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曹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三国时期的刘备可谓诸葛亮的“伯乐”,然而刘备死后诸葛亮并没有选择继续对东吴用兵,反而第一时间想方设法和孙权方面修缮关系。诸葛亮如此重情重义之人,有今日之地位皆为刘备所赐,诸葛亮没有为刘备报仇,而是制定了北伐曹魏的计划。相比之下东征比北伐要容易得多,为何诸葛亮就是不肯对东吴用兵呢?
刘备一意孤行的发动了为时13个月之久的夷陵之战,年过半百的刘备被一个29岁的年轻小伙子打了丢盔弃甲,气不顺的刘备最终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此时的诸葛亮内心十分的清楚,此役后蜀汉苦心经营数年的军力十损七八,如果此时贸然对东吴用兵,很有可能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到时候曹魏便可坐收渔利。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第一时间去找孙权,企图修缮两国僵持的关系,在外人看来此举很难理解,毕竟刘、关、张三兄弟之死,东吴方面有推不开的责任。但是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诸葛亮此举也是迫于无奈。
首先在对外方面,蜀国初败国力大伤,就算东吴方面没有继续采取痛打落水狗的作战方针,但是谁又能保证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曹魏不会对蜀汉用兵呢?当下之急,修缮两国间尴尬的盟友关系,反而变得甚为重要。假如曹魏不会对蜀汉用兵,诸葛亮还会去修缮两国关系吗?答案也就是肯定的。
这就要说下当时的蜀国国内的情况,刘备消灭刘璋取而代之后,并没有完全的掌控整个西南疆域,各地也时有叛乱发生,夷陵战败后诸葛亮也没闲着,先是率兵平叛了夷陵之战时雍闿、高定等人的叛乱,“后院起火”对外出征战的蜀军来说可是兵家大忌。于是诸葛亮在平叛了蜀南各地叛乱后,继续南下一举将云南孟获各部一一降服,经过两三年的休整后蜀汉的内部叛乱趋于稳定。在夷陵之战结束五年后,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选择攻打曹魏。
当时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方面,都没主动对蜀汉用兵,此次北伐完全是诸葛亮单方面挑起的事端。要知道,相较于北伐曹魏,蜀汉东边的孙权更为好对付一点,毕竟蜀汉和东吴之间有着不可化解的历史遗留问题。祭出刘备之死的这张王牌,反而更能激起蜀汉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意志,而且北方曹魏方面兵强马壮的,一时之间难有作为。既然这样,为何诸葛亮放弃仇恨,反而选择曹魏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呢?
其实诸葛亮放弃东征,选择北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师出有名”,当然并不是说,蜀汉攻打东吴师出无名,编个理由罢了。但是站在当时整个华夏大地的高度上,家仇和国恨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当时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皇位,并建立了魏国,刘备紧随其后在蜀中登基称汉,然而刘备的这个皇帝并不是官方的。想当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尚且还要派手下大臣去上表汉献帝,走一个流程,这也就说明当时刘备并非代表着正义和正统,后来刘备加冕后,号称是汉祚再续。既然是复仇,当然以国事为重,首当其冲的便是窃汉曹贼。
毕竟取代汉献帝的是曹丕而非孙权,所以蜀汉当时的敌人只能是曹魏。对东吴用兵是家仇,对曹魏用兵是国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着国仇不报,反而去侵占他人领土,这个在当时的舆论层面是站不住脚的。刘备的理想本是匡扶汉室,让汉朝的血脉绵延下去,诸葛亮此举也是最大限度的完成刘备的遗愿。
当然也有后人认为,诸葛亮北伐实乃以攻代守,为蜀汉争取了休养生息的时间。虽说诸葛亮北伐屡屡失败受挫,但是也成功的拖住了曹魏的发展。以至于昏庸的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能独立支撑蜀汉30年才被灭国,对此你又怎么看?
参考文献:《三国志》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953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