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什么不称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历史上的鲁国一直干不过齐国,山东的简称,为何称鲁不称齐?山东自古为齐鲁大地,为何简称鲁,不称齐?
中学时代的地理课上,有个作业就是要背诵各省简称,有些省份的简称好记,因为它与该省的全名关系密切,多是取其一字,比如北京的“京”、天津的“津”、黑龙江的“黑”,但是,有些省份的简称表面上看,却与省名“不搭边”,比如福建省的“闽”、湖北省的“鄂”、安徽省的“皖”,还有山东省的“鲁”,等等。其实,这些看似与省名毫不相干的简称,也是有着非常深的历史渊源的。
省之所以有简称,是源于电报的使用。清朝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大沽海口炮台之间架设电线,试通电报。光绪二十四年,为提高政务效率,清政府正式使用电报传达政令。电报必须简要,需要各省使用简称,省级名称的简称由此而始。
山东自古为齐鲁大地,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齐地的实力都优于鲁地,选择简称时,为何选“鲁”而非“齐”呢?
山东省之所以被称作齐鲁,是源自先秦时期齐国和鲁国。夏朝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商朝建立之前,商的始祖契都于蕃,相土东都在泰山下。山东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商初有八次迁都,其中前两次在山东境内。对山东东部未华夏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对其进行统治。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文王之子曹叔振铎于曹,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
西周时最初“瓜分山东”的齐鲁曹三家,只有齐国不是周王宗室,所以分封之地远离周王朝之都,位居泰山的北边,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齐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鲁国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定都曲阜。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为“方百里者五”的大国。鲁国力最强时,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但是,却一直没能超越齐国。
在其后的朝代更替中,山东之地经历变迁。秦统一中国后置临淄郡,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胶东郡,济北郡。两汉魏晋时期,山东北部属青州刺史,南部属徐州,兖州刺史。
隋统一后北部属青州刺史,南部属徐州,兖州刺史。唐朝改州为道,山东属河南道,河北道。北宋改道为路,山东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京东西路。金朝置山东东路及山东西路,元朝开始设立东平行省与济南行省,后并入中书省。明始置山东行省,辖济南府,青州府,兖州府,东昌府,登州府,莱州府,辽东都司。清朝将辽东半岛划入盛京,由盛京将军统辖。
清末民初之际,为了适应电报通讯的需要,各省推出能代表本省特征的简称,山东省的简称为“鲁”。当时的山东之所以弃“齐”选“鲁”,“鲁”字胜出,这应该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那就是出生于鲁国的孔子。在那个尊儒重教的时代,鲁地以其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力量,击败曾经经济强盛的齐地胜出,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042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