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日期:2023-03-28 11:43热度:加载中...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引言

一直以来,古代统治阶级对读书人极其重视,从“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排序中足以看出其社会地位。而在古代的家庭中,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希望家中能培养状元,再不济出个秀才也是极好的。从科举制度创立以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志在进入仕途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以此换取报效国家的愿望。

当然,通往仕途的路并不宽敞,许多饱读诗书的学子寒窗苦读十二载,都无法达成夙愿。但在古代,并不是只有读书才能成为人中龙凤。学医同样可以改变家族的命运。在古代,医生是一份神圣且颇受统治阶级重视的职业,由此可也开启了人们改变命运的第二个窗口。

尤其在明朝时期,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医学技术也达到了古代社会的顶峰。甚至不少明朝官员开始“弃仕从医”。古人坚信“不为良相,但为良医”这句至理名言。因此在明朝时期,不仅学医成风,就连官员辞职从事医疗工作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一、明朝医学之风盛行——为了仕途,更为了保命

为什么明朝时期如此崇尚医学呢?其实在明朝之前,除了宫中鼎鼎有名的太医之外,民间的医生地位普遍不受待见,甚至在唐朝时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居然将医生和装神弄鬼的巫师相提并论。

可到了明朝,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济世仁心”的理念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医学也逐渐一改前朝卑微的地位,摇身一变成为明朝社会的高级工作者。

明朝时期继承了宋朝“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的行为准则,而将此名言发扬光大的正是著名的范仲淹在《能改斋漫录》中就记载了范仲淹作为一代名臣弃官从医的经典事例。

随着明朝经济的发展,医学知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同时明朝继承了宋朝时期对医学的态度,无论是学医者还是从事医学几十年的工作人员,其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以当时部分明朝医学世家为例,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盛家。在整个大家族中,居然除了二十多名医学工作者,有几位甚至成为当朝皇帝的太医。由此可见,正是当时医学得到社会的认可,家族成员才会延续父辈的传统,持续深耕医学。

当然,明朝医学地位的提高,离不开“前人栽树”的福利。宋朝时期的活字印刷术的创立,赋予了明朝医学发展良好的载体。因为医学的发展除了“望、闻、问、切”,最重要的是通过医书学习。

随着明朝的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态势,印刷业极大助推了当时医书的发展,不少文人在闲暇之余,也会潜心学习医书,正是在此种风气的带动下,明朝医学达到了古代社会的顶峰。

根据史料统计,明朝时期的著名医生和医书数不胜数,几乎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医学发展的“珠穆朗玛峰”,其中不少经典医学著作《伤寒论》、《医学入门》等被后世广泛使用。不少经典医书直到现代依旧是医学院学生的常备工具书,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医学发明已经相当发达。

在当时,民间私自印刷书籍的费用成本相当高,可正由于明朝学医成风,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医学著作,如备受后人传颂的《本草纲目》正是在此种社会风气下孕育而生。当然,医学不仅“纸上谈兵”,在明朝的临床医学研究上,同样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不少前朝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此时得以迎刃而解。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当社会处于一种风潮时,要么产生质的飞跃,要么停滞不前。明朝的医学发展显然属于前者,这时候的明朝市面上,不仅有极具医学研究价值的经典医书,同时出现了易于阅读,通俗易懂的医学小常识。这些书籍在百姓中间传播度极高,其中不乏一些日常医用小知识。不夸张地说,当时明朝社会已经形成了“全民学医”的热潮。

明朝医学的发展更直接的原因是不得已为之。不少人学医纯粹为了自救,由于明朝对外交流日趋频繁,不仅从带回来外国的珍奇异宝,就连外国的病毒也一并带回。

根据史料记载,由于对新奇物种缺乏相应的认识,明朝时期所带回的植物和动物中,夹杂了多种古人从未见过瘟疫奔涌而来。尤其是从动物身体上产生的传染病,更成为明朝人的噩梦。

根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花柳病又称为杨梅疮,是男女之事引发的。其病症主要呈现在人体皮肤长出毒疮,在男女关系中极易发生感染。

在当时,尤其是一种叫做“花柳病”的传染病致命性最高。也正是在《本草纲目》的传播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社会防治病毒的作用。

虽然大概了解花柳病的症状和传染途径,可当时明朝政府实在无法找到相应的治疗办法。随着和西方国家贸易往来的频繁,不少西方医学知识逐渐转入明朝。当时人们不仅接受到中医的观念,对于西医也开始有了初步认识。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正是在这种瘟疫成患的社会背景下,不少人开始学习医学知识,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够学习相关知识起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目的。明朝时期的进士王轩,就是一位社会上知名的医学家。他不仅潜心学习中西方医学知识,还由此编撰了《伤寒六书》这本经典医学著作。

二、明朝官员集体“不务正业”——掀起全民学医的风潮

了解完明朝时期整体的背景后,或许对明朝官员学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少明朝时期的官员,在正经工作之余,会将医书作为自己的娱乐消遣的重要工具书。毕竟古代医书所用文字生僻字较多,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能够完全读懂的要求过高。但对于饱读诗书的官员来说,这点难题自然不在话下。

明朝官员的医学造诣很高,此外这群饱读圣贤之书的人还很怕死。因此对于养生学,一些官员的研究水平不在医生之下。古代的养生学被称为“治未病”,其主要意思正是通过平日饮食、运动、日常作息、情绪调理等,以此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明朝官员潜心学习医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能够更好为父母服务。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人对于孝道异常看重,尤其在父母重病床前,人们对于不熟悉的医生实在放心不下。

与其担心其他医生的专业水平,倒不如自己把医学知识学起来。正是出于此种原因,不少官员虽然在下班之后,依然坚持不懈学习医学知识,为的是当父母出现病患时,作为子女能够亲力亲为。

三、官员学医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虽然明朝官员学医成风的现象确实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医学的发展速度。尤其在中医的临床医学方面,不少前朝遗留的疑难杂症,随着明朝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西方医学知识的进入,临床医学问题得到全面发展。

这其实得益于官员们寒窗苦读的成果。在明朝以前,医书大多是医学专业人士才会翻阅书籍,去传播范围很小。而到明朝,由于大量官员学医成风,也将不少医学知识广泛传播。正是这股风气的影响,不少社会底层的秀才、举人等也开始学习医书,由此形成明朝社会全民学医风潮。这也从某种侧面上提高了我国医学技术的水平。

在明朝以前,医学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得不到重视,甚至在民间对于医生的看法也存在争议。到了明朝由于受到官员学医成风的影响,一时之间,人们开始对医学这门曲高和寡的学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当人们开始认识到新鲜事物时,看到它的价值和困难并存,自然会对从业者发起由衷的敬佩。正如现代的直播行业,许多不明就里的人认为直播不就是在镜头面前嘻嘻哈哈,可当人们看到网络直播具体的工作内容和专业知识后,便开始对其工作肃然起敬。同样的道理放在明朝的医学地位上同样适用。

总结

任何职业都值得被尊重,即使我们了解甚少,但绝不能盲目否定甚至看轻。每个行业的从业者所付出的艰辛是一样的。明朝时期官员的学医成风正是一次很好体现,但社会对医学知识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下,很容易武断地得出结论。

正是由明朝官员带动的全民学医的风潮下,明朝射社会对义务工者的态度开始出现了好转。而这种社会地位的转变是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下的风潮很多时候由上层阶级带动,官员学医正是这种优良社会风气的最佳载体。


参考文献:

《本草纲目》

《能改斋漫录》

【相关文章】

金庸解“不为五斗米折腰”:并非嫌官小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21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