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少年将军霍去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如今在正面新闻里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意气风发的少年,我们或许会觉得他真是个天才、学霸,或许会感叹后生可畏。但我们几乎都只会把如此少年视作国家的未来,不会当即就称其为“国之栋梁”。因为他还太年轻,看起来并没有相应的实力。可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这样的年轻栋梁就已经出现——霍去病。
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少年将军
作为西汉皇后卫子夫、名将卫青的小侄子,霍去病可谓是“命中注定”的高起点。因为舅父是大将,霍去病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锻炼出了远超同辈的军事才能。而因为姨母彼时深得汉武帝宠爱,讨喜的霍去病也在汉武帝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在17岁时就入宫做了汉武帝的侍卫。
自古以来,皇帝侍卫这个职务都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它首先意味着帝王的信任,其次拥有许多向帝王彰显自己才能的机会。霍去病于做侍卫期间也利用了这一便利,几个月后就从侍卫摇身一变,成了即将出征的“骠姚校尉”。
在从侍卫到将帅的转变中,霍去病还曾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志。或许这就是天才的底气。年轻的霍去病用一句话即拉开了自己与普通贵胄子弟的区别,也点出了汉武帝和卫青最初如此喜爱他的重要缘由——霍去病虽年纪尚小,但心智成熟。
二、“断匈奴右臂”的开疆大将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西汉决定第二次对来犯的匈奴展开大规模反击作战,霍去病率八百精锐参与其中。虽然人马不多,但霍去病深刻践行了自己头衔里的“骠姚”(有勇敢、快速、敏捷之意)二字,孤军深入敌方,给了匈奴一记重创。
仅凭一次出征,霍去病就在不依靠家族势力的情况下博得了“冠军侯”的爵位。但志在剿灭匈奴,霍去病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元狩二年(前121),他以骠骑大将军的身份再度远征,以实现汉武帝确定的“断匈奴右臂”的军事战略。
这年春的远征,霍去病的主要任务是在陇西开辟新战场,以从侧翼打击匈奴,并占领河西走廊。而霍去病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在旬月之间捕获或斩杀数名匈奴王侯,歼灭匈奴将士近九千人。且更重要的是,霍去病摸清了河西一带的地理情况,也掌握了匈奴在此的大量信息,为西汉打赢最终的河西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狩二年(前121)夏,霍去病再度出征河西。彼时同在战场的,有飞将军李广、熟悉西域的名使者张骞、合骑侯公孙敖等人。而在李广几乎被团灭、公孙敖迷路而几乎并无建树的情况下,西汉最终斩杀匈奴三万两千余人,俘虏匈奴王族近六十人、重臣逾六十人。这其中霍去病的功劳可想而知。
且在获得了河西战役的胜利后,西汉在此建立起河西四郡,进而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甚至对匈奴形成反包围。因而可以说,汉武帝“断匈奴右臂”之战略的实现,若是缺了霍去病,极有可能只是一纸空谈。
三、领一代体育风气的青年“偶像”
当然,作为一个青春洋溢的年轻人,霍去病有军事天才的一面,也有自然普通的一面:他非常喜欢蹴鞠这项体育运动。
虽说自己的姨母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嫔,舅父是汉武帝重用的大将,但霍去病并非自幼接受贵族教育,而是更多地混迹于市井。而自汉高祖刘邦时起,蹴鞠就在社会上层的推动下逐渐成为西汉的“国民运动”。且相比于贵族侧重观赏的表演性的蹴鞠,霍去病更喜欢对抗性的蹴鞠比赛。在当时的军队中,对抗性的蹴鞠比赛还是一种军事训练。霍去病对此亦十分推崇。
后来,随着霍去病的英明传回中原,小小的蹴鞠便借此“名人效应”热度高涨。武术搏击、射箭等项目也在连连传回的凯歌中成为许多普通人的新爱好。
同时,霍去病年纪轻轻就能在西域杀敌,并深得皇帝偏爱的成绩,也激荡了许多人心中的热血。汉武帝治下的西汉能有一代盛世的豪气,与时人因霍去病而生出的尚武之气亦息息相关。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霍去病用自己的实力打破了年龄的樊篱,在历史上留下让人艳羡的重重一笔。不过如今十七八岁的少年倒也不用太羡慕霍去病,毕竟眼下所需的不是灭匈奴,而是胜高考。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113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