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耿炳文是明朝一位著名的开国大将,他的父亲耿君用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一起渡江,参加过很多作战,最终在同张士诚的一场激战中阵亡,由此耿炳文开始接替他父亲的职务,率领他父亲的军队,为朱元璋鞍前马后,四处征战。
这一时期的耿炳文,在战场上表现良好,公元1357年,他击败了张士诚麾下的大将赵打虎,缴获了足足有三百多艘战船,并顺势打下了位于太湖口的长兴重地,并在此地进行了长期的驻守,多次击败张士诚军队的反扑。
长兴重地是张士诚军队的必争之地,但就因为耿炳文驻守在这里,使得张士诚屡屡得不了逞,前前后后耿炳文一共在这里驻守了十年的时间,为朱元璋一统天下作为了重大贡献。
后来,朱元璋开始大规模进攻张士诚,耿炳文部也发挥出色,一举拿下了湖州,平定了吴地,成功升任为大都督府佥事。
建国后,耿炳文跟随大军征讨中原,表现勇猛,战功屡立,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他因功而被封为了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之后又跟着徐达、傅友德、蓝玉等大将,多有战功。
可以说如果截止这里,耿炳文都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二流名将,比徐达、傅友德、冯胜、常遇春这些稍差一个等级。
起初,耿炳文因为驻守长兴有大功,而被朱元璋放在与大将军徐达同一行列。到了洪武末年,由于各大功勋大将,除了耿炳文和郭英外,其余皆以悉数死去,导致他们这两人也深深地受到了朝廷的器重,声名响亮,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然而很快,耿炳文的命运转折点就来了。建文元年,朱棣兴兵作乱。作为仅存的两个开国功臣之一,耿炳文理所应当地要肩负起平定叛军的责任。
很快,建文帝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十三万人马北伐,号称三十万。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刚一到战场,就被朱棣打得连连败退,接连丢失了雄县、莫州等地和数万兵马,耿炳文带着其余部队龟缩在城内不敢出战。
建文帝听闻战败消息后,当即让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前去接替耿炳文的位置。然而李景隆表现得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快朱棣便拿下南京,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过后不久,便有不少官员在弹劾耿炳文,还没等永乐皇帝发话,他本人就害怕的自杀了。
耿炳文因为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拉垮了,以至于让很多人觉得他对不起开国名将这个称号,指责他晚节不保,对于他的真实军事水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其实,耿炳文的军事水平是有的,能够坚守长兴重地十年之久,就足以见得了!
但他始终都只能算是一个二流名将而已,跟着徐达、常遇春、傅友德一流名将后面,他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但若要他独立指挥一支大的兵团,则有点太过于为难他了。
何况,他的对手朱棣其本身的军事水准就不低,先前跟着徐达等名将东征西讨,多少能够学到点东西,中期又长期担任驻守北平要地的重任,后期成为永乐大帝后,有多次领兵远征大漠之上的蒙古。
所以,与其说耿炳文的军事水平过于拉垮,不如说是朱棣个人能力过于强悍,才显得耿炳文犹如一个小丑一般被速败了!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148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