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历史百科小编,说起马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自古以来,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人物存在,不管什么样的朝代,都没有过真正的完人,可是在一些演义故事中,却存在很多完人,比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就几乎类似于一个完人,可是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有那么优秀厉害么?
今天我打算通过一个比较细节的故事来讲一讲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一面,这就是关于诸葛亮错信马谡导致失去街亭,以致于最终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在诸葛亮对马谡进行治罪的时候,马谡大声呼喊了8个字,诸葛亮听后后悔万分,但还是将其处决,这个故事的背后究竟可以看出真实诸葛亮的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01诸葛亮与马谡的交情
早在刘备尚且在世的时候,诸葛亮与马谡之间的私交慎密,刘备也看在眼中,他担心诸葛亮会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在即将去世之际,也要专门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当时没有听刘备的话,在刘备死后依旧继续重用马谡,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第一次北伐,这个时候曹魏势力与蜀汉相差不远,要是抓紧时机进行一鼓作气的北伐,是很有希望将曹魏收拾一番的。
诸葛亮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准备发起北伐事宜,但是在面对北伐中谁去守护街亭这个重要位置的时候,诸葛亮内心有一个人选就是马谡,他其实希望马谡去镇守街亭,但还是虚情假意问一下其余将领有没有谁愿意去镇守街亭的。
众将领已经明白诸葛亮之意,都没有主动请求,只有马谡心领神会,站出来用全家性命担保自己可以镇守住街亭,诸葛亮也就答应让其去镇守街亭了。
眼看脸上有些挂不住面子,诸葛亮在刘备临行之时交代他说王平是个人才,值得重用,诸葛亮一想,自己不能违背先帝的意愿,况且对马谡的能力,诸葛亮还是有所怀疑,只是出于私交,才让他担此重任。诸葛亮左思右想,为了保险起见,又让一切看起来更加合情合理,还是将王平派去和马谡一起镇守街亭。
02马谡大意失街亭
马谡和王平两人一同前往镇守街亭,赵云等人则是去其他路线攻打曹魏军队,原本一切好好的,眼看胜利在望,后来马谡就是要在山上驻军,距离水源太远,一旦打仗出现长时间持久战的问题,士兵的水源供给就是一个大问题。
王平发现这个问题立即指正马谡,但他完全不屑一顾,继续一意孤行,果然战争残酷程度可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一打就是很久,曹魏知道他们在山上距离水源太远,就索性直接截掉水源,马谡军队口干舌燥,精力不足,最终不战而败。
由于街亭失守,蜀汉军队士气受挫,曹魏火力全部集中起来去攻打赵云,不久后赵云也失败,只能带着残余部下打道回府,第一次北伐宣布失败。
03诸葛亮治罪马谡
眼看此次准备充分的北伐大业就这样无疾而终,还失去一个关键地街亭,诸葛亮火冒三丈,一定要严惩负责人马谡,在临死之前,马谡大喊8个字“吾之死罪,实已难逃”。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诸葛亮听说这8个字之后,后悔万分,但还是说了一句“夕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意思就是不能徇私枉法,一定要严格惩治马谡方可。
军中有人前往求情,说当初关羽败走华容道,回去后刘备也没有杀掉关羽,诸葛亮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情就把马谡杀掉,可是诸葛亮根本不听,最后还是将其处决。
那么诸葛亮在处决的过程中为何会后悔万分呢?实际上这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一些不为人知的俗人心思了,一开始刘备其实就说过不要重用马谡,诸葛亮没有听,如今因为自己徇私枉法,被自己和马谡的私交所影响,指派马谡镇守街亭,最终的失败其实一开始就是诸葛亮埋下的伏笔。
但是作为当时的统帅来说,诸葛亮怎么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呢?他要是不杀马谡,那不是就说明自己已经默认街亭失守其实与自己有关系,这样一来以后自己在军中地位,不是受到影响了。
诸葛亮左思右想,在这种危急关头,他只能不惜代价把马谡杀掉,才是维护自己尊严的最佳方案,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举动也在冥冥之中让蜀汉其余大将感觉心寒。
04结语
确实是人无完人,即使如诸葛亮一般被后人美化成神人的优秀人才,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也是会不知多措或者因为自己私人利益和感情影响选择的。这也许就是人性使然,再优秀的人也无法做到真正战胜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虚伪,而那种虚伪,很多时候就会害了更多人。
马谡在临死之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后悔不已,却依旧处决他,这件事情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一个叹息而已,实际上却又在冥冥之中凸显出了诸葛亮比较趋于常人的一面,他并非神人,也就自然不可能逆天而行,而街亭失守,难道仅仅是马谡的错误么?很明显诸葛亮也是难逃其责的!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883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