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揭秘:唐末枭雄王建为什么喜欢收干儿子?

位置:首页  »  帝王野史  »  揭秘:唐末枭雄王建为什么喜欢收干儿子?
日期:2023-03-31 20:20热度:加载中...

揭秘:唐末枭雄王建为什么喜欢收干儿子?

  王建进入成都后,他的政治集团依然停留在梁山好汉大聚义的格局中,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好兄弟,一起打天下、坐天下。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数,你就这样大动肝火?

  因为当时的王建集团,还是一个兄弟加盟式的集团,所以尽管这个小弟大逆不道,但王建也不敢公开处罚他,大家都是好兄弟,王建刚刚混成了节度使,就跟大家这样摆谱,这叫什么事呢?

  但是,王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还是派人把他秘密处死了。

  癸卯,建入城,自称西川留后。小校韩武数于使厅上马,牙司止之,武怒曰:“司徒许我迭日为节度使,上马何为?”建密遣人刺杀之。

揭秘:唐末枭雄王建为什么喜欢收干儿子?

  当然了,这只是清洗的开始,王建夺取西川后,各种清洗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于是当年的合作伙伴,只要有可能威胁王建的地位,都被接连清洗出局。

  建既得西川,留心政事,容纳直言,好施乐士,用人各尽其才,谦恭俭素;然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

  王建在加强中央集权时,大约是先把兄弟加盟的格局变成家族式的管理。

  在这种背景下,从前的元老重臣,大都被淘汰出局,一个人想在王建集团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只能认王建当干爹了。

  王建收养子,与刘备收养子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刘备收养子,是因为他年近四十却一直没有儿子,所以才收养了刘封。王建收养子,则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王建的养子就有一百多人,在史书上,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就有二十多个。

  这些养子通常并不是从小就收养在王建身边,大多是某个人战功卓著,地位越来越高,就会成为王建的养子。

  最典型的就是王宗涤,王宗涤在公元891年时,已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但仍然以华洪的名字出现(当时王建刚刚夺取西川),直到公元896年,才因为战功卓著更名王宗涤,正式成为王建的养子。

  有的养子以前还是王建的敌人,只因为投降了王建,所以就成了王建的养子。最典型的就是王宗播,王宗播在此前一直以许存的名字出现,而且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悍将。

  许存投降王建时,王建感觉难以驾驭他,就对他动了杀机,王建的小弟就劝王建,您现在需要招揽四方豪杰,许存投降您,您却把他杀了,以后还有谁敢投降您呢?后来,王建收许存为养子,并为他改名王宗播。

  建忌存勇略,欲杀之,掌书记高烛曰:“公方总揽英雄以图霸业,彼穷来归我,奈何杀之!”建使戍蜀州,阴使知蜀州王宗绾察之。宗绾密言存忠勇谦谨,有良将才,建乃舍之,更其姓名曰王宗播,而宗绾竟不使宗播知其免已也。

揭秘:唐末枭雄王建为什么喜欢收干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王建对于手下的优秀将领,甚至是带股加盟的将领,通常都是不变的说词,那就是认我当干爹吧。

  一个人想在王建集团有个好前途,除了认王建当干爹,好像没有别的办法。这样折腾的结果,就是在王建集团,拥有举足轻重的大哥,渐渐都成了王建的养子。

  养子在许多时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好兄弟。这种联盟似乎比梁山好汉那种联盟更稳定一些,因为大家都是兄弟,那地位相对比较平等,如果大家都是大哥的干儿子,那大哥的地位就明显高于他们了。

  广收养子的模式,等于向小弟们表明,我们是一家人,所以天下就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你们不是单纯的打工仔,还是股东。

  迫使别人当干儿子,虽然比较专横,显然也是比较诱人的。王建通过这种方式,把外围的力量都清理出局。

  以前的好兄弟只有三种路选择,一种就是跪下来,以后管我叫爹;另一种选择应是你接受打工仔的地位,千万不要想着从这里占据股份;如果这两种选择你都不愿意接受,那就只能选择出局了。

  当然了,中央集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实力巨大的养子,渐渐被淘汰出局,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养子的模式一直保持稳定,那世袭制就会存在问题,因为养子们势力巨大,亲儿子想驾驭他们,估计就比较难了。

  不要说别人了,就是李克用的养子势力巨大,李克用的亲儿子李存勖英雄无敌,最后也只能被淘汰出局。

  于是,李克用、李存勖努力半天,最后天下归到了李嗣源手里,这也是因为李嗣源比较讲义气,没有恢复从前的姓氏,否则后唐帝国到此就算灭亡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王建的养子们是不会有好结局的。

  因为王建先清洗自己的老兄弟,后清洗自己的养子,都是标准的卸磨杀驴行为,人们难免会觉得王建有些不厚道。

  问题是,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在帝国向中央集权扩张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元老想当股东,这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千万不要说你的功劳,也不要说你的身份,你想当股东就是死罪。因为股东太多了,老皇帝死后,他的孤儿寡母通常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对于王建的这种削藩,再看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人们难免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王建如果性格温和一点,手段巧妙一点,也可以这样和平的实现削藩。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在权力面前就没有什么温情可言,抓在手上的权力,谁也不会随便交出去。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愿意把手上的权力交出去,甚至只是放弃自己作为股东的权力,愿意接受打工仔的地位,通常都可以全身而退。可问题是,谁会轻易接受这一切呢?

  王宗佶是王建收的第一个养子。

  王宗佶自然恃老资格,有点傲气过头了。比如,王宗侃一直想凌驾于蜀中枢密使唐道袭之上,而且还总是直呼唐道袭的大名,王宗侃这种态度,显然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当人臣看。

  枢密使是什么级别的高官,王宗侃对他竟然敢没有起码的礼貌,于是王建把他处死了。

  蜀主怒,隐忍未发,以问唐道袭,对曰:“宗佶威望,内外慑服,足以统御诸将。”蜀主益疑之。已亥,宗佶入见,辞色悖慢;蜀主谕之,宗佶不退,蜀主不堪其忿,命卫士扑杀之。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王建过分,实际上是王宗侃缺乏人臣的本份。

  更主要的是,在王建磨刀霍霍削藩的背景下,王宗侃都不愿意选择夹着尾巴做人,等王建死了,王建的儿子,靠什么驾驭他呢?

  前面说的王宗播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就是因为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

  宗播元从孔目官柳修业,每劝宗播慎静以免祸。其后宗播为建将,遇强敌诸将所惮者,以身先之,及有功,辄称病,不自伐,由是得以功名终。

  对于愿意夹着尾巴作人的养子,而且愿意交出权力的养子,哪个大哥也不会轻易动杀机的。

  问题是,面对权力,谁会轻易交出去呢?更主要的是,晚唐五代和皇帝分庭抗礼的大佬多了去了,等老皇帝死了,欺负老皇帝孤儿寡母的大佬也多了去了,老皇帝照样奈何不了他们。

  这似乎更表明,面对皇帝的消藩,大佬们不主动交出权力,未必就一定会倒霉,甚至还会有着不可言说的富贵等着他。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已是磨刀霍霍,但是大佬们谁也不会轻易交出权力,甚至还会是一副不知天高厚的样子。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事实,自然就会知道,杯酒释兵权之所以会出现,那只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结果,而不是皇权高度集中的原因。因为在皇权不够强大时,皇帝想让大佬们交出权力,那和与虎谋皮没有什么差别。

  从普遍意义上讲,那些能成为乱世大哥的人物,几乎都是野心勃勃的人物,但凡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不会轻易放弃。在皇权不够强大时,想让他们中的某个人主动放弃权力,通常只是可遇不可求的。

  前面说的王宗涤,虽然也一度试图夹着尾巴做人,但还是不能做得非常彻底,于是终于功高震主,引起了王建的猜忌,于是被杀了。

  诏以王宗涤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宗涤有勇略,得众心,王建忌之。建作府门,绘以朱丹,蜀人谓之“画红楼”,建以宗涤姓名应之,王宗佶等疾其功,复构以飞语。建召宗涤至成都,诘责之,宗涤曰:“三蜀略平,大王听谗,杀功臣可矣。”

  王建夺取东川时,王宗涤就是东川的主要负责人。面对这种地位,王宗涤也知道,这有权高震主的危机,所以就请求分割东川。换而言之,主动缩小自己作为东川主要负责人的权力。

  从这层意义上,王宗涤是能认清当时政治形势的。但是王宗涤的地位实在太高了,关键是,王宗涤不可能接受退到权力边缘的事实,所以他终于还是无法摆脱王建的猜忌。

  作为乱世强人,把头撇在裤腰带上奋斗多年,终于拥有了足够高的权力、地位,为了摆脱猜忌,你让他适当放弃一部分,这个也许是他能接受的。你让他放弃太多,这无论从情理上还是人性上,都有些强人所难。

  问题是,皇帝需要的不只是他能控制局势,更需要自己死后,儿子也能控制局势。

  这样一来,问题就是复杂了,因为那些功劳巨大、地位崇高的臣子,如果只是放弃有限的权力,似乎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大家看到这种兔死狗烹的历史片段,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排斥,无非是因为大家相信在广阔的小农社会中,最高权力是大家可以分享的。

  实际上,在广阔的小农社会,最高权力大家分享的结果,其实就是无休无止的纷争、动荡。所以,只有当社会只剩下一个领袖、一个权力核心时,普遍意义上的稳定、和平才会出现。

  总的来说,在李克用、朱温、王建、杨行密和徐温老一辈大佬的清洗下,整个时代的中央集权开始不断加强。

  因为王建成功的加强了川蜀的中央集权,所以后唐大军深入蜀地,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就可以全面接管整个蜀地。后来,蜀地虽然脱离了中原王朝,但是内部重新整合的战争,远没有前期复杂、漫长、残酷了。

  因为杨行密、徐温、李昪成功加强了江东的中央集权,所以后周、大宋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就可以成功席卷当地广阔的地区,关键是,还可以轻松的吃下这些胜利果实。

  当然了,因为李克用、朱温成功加强了北方的中央集权,所以李存勖一场决定性的胜利,马上就接管了整个北方。

  至于李嗣源等人,更是一场成功的军事政变,就可以夺取整个北方的统治权。

  随着中央集权的发展,越往后,皇帝统治一个地区时,面对的对手,越是比较松散、受到各种牵制的官僚集团,而不再是各种权力一把抓的军方大佬。

  只要我我们知道这种历史背景,大约就会知道,为什么赵匡胤后来能轻易解决困扰统治者二百年的藩镇割据问题。抛开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人们一代接一代努力的结果。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快递如果泄密该当何罪?

揭秘:古代历史上流动摊贩儿卖萌广告词惹祸上身

揭秘:司马懿的谋略是不是真的高于曹操?

揭秘:司马懿的谋略是不是真的高于曹操?

揭秘:史上三名怪皇帝是怎么纠缠美女尖儿的?

标签:王建  唐朝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375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