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纷纷对军队进行大万阔斧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取消源于欧洲大陆的义务兵役制度。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英、法、德这样的大国相继“抛弃”义务兵役制的时候,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的小国瑞士却仍在固执地坚持着独具特色的“全民皆兵”。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面积不足4.2 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900万人。现代瑞士联邦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到公元1291年。这一年,隶属神圣罗马帝国的施维茨、尼瓦尔登和乌里3个州起而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结为“永久同盟”,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奠定了瑞士作为独立国家的基础。1370年,8个州签订《牧师宪章》,结成联邦。1449年,瑞士山民在施瓦本战役中击败奥地利大军,最终获得神圣罗马帝国对其独立的承认,也将起家于瑞士的哈布斯堡家族赶出了老家。
早期的瑞士联邦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各州拥有主权,拥有各自的军队,而联邦则没有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法律,也没有统一的军队。但当时的瑞士人却已经以尚武闻名欧洲大陆。瑞士步兵因其勇猛的性格以及良好的作战秩序被公认为欧洲最好的军队,“欧洲大国的步兵军团依然渴望征召瑞士雇佣兵入伍”。在1643年,超过21000名瑞士兵在法国军队服役中。同时也有大量的瑞士人在其他欧洲军队服役。其中11200人在荷兰,5400人在西班牙,奥地利和萨伏依各有4800瑞士兵。直到18世纪末期,军事天才拿破仑还称赞“能满足所有期望,绝不会让人失望”的瑞士雇佣军是建立起“不可战胜、无所畏惧、凶狠残酷”名声的战士。
拿破仑帝国崩溃后,瑞士联邦制定了新的联盟条约,宣布奉行中立主义方针,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最终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距今已超过200年。何谓“中立国”?瑞士人有个形象的说法:别人在争吵,自己“默默坐着”。但这个“中立”也有其前提,那就是它必须以武力保卫自己的领土以抵抗任何侵略——否则,就像拿破仑在统治包括瑞士在内的欧洲大陆时对瑞士人所说的,“在我面前,你们的什么中立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
有鉴于此,瑞士的“永久中立”必须是武装中立。在这一背景下,1848年,作为“永久中立国”的瑞士制定了联邦宪法,确立了基本的国家军事制度:对外宣战与和谈的权力属于联邦中央政府;各州拥有的常备军不得超过300人;联邦军队的指挥权属联邦政府。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宪法同时规定,瑞士兵役制度为“全民皆兵”的民兵制。
进入20世纪以后,“武装中立”的方针成为瑞士的基本国策。这个位于欧洲中央的阿尔卑斯山区小国竟神奇地躲过席卷欧洲大陆的二次世界大战的兵燹之灾。究其原因,除瑞士国土利于防守的地理条件之外,“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自然也令觊觎者们不得不有所忌惮。大战爆发之时,瑞士联邦按照“武装中立”的原则,动员民兵巡守国境,成功地在险象环生的欧洲战场保全了自己的和平与独立。
到了战后的1971 年,瑞士又一次从自身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了“总体防御”的军事战略,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刺猬战略”。他们认为刺猬不会主动进攻,但遭到侵犯时,可以凭借长满刺的特性免受伤害。瑞士虽然保持中立,但和平是要建立在随时准备打仗基础之上的,为确保自身安全,瑞士也必须要拥有像刺猬一样威慑对手的能力,通过“全民皆兵”的方法,建立和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瑞士究竟是只怎么样的“刺猬”呢?这个国家平时虽然只保留3500名职业军人,然而一旦有事时竟然可以在48个小时内动员超过35万受过正规训练的民兵参战。如此“撒豆成兵”的奥秘,就在于瑞士独特的兵役制度。现今,瑞士联邦宪法第18条规定,瑞士公民具有普遍的国防义务。联邦《军事组织法》第1条更强调,“任何瑞士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根据上述法律的规定,每年4月1日前,凡年满19岁的瑞士男性青年(包括入籍瑞士的外国人,但女性公民可志愿选择是否服兵役)都将收到所在征兵区区长发放的1份服役手册。收到服役手册的人首先向征兵区区长报到。征兵体检在每年4-9月间进行,最迟于11月结束。根据体检结果,区分出适合服兵役者、适合服辅助兵役者以及不适合服兵役者。合格的标准是“满足军人服务或民防服务的身体,智力和心理要求,并且能够在不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下完成这些服务”。
每个瑞士人从参军开始都有一个记录本,详细记录他们服兵役的时间、军训情况,以及所属的编制等内容。在入伍第一年,新兵需要在所属的军兵种学校中,接受为期15周的军事训练,主要学习武器操作、通信、装甲、战场救护等专业技能。而后定期要到部队或院校参加复训。军人退出现役后,可保留军队中的职务,并自动转为预备役。
由于大多数瑞士人只有在参加军训和应召参加战争行动时,才集中到军队中,因此,瑞士人服兵役也被称为参加“军事勤务”。军事勤务结束的年龄也随着军衔的不同而变化,从士兵和士兵的34岁到士官的50岁不等。军官们则要在58至65岁之间退休。总的来说,每名瑞士男子一生服兵役的时间平均为大约260天。
更有特色的是,瑞士《军事组织法》规定,不能以参加军事勤务的形式履行兵役义务者,必须支付一定数额的军事义务补偿金。军事义务补偿金也称军事税,但其性质不同于中世纪欧洲各国采用的以交纳金钱代替服兵役的“兵役免除税”。军事义务补偿金只适用于那些无法以参加军事勤务的形式履行国防义务的人以及旅居瑞士的未加入瑞士籍的外国人。譬如在2008年时,有将近20%的瑞士应征者体检不合格,尤其是在苏黎世和日内瓦等城市州,这一比率更高于乡村地区。这些体检不合格者在年满30周岁前,将会每年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交纳军事义务补偿金。补偿金全部用于国防事业。
虽然不适合兵役者可以通过缴纳军事义务补偿金免除兵役,但其国防义务仍旧不能免除。瑞士《军事组织法》第202条规定,“所有瑞士公民在战时只要有能力,都有义务报效国家。”第212条规定,联邦军总司令“在战时为了遂行职务,可根据需要动用国家所有的人力物力资源”。也就是说,免除兵役者在战时有义务参加民间防卫或以物力的方式为战争服务——不过,在瑞士联邦200多年的“永久中立国”历史里,这种情况从未发生。
如今,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取消了义务兵役制度,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仍将其保留,除瑞士之外,还有挪威、芬兰、丹麦与希腊等国。在这些欧洲征兵制度的最后堡垒中,北欧国家毗邻作为长期军事假想敌的“北极熊”(俄罗斯),希腊更是因为历史纠葛及爱琴海岛屿争端与土耳其交恶而保持着一支与国力极不相称的强大军力(该国拥有的“豹-2”坦克比德国国防军还多)。相比之下,瑞士的义务兵役制的存在显得尤其没有意义。毕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除了可能性只存在于理论上的北约/欧盟邻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入侵瑞士,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都不可能从空中或陆地跳过北约,直接侵略瑞士的国土。这就不能不令人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既然可以这样轻松搭上北约组织的“防务顺风车”,那瑞士的军队不就是一个摆设么?这样一来,岂不是“瑞士不拥有军队丝毫不会影响国家安全”?
但瑞士人偏偏不是这样想的。实际上,从1989年以来,瑞士已经组织过三次废除义务兵役制度的全民公投。虽然在全球化时代的西方和平国家中的军队早已不再存有神圣的光环。但是,瑞士的这三次公投都被大众民意否决。其中,在2013年9月22日旨在废除征兵的公民投票中,47%的瑞士选民参加了投票,并以73%的压倒多数否决了这一提议。
换句话说,尽管瑞士人已经有超过两个世纪没有被卷入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场战争中,但他们还一直固执地坚守着“全民皆兵”的理念。每个瑞士男性公民在入役受训时领到的军装、枪支、弹药、防毒面具等装备,每次集训都自己带回家中保管,并随时接受社区有关人员的检查。每年12月社区要组织打靶,考核射击训练水平。瑞士的《民防法》也强调:“民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带枪的国防’。”把民防制度作为“全民皆兵”制度的有效补充。为此,瑞士在市、镇一级都编制有民防部队,在全联邦共建立了63个民防训练中心,主要承担轮训民防骨干以及开展民防教育等任务。瑞士建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地下掩蔽系统。据说,瑞士每个公民平均有近一平方米的地下掩体。一旦战争爆发,瑞士能将 90%的公民迅速隐藏到地下,有人为此形容瑞士是“一块满是洞孔的干酪”。
瑞士这样的“固执”的为不知何时到来的战争做着准备,在21世纪的今天是不是还有必要呢?这自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无论如何,瑞士在冷战之后弥漫欧洲的修文偃武,享受“和平红利”的呼声中却能够屹立不倒,坚守古老的“全民皆兵”制度,倒是的确令人联想到古老的中国兵书《司马法》中的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30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