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汤和,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据说,当年诱发朱元璋投奔起义军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年朱元璋还在皇觉寺,老实巴交地当着一个吃了上顿不一定有下顿的撞钟和尚。有一天突然接到幼年时的玩伴汤和的一封信,汤和在信里说自己在起义军里做了官,希望朱元璋能和自己一同打天下。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是一接到信,立刻就热血沸腾地投奔了起义大军,但真实的情况是,朱元璋很犹豫,甚至有点害怕,因为害怕所以他把那封信烧掉了。
朱元璋犹豫,并不是因为他对当和尚的日子非常满意,更不是因为不痛恨当时的元朝政权,而是一旦听了汤和的建议,就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毕竟那是造反,如果因为造反被官府抓到,是要杀头的!
恰在此时,好心的大师兄悄悄告诉他,有人知道了他与起义军勾结的消息,正准备去向官府告发他!这么一来,朱元璋被逼上绝路了
有人会说:“朱元璋只是收到封信,又不是主动联系,况且信被烧毁了,他也没有真的投奔起义军,如果真的找到他,他就坚持说自己没做过,官府没有证据,还能无证定罪不成?”嗨,您要这么说,还真是高看了元朝的那帮官员。
虽说那时候,元军镇压农民起义不力,但是朝廷可不爱听官府镇压失败的消息,镇压起义军是有指标摊派的,如果官府做不到,会影响当官的乌纱帽。别看官兵打不过真正的起义军,但是欺负老百姓,那是得心应手。
反正上面摊派只数首级的个数,不问死者的身份,那就拿老百姓充数呗。杀良冒功对元末的官兵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别说朱元璋还有被人告发的嫌疑,就是因为捕风捉影弄出来的冤死鬼都没人追究,如果朱元璋真的被带到官府,估计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虽说已被逼入绝境,但对从没反抗过官府的朱元璋来说,提到造反还是有点心有余悸。于是举棋不定的他找人打了一卦,卦辞说:“卜守则不吉”,也就是说留下会出事,反了倒可能还不错。都说算卦是封建迷信,但朱元璋这个卦估计是撞了大运,准得也是没谁了。既然如此,退无可退,无需再退,反!
有人就会说了,这么看来朱元璋造反纯属偶然因素啊,如果不是有人去官府告密,朱元璋是不是就会在皇觉寺老老实实撞一辈子钟了?要我说,不会!至于为什么,听我跟您慢慢说:
一、朱元璋对元朝有刻骨铭心的恨
别看那时候朱元璋只是个小老百姓,但是他内心对元充满不共戴天的仇恨!如果不是元末的苛捐杂税远远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他的父母,兄长也就不会在半个月内纷纷饿死。
这对当时只有十六岁的朱元璋来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他不明白他的一家人勤劳本分,却竭尽全力也不能吃饱肚子,而那些所谓的头等人,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拿走他们全家付出辛苦种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不眨眼睛地看着他的亲人饿死,甚至还可以无条件地剥夺他人的生命。
对朱元璋来说,这种不理解,不仅仅是一种疑惑,更是一种动力,一种要扭转局面,打破规则,甚至是为死去的家人复仇的动力。
其实就算是朱元璋的名字,也体现了这种仇恨与复仇的情绪。朱元璋最早的名字叫朱重八,是父亲朱五四起的。而朱元璋这个名字是在他加入起义军后改的。
朱重八改名,一来因为那时候的他的军队声势大振,而朱重八这个土得掉渣的名号,实在不适合做大军统帅的他。二来也是借改名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心意,什么志向呢?新名字就表达得十分明确:
朱与“诛”谐音,元不用多讲就是元朝,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放在一起也就是“诛杀元朝的锋利玉器”,既表扬了自己的品行如玉,也表达了要诛杀元朝,报仇雪恨的决心。改个名字都如此快意恩仇,可见那个朱重八对元的痛恨多么刻骨铭心。
二、当个顺民不一定能保住性命
如果不是有人要告发朱元璋与汤和通信,朱元璋是不是就会老老实实当个顺民了呢?笔者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朱元璋早晚会走上造反这条路,汤和的来信、有人去告发,无非是给他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而已。
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个年月,当个安分守己的顺民,也不一定能保住性命,甚至可能死得更冤更惨。至于原因,除了前文提到的,被官兵杀良冒功是个大概率事件外,就是也极有可能被官府抓壮丁,去修黄河大堤。
那时候修堤不仅官家不给报酬,还得自带口粮,不想去的话,要不出钱免劳役,要不就被当成反抗朝廷的逆贼入狱、杀头。像朱元璋这种每天吃上顿不一定有下顿的撞钟和尚,要是不待在庙里,是不可能有饭吃的,更没有余粮带去修堤。让他交钱更是没有,要钱跟要命差不了多少。
被逼到这个份儿上,留给和尚朱元璋的选项几乎是唯一的。有人会问了,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何犹豫,甚至在知道有人告密之后,还要靠算卦决定自己的命运?
其实这也不难解释,毕竟普通老百姓,但凡有一线生机,谁愿意造反过刀头舐血的日子?朱元璋知道,这一步一旦走出,便再也不能回头。他要与曾经的放牛娃、那个为了活命四处乞讨、为了生存被迫当和尚的朱重八永别了。
要做这样的决定,对一直逆来顺受当良民的朱重八来说是艰难的,他需要“上天”的启示,其实那个卦象的含义并不重要,它真正的意义,是让举棋不定中的朱重八,有了义无反顾的抉择和勇气。
三、朱元璋有改变世界的理想
可能看到这个小标题,有人会说:“朱元璋灭元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当皇帝,说当皇帝是他的理想倒罢了,要说他的理想是改变世界,证据在哪里?”
朱元璋登基之后,做过两件大开杀戒的事情,一件被世人唾骂,一件却多有好评。被人唾骂的是他大批诛杀功臣,被人好评的则是他对贪官污吏的零容忍。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能够像朱元璋这样绞杀贪官的,恐怕仅此一人。其实朱元璋处置贪官的方式一点都不新鲜,但是却令人闻风丧胆,那就是:杀!不加容忍地杀,用极为残酷的方式杀。
比如说,朱元璋规定,凡是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直接判处死刑。按明初的物价水平,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二百元,也就是贪污款在一万两千元以上的,一律要被处死,这样的标准怕是史无前例的。
在明律《大诰》中,有一种专门针对贪官的酷刑“剥皮揎草”,就是被剥皮之后还不算,还得做成皮口袋,装上稻草示众。虽说惩治的万人痛恨的贪官,但听起来也确实不寒而栗。不知道这样的刑罚是否真的施行过,不过那些有心贪赃枉法的官员,想想会受到这样的酷刑,估计也会心有余悸,受到震慑吧。
当然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严厉,并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比如说,仅在“郭恒案”和“空印案”这两大涉贪案件中,牵连被杀的官员,就达到了数万人之多。以至于一时间,朝廷上下的官员人人自危。
虽说朱元璋这样的做法,难免会牵连无辜,但确实对官员的贪腐行为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让明朝初期,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少有的官场清廉时代。
朱元璋对于官员贪腐的痛恨应该是源于他青少年时期,被贪官污吏迫害到家破人亡的痛苦经历,应该正是这种经历激发了他改造社会的想法,年少的朱元璋,肯定不止一次想过,如果自己得到天下,一定要建立一个没有贪污腐败的政治体系,让普天下的百姓不再遭受贪官的迫害,也要让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无处遁形,受到严厉的惩治。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说朱元璋是带着改变世界的理想,接受汤和的建议,投奔起义军也并不为过。好了,话说到这里,看来像朱元璋这样心怀对元朝的仇恨,带着改造世界的理想,并且在寻找生存机会的有志青年来说,怕是绝对不会满足在皇觉寺里混口饭吃的生活,他的反抗和出走是迟早的事,就算没有汤和的书信,没有人打算去告发的缘由,他也会寻找到其他的机会反抗那个黑暗不公的时代。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7807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