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1352年,一个和尚在庙里打杂干活时,收到了一封好友的来信,信中的内容大意是说,我在投奔义军之后,天天吃肉喝酒,而且还做了大官(千户),哥们儿我现在发达了,但我没有忘记你,所以特地来信,邀请你加入我们义军,我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干一番大事。
看完信,他犹豫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去呢?想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晚上,他的师兄跑过来告诉他,有人知道了他“勾结”义军要去造反了,打算明天去报官拿赏钱。他吓得要命,一夜未眠,第二天天刚亮就急忙跑出庙去,投奔了那个好友。
这个和尚就是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来信的好友就是他小时候一起玩到大的发小汤和。
汤和于1326年出生在安徽濠州的一个贫农家庭,家族至少三代都是这个阶级,跟朱重八是一个档次,比朱重八还大两岁,而且还跟他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
小时候一起给地主家放牛玩耍时,汤和总是当孩子王,带领一帮小伙伴骑牛射箭,其中就包括徐达、邓玉、郭英、费聚、周德兴等人。长大之后的汤和生得一表人才,身高七尺,举止有礼,心思缜密,善于谋略。26岁时,参加了家乡郭子兴的红巾军,封为千户。
朱重八去投奔郭子兴时,由于有好基友汤和的介绍,因此直接被封了个芝麻官儿,一个小班头,管几十号人。后来经过几次战斗,朱重八立了功,被升为把总,但职务仍在汤和之下。
而通过这几次战斗,汤和敏锐的发现朱重八这个发小的厉害之处,虽未上过学,但对用兵却心思缜密,能想到对手都想不到的奇谋,简直是个天才,料定他日后必定会超越自己。
于是,他对朱重八都非常恭敬,每次出行都走在朱重八的后面,仿佛他才是属下一样,同僚们却对此很不理解,汤和却坦然自若。果然没过多久,朱重八就又因战功被提升为镇府,地位就超过汤和了。
朱重八在军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受到了主帅郭子兴的高度赏识,并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他做老婆,还给他起了新的名字——朱元璋。此时他终于攀上了老郭这颗大树,但却招致一个人的嫉妒和不满。
这个人就是郭子兴的儿子郭天爵,他十分担心万一哪一天老爹在战场上挂了,那老爹的帅位会不会被朱元璋抢了去。于是他开始处处与朱元璋作对,甚至陷害他。
忍无可忍的朱元璋被迫逃离濠州城,而跟他一起逃出来的还有那些儿时的伙伴,其中就包括汤和。后来,汤和跟随着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被他们打败,势力越来越壮大。
汤和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一直都兢兢业业,尽管战绩卓越,屡立奇功,却从不争名夺利,更无抱怨,可以说是个十分完美的人了,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喝酒,而且一喝醉就胡言乱语。
有一次打完胜仗之后,汤和就与部将一起喝酒,喝醉后就对属下埋怨:“我镇守此城,如同坐在龙头上,指左打左,指右打右,老子天下第一”。结果却被朱元璋无意中听到。按理说这并不算什么大事,然而朱元璋却较了真,还在建国后跟汤和算起了旧账。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若以汤和所立的功劳,本来应该被封为公爵头衔的,然而朱元璋却故意对他鸡蛋里面挑石头,结果只给了个侯爵。直到后来他多次当面请罪,并又多次立功,朱元璋才在洪武十一年加封他为信国公。
然而这还没完,此后朱元璋为了震慑他,更是多次老调重弹,还将他犯的这点“错误”作为反面教材刻在了传世的丹书铁券上。他的这种做法,让汤和深感不安,此后也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特别是从“胡惟庸案、”“郭桓案”相继爆发后,陆续有大批的开国功臣遭到牵连,曾经儿时的小伙伴们都一个个走上了断头台,让汤和心惊胆战,他再也不想呆在这个位置上担惊受怕了。
洪武二十一年,汤和主动上奏,他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带兵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后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很高兴,立即收回了汤和的兵权,开始在老家给汤和修建府邸。
当时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朱元璋把汤和召来,对他说:"你虽然老了,但请你再替朕出征最后一次吧!"汤和接令,到实地巡视后,决定在江浙沿海一带筑城59座,相互呼应,以防倭寇进犯。
一年后,城池终于筑成,汤和返京复命,老家凤阳新宅也已建成。汤和便带领妻子儿女去向皇帝辞行,朱元璋十分高兴,赐他黄金三百两、白银二千两、宝纱三千锭、丝绸四十多匹,赐给其夫人的物品也一样多。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朝见。估计要是不去,老朱又要犯疑心病了。
汤和回到老家后,依然谨慎为人,低调做事。他不仅将赏赐都尽善给了乡邻,还遣散了家里100多位小妾及侍女,一个人过起了闲散的生活。而且每次入朝听到的军国大事,对别人也是只字不提。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到京城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即日亲临探视,并命御医为他诊治,病情稍有好转后,就让他返回故乡。四年后,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独自站立。
这时,朱元璋想见汤和,估计是想在自己死之前先拉汤和垫背,所以决定见他最后一面。便命汤和坐车前往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谈了家乡的情况以及曾经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
也许是猜到了朱元璋的来意,此时汤和已经不能对答,他只能不停的跪着磕头,老泪纵横的望着朱元璋,这眼神里分明就写上了“饶命”二字啊!朱元璋终于明白了,一生从未流泪的他也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于是决定放过他,临别时还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
洪武二十八年夏,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一个人奋斗一生,能获得安稳的晚年,应该就是对这位开国功臣最好的回报吧!
由此可见,汤和无疑是一个明智、自律且不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功成身退,再加上他太了解朱元璋了,所以才换来了晚年的寿终正寝,连他的后世子孙也都一直平安的继承爵位,直到明朝灭亡。
2006年汤和墓被重修,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响着当代的年轻人,警示着他们做人的谦虚与淡泊名利。
各位看官,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让汤和善终的呢?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604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