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百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此人名叫王竑,于正统四年中进士,但并不受重用。直到正统十一年,他才被授为七品的户科给事中。虽然官职小,但王竑仍然深知在其位谋其职,史书记载其:“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御驾亲征被俘,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担负起监国重任。当时朱祁钰正在午门摄政,主题是弹劾王振误国之罪,明英宗就是受了王振的怂恿,才会御驾亲征,所以群臣对他是深恶痛绝。
虽然王振已经在土木堡一战中被杀,但群臣仍然纷纷请求将王振灭族,并清算他的党羽。朱祁钰之前从未管理过国家大事,遇到这种场面,难免缺乏些经验。于是弹劾奏疏还没读完,他就让群臣出去待命。
这时大家情绪一下就激动起来,全部跪在地上痛哭,请求朱祁钰马上下令办理此事。锦衣卫指挥马顺见状,立即站出来呵斥群臣。紧接着,王竑就站起来抓住马顺的头发,当着众人的面打他。
原来,这个马顺就是王振的党羽,曾帮王振做过不少坏事。王竑本来就看不惯王振,如今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一时怒火中烧,便忍不住要痛打马顺一顿。王竑抓着马顺的头发,一边骂一边用嘴去咬他的脸。
群臣见状,都起来将马顺团团围住,然后开始暴打,不一会儿,就将马顺当场打死了。于是马顺就成为明朝唯一一个,在朝堂上被大臣群殴致死的锦衣卫指挥使。
见到马顺被打死,朱祁钰感到很害怕,打算逃走,结果被众人拦住,王竑说:“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于是朱祁钰又命人将毛贵、王长随叫来,群臣又把这两人给打死了。一时间,朝堂的台阶上溅满三人的鲜血。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王竑从此“一战成名”。朱祁钰登基后,开始重用王竑,升他为佥都御史,命其与杨善、王通等一同守卫京城。
王竑得到重用后一心为国,常常劝谏朱祁钰要自我修身反省,做到奖惩分明,多亲近贤臣,选用君子,远离小人等等。而朱祁钰往往都会采纳他的建议,对他深信不疑。
有一次,凤阳、淮安、徐州发大水,百姓因为逃难流离失所,路上又饿死很多人,王竑便上疏请求开仓放粮。但朝廷还未正式答复,饥民却纷纷群涌而至,眼看粮食就不够发了。
此时只有徐州的广运仓还有足够的粮食,王竑没有办法,只能私自做主开仓放粮。他跟前的宦官很害怕朝廷怪罪,但王竑说如果不放粮,这些饥民很可能会抢,到时候一发不可收拾,宦官这才答应。
后来朝廷知道了此事,王竑便自己弹劾自己专擅之罪,朱祁钰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很高兴地说:“贤哉都御史!活我民矣。”之后,朱祁钰还派侍郎邹干带着银两去支援他。最后在王竑的主持下,救活了一百八十五万余人。
经过此事,朱祁钰对王竑更加赏识,大学士陈循、尚书金濂等人纷纷称赞其功绩,被其救济过的饥民,此时也忘了颠沛流离之苦,纷纷颂扬王竑的功德。
只可惜好景不长,明英宗复辟后,将王竑改为浙江参政。石亨等人为了排除异己,开始追论王竑带头打死马顺一事,最后王竑被除名,编管江夏。之后有一次明英宗看到王竑的奏疏,认为他正直敢言,又下令将其送回故乡,并且善待。
明宪宗即位后,有大臣向他举荐王竑,大学士李贤也表示王竑可当大任,于是明宪宗召回王竑,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朝中上下知道王竑回来都很高兴,也都称赞明宪宗贤明。
后来兵部缺人,王竑向皇帝推荐岳正和张宁,可是遭到李贤的反对,李贤甚至将两人外派为官。王竑一气之下,选择称病辞官,明宪宗几度挽留也没用,只好同意他致仕。
弘治元年,王竑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正德元年,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庄毅”。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811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