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位置:首页  »  帝王野史  »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日期:2023-03-31 17:10热度:加载中...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看下去。

  古人最重孝道,纵使是荒淫的刘子业,也不敢有杀母弑父之举。可刘昱这位皇帝,在位期间,生性残虐,不务正业,淫乱朝政,竟然因为诸多小事,便要毒死皇太后。朝中大臣皆惧他怕他,躲着他,可就算如此,也没能阻挡他的杀戮之心。

  有一大臣不满其荒唐之举,揪着耳朵痛骂他,你可知后来这位大臣结局如何?

  刘昱是南朝宋第八位皇帝,也是宋明帝刘彧的长子,是陈妙登贵妃的儿子,而王贞凤是刘彧的妻子,是当时的皇后。幼时的刘昱聪明好动,深得父亲宋明帝刘彧喜爱。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当刘昱4岁时,便被立为皇太子,由于是长子,又是皇太子,所以性情十分骄纵。宋明帝为限制他的行为,多次让陈太妃打他,由此刘昱对太妃、皇后等人十分畏惧。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刘彧驾崩,10岁的皇太子刘昱即皇帝位,王贞凤皇后晋升为皇太后,陈妙登贵妃被晋封为了陈太妃。

  等刘昱登基后,对内,怕亲人的耳提面命,对外,惧大臣的喋喋不休,他虽贵为皇帝,行事却受尽限制。等他及冠后,皇太后为给其足够的尊重,便不再限制他,许是因为物极必反,失去限制的刘昱越发叛逆起来。

  “俄而弃车骑,帅左右数人,或出郊野,或入市廛。太妃每乘青犊车,随相检摄。”

  不仅如此,刘昱还经常扮作小厮出入下等人之间,与他们调笑嬉骂,他不断地接触市井中形形色色的人,久而久之,刘昱身上便沾染了市井恶习。

  刘昱出行时,不愿让人知晓,便常常带着一队侍卫,每在街上碰见一个人,他便命人杀死他,纵使是孩子也不例外,百姓都因害怕不敢出家门半步。沾染杀伐之气的刘昱日渐昏庸,整日沉溺于掌控生杀掠夺的快乐中。

  不论是朝廷大臣,还是民间百姓,都人心惶惶,生怕得罪刘昱。阮佃夫等人因受不了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便假传皇太后的命令,准备派人擒获刘昱。岂料刘昱先一步得知他们的计划,众人废黜皇帝的想法也便胎死腹中,阮佃夫等人也因此被杀。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经此一事,刘昱越发残忍起来,端午佳节,皇太后赐给他一把羽毛扇,刘昱不喜其样式,便命令太医配制毒药,企图杀死皇太后,幸得侍从劝说:“若行此事,官便应作孝子,岂复得出入狡狯”。

  刘昱听说这样做,以后就不能出去玩了,便打消了念头。可悲的是,刘昱打消念头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觉得披麻戴孝以及将来不能出去玩,太麻烦。王贞凤太后虽不是他的生母,可也有养育之恩,可见刘昱生性残虐。

  刘昱对大臣更是狠辣,常以剖腹凌迟为乐。阮佃夫等人谋反之事波及甚广,有人举报说司徒左长吏沈勃、散骑常侍杜幼文与阮佃夫是同谋。刘昱还未经查证,便率领卫兵诛灭三家,为发泄心中愤怒,刘昱对他们施以极刑,就连三岁小儿都未放过。

  沈勃知晓自己难逃此劫,便揪着刘昱的耳朵痛骂说:“汝罪逾桀、纣,屠戮无日”。

  说罢刘昱便将其砍死,甚至亲自脔割其尸体,以消怒气。刘昱对其亲信也十分狠毒,曾因想证明孙超吃过大蒜,便命人将其肚子剖开。古人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刘昱却偏偏让别人死无全尸,他这样的行径,早已为天下所不容,他的结局在其暴虐之时,便已经注定。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七日,被侍从杨玉夫等人杀害,时年十五岁,追废为苍梧王,史称宋后废帝。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一般而言,昏庸的帝王身边总会有一个奸臣的蛊惑,可刘昱的侍从所说所想,皆符合道德伦理,那为何刘昱的性情还会有如此大的改变?

  有人分析说,是因为皇太后等人在刘昱该玩闹的年龄限制了他的自由,而在该规束的时候对他太过放纵。

  幼年的约束让他无法释放自己的天性,在长年累月的压迫下,他的心理日趋变态,一朝得权后,便用残忍的虐杀,来填补幼年时的遗憾。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宋后废帝刘昱:刘宋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南朝宋后废帝刘昱

宋后废帝刘昱究竟有多可怕?他以杀人为乐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宋后废帝刘昱:刘宋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标签:刘昱  南北朝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7785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