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因箭伤反复而病入膏肓。就当刘邦即将步入人生的终点时,他突然出现了回光返照。原来,有人在病床前控告大将樊哙,说他:“党于吕氏,即一日晏驾,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翻译来就是,樊哙与吕后等人结党。只要刘邦一驾崩,樊哙就会立即带兵灭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吕后出气。按说,此人的控告只是一面之词,没有任何证据。
然而刘邦却不顾旧情,当即将谋士陈平以及大将周勃叫到身前:
“陈平,你动动脑子,把樊哙从军队中抓出来;陈平完事后,周勃立即替代樊哙领军!只要樊哙被捕,陈平你立即给我把樊哙杀了!”
听了这样的命令,陈平和周勃都感到不知所措。毕竟樊哙是刘邦的同乡,汉朝的元从之臣。汉朝开国时,樊哙多次先登、陷阵,立下了许多战功。而且在鸿门宴上,如果不是樊哙出色的发挥,恐怕刘邦就要命丧刘邦和范增之手。
而今天,刘邦为何要不分青红皂白,杀掉樊哙呢?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刘邦一贯猜忌功臣的体现。樊哙其实是步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人的后尘。
然而实际上,刘邦真正处理的,只有那些连城数十,用兵数十万的异姓王。对于萧何、夏侯婴、周勃、灌婴等老功臣,刘邦不仅没有迫害,反而高官厚禄将他们养了起来。既然刘邦能善待老兄弟,为何唯独对忠心耿耿的樊哙喊打喊杀呢?
在笔者看来,刘邦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实际包含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帝王权术。
首先,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与吕氏集团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其次,樊哙在刘邦濒临去世时,正率兵攻打反叛的燕国,而燕国距离赵国非常近。若刘邦去世,樊哙确实有能力直接攻打燕国,除掉吕后的眼中钉——刘如意以及其背后的戚夫人。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刘邦之所以执意要杀樊哙,就是为了保护刘如意和戚夫人。虽然樊哙未必会进攻赵国,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刘邦秉承的是“宁可妄杀忠臣,也要消除威胁于未萌”的原则。
与此同时,杀掉樊哙,还能制衡吕氏势力,让吕后不至于太过猖獗。
但在笔者看来,这种看法还是低估了刘邦的帝王权术。因为很少有人注意,刘邦除掉樊哙,为何一定要派陈平和周勃前往。
在决定诛杀樊哙前,刘邦已经将监国之职交给了吕后。在病榻前,吕后问刘邦:
“陛下百年之后,萧何相国去世,谁可代他辅政?”
吕后继续问:“周勃、陈平之后呢?”刘邦无奈地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
在刘邦遗命中,陈平和周勃的地位举足轻重。这是因为相比于萧何、曹参和王陵,后俩者相对年轻,甚至可能比吕后还能活。因此,刘邦才会说不知道。
因此按照常理,刘邦即使要杀樊哙,派谁去也不能派陈平和周勃两人去。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刘邦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亦或是说,刘邦老糊涂了。
然而在笔者看来,刘邦不仅不糊涂,相反还特别理性。刘邦实际打从一开始,就准备破坏陈平、周勃等功臣与吕后的关系。
众所周知,刘邦晚年,曾想将刘如意立为太子。然而张良、陈平、周勃等人,却坚决站在了吕后一边。导致刘邦的废储计划功败垂成。因此,吕后和功臣们的关系,实际处于蜜月期。但若功臣集团与吕氏集团深度结合,就有可能导致刘氏大权旁落,吕氏反客为主,篡夺皇位(毕竟太子刘盈非常窝囊)。
因此,刘邦故意让功臣的代表——陈平、周勃去杀樊哙。樊哙一死,吕氏集团和功臣集团即使不势同水火,至少也会形同陌路。吕氏集团和功臣集团相斗,刘氏便可渔翁得利,享受万世之安。不得不说,刘邦的安排确实高明,乃是巅峰的帝王之术。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刘邦的计策还是出现了偏差。陈平虽然用计抓住了樊哙,却不敢真的将他杀掉。毕竟刘邦死后,就是吕后的天下,可不能将未来的女主子得罪了。
功臣和吕氏集团却再也不能建立互信,吕后称制期间,两者互相防备、相互合作,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当吕后去世,吕氏和功臣之间互不信任,最终酿成了一场剧烈的政变。最终,功臣们杀尽了吕氏一族。而领导者,正是刘邦留下的陈平和周勃。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352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