近的一座枯井里。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枯井的位置

屠杀发生一天后,英军到达了比比迦尔,他们看不到妇女儿童的人影,但地面的斑斑血迹,土屋里的奇怪味道,散落在田野里的妇女和儿童衣物提醒他们发生了什么,一名英国军官发现军装上沾了一根女人头发,抬头发现树杈上挂着一束长发,从印度俘虏口中他们得知了事情的经过。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众所周知十九世纪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但与中华帝国宣扬的“怀柔天下”大国形象不同。英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注重实用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国家,如果极端手段能解决问题,他们可以将极端做到极致。第二场屠杀马上开始了,英军指挥官尼尔将军颁布“临时军事法”,允许未经审判处决印度人。被俘的印度士兵如果不能提供不在屠杀现场证据的,一律处决,被怀疑在屠杀现场的,一律处决,处决前一路鞭打至屠杀现场舔地面,甚至有些俘虏临刑前必须用舌头将墙壁上的血迹清理干净。英军强迫有信仰的俘虏吃猪肉或者牛肉,招募低种姓的印度人(杂役)充当刽子手,处决高种姓的俘虏以示羞辱。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炮决

埋葬200名妇女儿童的枯井,成为了屠杀最为集中的地方,每天有大量的印度人在这里被绞死,其余的被枪杀和刺杀,他们的尸体被埋在路边的浅沟里。英军甚至用大炮处决俘虏,他们将人绑在炮口上发射炮弹。在一座村庄,2000余名印度村民举着木棒抗议英军的暴行,英军不由分说将村庄点燃,射杀任何一个从火海里逃生的人。复仇情绪迅速在印度各地的英军中蔓延,已经超越了”临时军事法“规定的限度。然而,英国的媒体几乎一边倒的支持英军的行为,北部重镇德里(现印度首都)失陷后,一位记者在报纸上写道:所有的在德里城内发现的人都被当场刺死,就像你们认为的,数量的确相当庞大。我想告诉你,有的房间里竟然藏了四五十个人,他们不是叛乱分子,只是城里的居民,他们信任我们广泛宣传的温和政策,我很高兴,但他们要失望了”。很多军官不得不暂停屠杀,因为部下们太累了,他们休息一阵子后,重新命令俘虏排好队接着杀。英国军官爱德华·维巴特的父亲,弟弟,妹妹全部死于印度起义军之手,然而惨烈的场面也使他接近崩溃,爱德华在日记里写道:“命令要求我们向每个(印度)人开枪,这肯定是屠杀,我见过许多糟糕的场面,但昨天发生的事情我再也不想见到了,女人们哭喊着看着丈夫和儿子被杀,上帝知道我对他们没有怜悯,但每当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被射杀,谁看到都会感到难过”。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英军屠杀后的残骸

1858年11月印度起义宣告失败,英国重新控制了印度,历时18个月的疯狂和血腥共造成约6000名欧洲人死亡,印度军民的死亡人数竟然高达80到100万,大英帝国并未因此而削弱,印度起义失败后的第三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在起义爆发的前一年,1856年英法联军击败了俄国获得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英军为遇难者修建的墓园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英军在比比迦尔屠杀的枯井上修建了纪念墓园,名为“记忆之井”,由“悲哀的六翼天使”雕塑和大理石四面屏风组成。三万英镑的建设费用由附近的印度居民承担,为了惩罚他们没有救援在这里遇难的200名英国妇女和儿童。斗转星移一百年,二战后大英帝国走向没落,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记忆之井”的大理石屏风于当年被拆除,“悲哀的六翼天使”迁往附近的一所教堂。印度政府将这里改为纪念那那·萨希布的那那劳公园,这个英国人眼中的头号刽子手,印度人心目中的英雄,起义失败的第二年1859年失去了踪迹,英国政府花费数十年追捕他但一无所获。前文提到的坎普尔大屠杀的两名英国幸存者之一莫布雷.汤姆森中尉,战后根据回忆写成了《坎普尔记事》,他最终成为了陆军上将,活到了85岁,去世于1917年。

【相关文章】

6000对80万,将1857年印度起义推向血腥的坎普尔事件

标签:印度  英国  恒河  花样游广州  美好  一直在身边  历史  Jee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42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