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沈葆桢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沈葆桢,一个出生在中国近代,为国之崛起而奋斗的民族英雄,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并驾齐驱,都是晚清名臣,为实现国家昔日荣光而奔波劳走。人们或许对李鸿章之流更为熟悉一些,却不知道沈葆桢为中国近代海军事业所做出的成就。
幼时贫苦,林则徐助其思想开化
沈葆桢出生于福建,是地地道道的书香之家出身,早年间家里穷困潦倒,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沈葆桢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矮短,小时候体弱多病。母亲是林则徐的妹妹林惠芳,父亲名为沈廷枫,在沈葆桢11岁那年,考上了举人。
这是沈葆桢的童年背景,在这样的家庭中出身的沈葆桢,自然与思想未启蒙的寻常老百姓有些区别了。在婚姻这一块,样貌并不出众的沈葆桢,幸得舅舅是林则徐,因此爱人有幸是林则徐之女,林普晴并非是寻常女子,这样的境遇和结合为沈葆桢将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沈葆桢作为书香门第,并非生来就懂得谦虚、隐忍、和脚踏实地,而是在与林则徐攀谈之间,明白的这些道理。
林则徐的名字想必大家自然是如雷贯耳,做过的最令人深刻的事情就是"虎门销烟",这种为民族利益奋不顾身的精神,影响着后世,同样也影响着小时候的沈葆桢。林则徐教会了沈葆桢虚心求教、以更宽阔的胸襟待人处事,沈葆桢思想也逐渐开化。
除此之外,在与林则徐的交谈之中,沈葆桢了解到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先进,以及它可能为国家带来的好处,洋务二字也逐渐深入人心,为沈葆桢接下来的选择奠定了思想基础。
优越表现获得朝廷青眼,船政事业起源
1840年,沈葆桢考上举人,6月份爆发鸦片战争,9月份林则徐停职代办,不久后在家长的操持下,沈葆桢和林普晴完婚。而后多次落榜,但沈葆桢并没有放弃,最终考上进士,后担任监察御史,竟是节节高升。
咸丰六年(1856年),石达开指挥部下杨铺清率领万人攻打江西,占领数城之后,围困广信,此时广信守城不过400来人,并且还尽数逃散了。城内仅剩知县、参军、千总和知府夫人林普晴。
就在这危机时刻,林普晴临危坐镇,率领百姓守城,并及时向自己父亲旧部、自己丈夫发出求救信号。沈葆桢于第二日率兵赶回,并在敌军没有防备之际,袭击他们的粮草,打乱敌军的步伐,经过七战七捷,最终将杨铺清赶跑。次年三月,石达开亲自攻打广信,沈葆桢坚定决心,与石达开展开激烈的对抗。
石达开智勇双全,奋力攻打广信,但沈葆桢心如磐石顽强抵抗,最终逼的石达开转战其他地界。沈葆桢则两战成名。曾国藩为此力荐沈葆桢,以帮助其获得重用。
鸦片战争后,左宗棠在福州马尾来办造船厂,但还没来得及开工,就被调配到陕甘一带担任总督,在此之前,左宗棠向朝廷表明,南洋船政非沈葆桢不能担任其职。
开办洋务,建立海军舰队,有海有防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次年9月26日,在沈葆桢的主持下,兵舰"万年青"问世,这是中国第一个蒸汽轮机战舰,完全由中国人自己掌控,吨位、功率远超过同时期日本的发展水平。
1870年,4艘兵轮加上外国的3支军舰,组成了新式战舰,其威力远超日本,沈葆桢也因此称为了"近代中国海军之父"。
同治十三年(1874年)4月,日本以寻找日本国民为理由,自台湾琅峤登岛展开侵略。沈葆桢深知高山族人民的血肉之躯抵挡不住日军的火力,于是向朝廷请命,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台湾。沈葆桢一到台湾之后,就率先与日军交涉,并一边维护岛内的防护工作。迫于沈葆桢军队强大的压力,再加上日军水土不服,身体抱恙,不得不撤兵。10月在谈判桌上,双方签下协议,战争结束。
此后,沈葆桢在台湾主持开禁、府、路、矿等,进行充分的开发,并购买火炮、军事机械等设备,加强当地的自保能力和发展动力。光绪元年(1857年),清政府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正式提出日程。沈葆桢在福建开办马尾船政局,被称为是"洋务鼻祖"。
开创海军学校马尾学堂,为近代工业发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近代中国海军事业培养优异将才。不仅如此,沈葆桢还送出一批留学生,其中就有严复和詹天佑,为中国各个领域培养精良人才。
沈葆桢在船政事业上,坚定"主权在我"的原则,曾提出,如果置办购买都要仰仗他人,那么制造出来的船只怎么能算是我们自己的呢?
于是在实际操作上,沈葆桢引进西方技术性人才、工匠以及教师,为其提供优厚待遇,但前提是必须听从命令服从安排,不然直接遣送回国。沈葆桢在对待洋人的时候,可谓是又用又防,给他们分配任务可以,但绝对不给他们任何权利,中国工厂的权利牢牢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海军从业者千千万万,沈葆桢何以称父?
沈葆桢为中国近代海军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是不争的事实,可是为中国近代海军事业劳碌奔波的分明不止沈葆桢一个,他何以担当"中国近代海军之父"的头衔呢?
清末海军将领浮雕诚然,沈葆桢并没有创下像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像李鸿章创办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次机器制造局、第一家电报局等很多的第一;也没有像左宗棠一样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类的成就;更没有张之洞终其一生办洋务的响亮军功,但是只要人们提起近代海军的发展,沈葆桢绝对是绕不开的人物。
沈葆桢虽然没有被人熟知的功绩,但他却是那些立功之人的重要支柱。沈葆桢奔走在朝廷与实业之间,协调其中的利害关系,用是实际行动诠释着洋务运动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沈葆桢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思想上忧国忧民,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国。
沈葆桢清廉也是出了名的,一切以大国为主,小家为辅,沈葆桢去世的时候,家中无一样值钱的东西,有的只是几件破衣服和一口棺材,可见其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以实际行动为大家做榜样。
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应运而生,有识之士发觉农民起义不足以救亡图存,于是发动以地主阶级为主要内核的洋务运动,然而洋务运动的结局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宣告失败,幸而那是沈葆桢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不然一定非常痛心疾首。
沈葆桢跟其他洋务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仍然没有认识到致使中国落后于人的,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一心幻想着恢复天朝繁盛的模样;而沈葆桢与他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有统筹全局的大局观念,同时拥有同时期人们没有的进步思想。
首先是沈葆桢坚持把主权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还有就是他深刻的认识到人才是"师夷"的核心,坚持培养对社会对中国有用的人才,最值得敬佩的是,沈葆桢将这些贯穿始终,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非是只会讲好听话的伪君子,而是只论真本事的民族英雄。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225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