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后蜀皇帝孟昶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从主流的历史观来看,学者们认为后蜀亡国的原因是后蜀末帝孟昶奢侈腐败所致。这种说法充斥了大量宋朝以来的历史文献,被主流的历史学界所采纳。然而我们仔细分析和对比这些史料,却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疑点,也有不少前后矛盾的说法。实际上我们把史料中的记载带入到五代十国的时代环境,却发现里面的很多东西是不可行的。尤其是对孟昶和孟玄喆父子的描述上,存在的大量矛盾之处,让人觉得其中猫腻很多。本章节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史料中的那些疑点,探索后蜀被宋朝所灭的原因所在。
后蜀作为十国中比较富裕的国家,与同时代的五代和其它国家相比是存在与比较安全的环境下的。由于四川独特的地理位置,蜀道难的客观环境,让后蜀得到了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成为当时有数的富国。就后蜀的富裕程度来看,当时是可与南唐、吴越国媲美的,即便是后周、宋朝也远远不必上。可是这样的国家在六十六天之内就被宋朝大将王全斌灭了,其灭亡的速度比南汉这种昏君暴君统治的国家还快,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从史书来看,整个过程顺风顺水,宋军过处所向披靡,貌似是实力占绝对优势的碾压。
可是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史料,却发现并非宋军太强,而是蜀军不战而溃。按照史料的记载,当时带兵迎战的蜀军主将王昭远是志大才疏之辈,以名相诸葛亮自比,面对宋军却一溃千里。而守御剑门关要道的太子孟玄喆却是贪图享乐之辈,打仗时还带着姬妾、伶人和乐队。这些人和孟昶一样都是贪图享乐,致使朝政腐败的根源,所以才造成了蜀军面对宋军一触即溃的情况。史书中还列举的大量事例来证明整个蜀国的奢侈和腐败,最著名的便是孟昶的尿壶,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七宝装饰的,以证明其生活奢侈到了极点。
按照史书的说法,这样奢侈腐败的皇帝,便有奢侈腐败的朝廷和军队。在文恬武嬉的大环境下,蜀军自然比不上长期与契丹作战的后周和宋朝军队,一触即溃和亡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存在很大疑点,因为这种奢侈与孟昶即位之初的节俭完全形成巨大矛盾。
史书上说孟昶即位之初是非常节俭的皇帝,他更注重民生,治国上颇有作为。按照史书的记载是"颇勤于政"、"边境不耸"、"劝农恤刑,肇兴文教,孜孜求治,与民休息",然后利用相对安全的大环境将后蜀治理得"国内阜安"。这些记载与后蜀亡于"君臣奢纵"的说法不一致,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两种记录。
最大的矛盾是在孟昶在打击贪污腐败上,他留下的很多措施和办法受到宋太祖赵匡胤推崇,至今也在国家管理中使用。比较著名的是反腐警语"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出自孟昶的《官箴》。后来赵匡胤派人把这四句话刻到石头上,放置于衙门的公堂之前,这便是著名的《戒石铭》。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孟昶是坚决反腐的,后来又怎么会搞出奢侈腐败的事情呢?
按照史书的说法是,北方陷入契丹南侵的混战之中,而后蜀则国泰民安物产丰富,所以孟昶便沉迷于温柔乡中,渐渐的沾染上的奢侈腐败的生活习惯。史书中用大量事例来证明孟昶奢侈腐败,其中他与花蕊夫人的事情是重头戏。
比如史书上说孟昶"好打毬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继而"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设十二等级,对品貌兼优的嫔妃加封位号,品秩与公卿士大夫士大夫等同。又说他深爱花蕊夫人,投其所好的精心研制美食"绯羊首"讨其欢心,又别出心裁制作号称"月一盘"的素食供其享用。史书还说,他在河池修建水晶宫殿作为避暑之地,极尽奢华之能事。宫殿的"大殿三间楠木柱,沉香栋,珊瑚窗,碧玉户,墙壁尽琉璃。鲛绡帐、青玉枕、冰簟叠罗衾",赛过人间天堂。他与花蕊夫人夏日天天在此纸迷金醉良宵度,双宿双飞舞升平。
仔细品一下这些记载,熟悉历史的人就闻到一种泼黑水的气味。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打马球,炼丹,房中之术,几乎是人人标配。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免不了,更何况孟昶?至于嫔妃选秀的事情,是皇帝后宫的标准流程,这算什么大罪?孟昶给花蕊夫人弄点好吃的,这又有什么错,人家两口子的私事而已。水晶宫殿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几乎就是原本照抄阿房宫的套路。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根本不可能修成这样的宫殿,也没有任何实物证据。更何况阿房宫后来也证实是谎言,当时秦始皇就完成了三面墙而已。
一个本来就勤于治国的皇帝,到了后期突然就奢靡起来了,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仔细推敲这些奢靡的证据,不但没有实证,而且站不住脚,典型的强词夺理和泼黑水。这种前后不一的矛盾,很让人怀疑这些史料记载的真实性。而这种矛盾不仅仅出现在孟昶身上,在他儿子孟玄喆身上也有体现。
在王全斌灭蜀的战争中,孟玄喆是作为防御剑门关的最高统帅。史书中记载他带着姬妾、乐队、伶人去打仗,出发前还受到成都百姓的嘲笑。后来剑门关的军队一触即溃,孟玄喆逃回成都给孟昶报信。按照这种说法,孟玄喆就是个纨绔子弟,对军事一窍不通,懦弱无比。
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孟玄喆不但不是纨绔子弟,而且是善于作战的将领。后蜀被灭后,他跟随孟昶到了东京汴梁城,被赵匡胤授予泰宁军节度使的官位。他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很多年,政绩斐然,战功卓著。尤其是在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和攻打幽州的战争中,他率领军队大败契丹援军,以战功被封为滕国公。后来他又主管滑州和滁州,直到去世都是掌握地方军权的良将。在投降宋朝前后孟玄喆有如此大的差异,一个纨绔子弟一夜之间成为良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这种矛盾的事情出现,只能说明有一方在故意制造谎言。
从上述矛盾之处可以看出,孟昶奢侈腐败的事情并不是真相,后蜀亡国与这个也没有必然联系,是有人故意在史书上混淆视听。而从孟昶率领后蜀军民向王全斌投降的情况看,也从侧面证实了这种可能。
在孟昶投降之前,后蜀军队面临宋军不堪一击。王全斌的军队到了绵州的魏城时,孟昶已经派人递上降表,做出了投降的行动。实际上当时从兵力上看,后蜀还有着相当大的数量优势,宋军也没有抵达成都城下,完全没有投降的必要。孟昶如此着急的递上降表,让人感到疑惑不解。
后来花蕊夫人的诗中写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也对孟昶瞒着她对宋军投降表示出了不满。以十四万后蜀军队,对上六万宋军,居然不战而降,实在是不可思议。当时老将石頵认为宋军远来,势不能久,应当聚兵坚守等待东兵疲惫,再行出战。这本是防守成都的良策,以成都的坚城属性,获胜的几率不低。可是孟昶仍旧没有坚守,而是派宰相李昊写了降表,向宋军投降。而投降之后,孟昶率领后蜀文武离开成都,蜀地百姓百里相送,表现了很深的感情。
如果真如孟昶史书中描写的奢侈腐败,蜀地的百姓会百里相送?很显然孟昶治国是受到当地百姓肯定的,而不是什么奢侈腐败的昏君。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十万蜀军投降也不是什么奢侈腐败导致军心崩溃,而是另有原因。如果是军心崩溃导致孟昶投降,那应该是在王全斌兵临成都之时,而不是提前写降表。
从后蜀被灭后,王全斌逼得蜀地军民造反的情况看,显然不存在军心崩溃一说。当时王全斌治军不严,嗜杀好贪,不久激起蜀人兵变,降军推举原蜀将全师雄为首领,号称"兴国军"。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兴国军转战蜀地十余个州,多次击败宋军,让宋军吃了不小的苦头。
全师雄并非什么名将,手下军队也就一两万人。却让王全斌、曹彬等宋朝名将吃尽了苦头,辗转一年多才被灭。可见蜀地军队的战心仍旧存在,战斗力仍旧不弱,这与六十六天就投降的孟昶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说明了孟昶突然性的投降有着其它的原因,而不是什么奢侈腐败导致的政治和军心崩溃。
结合整个后蜀的历史来看,我认为后蜀的亡国其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军事贵族阶层的整体性投降。孟昶父亲孟知祥建国仅仅一百七十七天便去世了,他即位时只有十五岁,身边有大量把持国家和军队的权臣。这些权臣都是孟知祥从后唐带来的军事贵族,按照藩镇和节度使的套路把持国家和朝堂。
孟昶上位后用一系列手段夺取了权力,处死了权臣,却没办法把整个军事贵族集团连根拔起。这些人在后蜀军队的中下层仍旧有很强的力量,只是在上层没有更大的权力。而孟昶任用李昊、王昭远等亲信把持国家和军队大权,而军事贵族则失去控制国家的机会,自然对其怀恨在心。
当就宋朝入侵时,这些人就成了带路党的最好人选。按照史料记载,派往宋朝当间谍的兴国军讨击使孙遇、杨蠲等人,窃取孟昶给北汉的信件向赵匡胤投降的赵彦韬,都成为王全斌灭蜀的带路党。有了这些人带路和拉拢,后蜀军事贵族们集体投降,孟昶也就成了光杆皇帝,不投降也不行了。
有趣的是,这些人投降宋朝后受到赵匡胤和赵光义的重用,后来成为北宋蜀党的核心。后蜀的史书都是由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人编撰的,自然要把后蜀灭亡的真实原因隐藏出来。而蜀党中人曾经在北宋文坛显赫一时,如欧阳修、苏东坡等人都是蜀党核心。因此我们看到宋朝史书中大量的后蜀资料都存在矛盾和疑点,其中前后矛盾之处不少,仔细推敲让人云里雾里。这种混淆视听的写法虽然保护了蜀党贵族的利益,却也历史蒙上了一层迷雾。于是我们看到了史书上孟昶的两个面目,一个受到蜀地百姓爱戴,一个沉迷于美色,生活奢侈腐败。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7058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