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的养女为什么在雍正朝成了固伦公主?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今天来聊聊顺治皇帝的“养女”——固伦端敏公主。
”,但她并不是皇帝的女儿,而是顺治皇帝的堂哥简亲王济度的女儿。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公主,按惯例,只有皇后的女儿,才可以被封为“固伦公主”;庶妃所生的、或者养在宫中的宗室女,都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些非皇后所生的公主,被加恩封为“固伦公主”的特例。
太祖初起,诸女但号“格格”,公主、郡主,亦史臣缘饰云尔。厥后始定: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
——《清史稿·卷一百六十六·表六》
端敏公主出嫁时,也只被封为“和硕公主”。雍正皇帝登基后,才被晋封为“固伦公主”。那时,公主已经70周岁了。
很多人说,端敏公主得到雍正皇帝的晋封,是因为她支持雍正当皇帝。而这并不是因为公主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只是为了和庶出弟弟一家唱对台戏。
仔细看了一下史料,发现雍正皇帝封端敏为“固伦公主”,还真不单单是因为争储这件事。
端敏公主,是简亲王济度的嫡长女,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十三日,生母是济度的嫡妻——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
简亲王济度,顺治皇帝的堂哥,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堂弟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次子。
据《清皇室四谱》记载,济度的这个女儿,被顺治皇帝收为养女,抚养于宫中。顺治皇帝还收养了另外2个宗亲家的女儿:承泽亲王硕塞的女儿和顺公主、安郡王岳乐的女儿柔嘉公主。
承泽亲王硕塞,顺治皇帝的异母哥哥,是皇太极的第5个儿子,母亲是侧妃叶赫那拉氏。硕塞出生之后,其母就被皇太极赐给了手下的一个大臣为妻。看来,皇太极不是很喜欢硕塞的母亲。
安郡王岳乐,顺治皇帝的堂哥,是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的第4子。
顺治皇帝虽然自己有6个女儿,但是,只有皇次女——和硕恭慤(què)公主活到成年。其他的公主,都在幼年夭折。
清朝初期的公主,都肩负着满蒙联姻、或者是笼络朝廷重臣的使命。所以,顺治皇帝收养这些宗亲的女儿,并不是因为他想要多几个女儿,而是因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不够用,才要借亲戚家的女儿,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博尔济吉特氏的亲姐姐。
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来自蒙古科尔沁部,是他的表妹,在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六日,被降为静妃。虽然顺治皇帝在诏书中,拿“这个皇后是多尔衮定下的”来做挡箭牌,但是,废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喜欢这个皇后。
今后乃睿王(多尔衮)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卷之七十七》
孝庄太后虽然默许了儿子的任性行为,但是,为了不与蒙古科尔沁部结怨,孝庄又从娘家中扒拉出一个女孩给顺治当皇后,这就是孝惠皇后。孝惠虽然只比顺治小3岁,但她是孝庄太后二哥察罕的孙女,比顺治低了一个辈分。近亲结婚也就算了,连辈分都乱了套。
为了进一步表现清朝廷对蒙古部落的亲厚,孝庄太后还允许自己二哥家“买一送一”,将孝惠皇后的妹妹,就是后来的淑惠妃,也接进宫来。
只可惜,这对博尔济吉特氏姐妹,还是不讨顺治皇帝的欢心。顺治在《孝献皇后行状》中评价孝惠皇后“秉心淳朴,顾又不乏长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除了人品好,就没啥长处了。
这也太难为孝庄太后的娘家了。第一个皇后聪明漂亮,但顺治嫌人家脾气不好;这会儿送来一个脾气好的,顺治又嫌人家太平庸。反正横竖就是看不上博尔济吉特氏家的女儿。
可想而知,顺治皇帝肯定很少到孝惠那里去。为了给这位年轻又无聊的皇后找点事做,顺治便将孝惠亲姐姐的女儿接进宫来抚养(或许是孝庄太后的意思)。有自己的亲外甥女陪在身边,相信孝惠皇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寂寞。
虽然说成为皇帝的女儿,就意味着不愁嫁,但是,嫁给谁,可不是由她们自己说了算的。别说是养女,就是皇帝的亲生女儿,都没嫁得有多好。
例如,
顺治皇帝那个唯一活到成年的亲生女儿——和硕恭慤(què)公主,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初二,康熙六年(1667年)二月,14周岁的公主,被嫁给鳌拜的侄子——瓜尔佳·纳尔杜。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因为与鳌拜有亲戚关系,纳尔杜和他的父亲巴哈,都被削职为民。不过,好在后来又被康熙起用。康熙十五年(1676年),纳尔杜加太子少师。和硕恭慤公主最后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月去世,年仅32周岁。
承泽亲王硕塞的次女和硕和顺公主,生于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二十二日,顺治十七年(1660年)六月十二日,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的第7个儿子——尚之隆。这年,和顺公主只有12周岁,尚之隆也才14周岁。虽然尚之隆的大哥尚之信后来掺和进了吴三桂造反,但是,尚之隆并没有获罪。和顺公主还算长寿,活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十一月,享年43周岁。
安郡王岳乐的次女和硕柔嘉公主,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初六,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11周岁的公主,嫁给靖南王耿精忠的弟弟——13周岁的耿聚忠。这两孩子在这个年龄结婚,就是玩过家家吧。和硕柔嘉公主比较短命,只活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七月,年仅21周岁。公主去世后不久,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六日,耿聚忠因为大哥耿精忠加入吴三桂的造反队伍,被康熙皇帝囚禁,不过,第二年七月初四,就被官复原职。
”家,看着风光,其实最后都成了政治牺牲品。
相比之下,端敏公主的婚姻,算比较幸福的了。
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年仅6周岁的端敏公主,就与科尔沁达尔汗亲王曼珠习礼的孙子——班第,订下了娃娃亲。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17周岁的端敏出嫁。
端敏公主的外曾祖父察罕,与班第的祖父曼珠习礼,是亲兄弟,都是孝庄太后的哥哥。也就是说,端敏公主是嫁给了自己的堂舅舅。清朝的满蒙联姻还真是不讲究辈分啊。
端敏公主看着是被送去外藩和亲的,但实际上,她等于是嫁回了母亲的蒙古老家。看来,孝庄太后还是有一点私心的。
曼珠习礼在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其子和拖继承达尔汗亲王爵位。而和拖又在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去世。和拖的儿子班第,便在康熙十年(1671年)三月二十六日,袭爵和硕达尔汉亲王。端敏公主嫁去蒙古科尔沁不到一年,就成为了亲王福晋,加上她又拥有 “和硕公主”的封号,在夫家,肯定是没人敢对她不敬。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五月,端敏的丈夫班第去世。这年,端敏57周岁。她的大儿子罗卜藏衮布,袭封了达尔汗亲王。这下,端敏公主更加可以横着走了。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二十五日,端敏公主被雍正皇帝从“和硕公主”晋封为“固伦公主”。作为一个非正牌的公主,端敏算是走到了顶峰。
想必端敏公主在蒙古科尔沁的日子,一直都过得很舒心。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十八日,固伦端敏公主以76周岁的高龄去世。与那些在双十年华就去世的短命公主相比,端敏公主真是太长寿了。
这世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端敏公主虽然一生显贵,但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和硕简亲王”的爵位,不是由她亲弟弟这一支继承。
顺治十七年(1660年)七月初一,端敏8周岁的时候,她的父亲简亲王济度去世,年仅27周岁。
清朝皇室还是很讲究嫡庶的。根据《清会典》规定,正室所生的嫡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只有当正室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可以由庶出的儿子继承爵位。
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有嫡室所生子,照例袭封。嫡室无子,准以庶出之子袭封。
——《康熙朝大清会典·卷之一》
所以,端敏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德塞,虽然是济度的第3子,但却因为是唯一的嫡子,便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袭爵为和硕简亲王。尽管当时的德塞,还只是一个7周岁的孩子。
可惜,端敏公主这个唯一的同母弟,只活到16周岁,在康熙九年(1670年)三月去世。德塞去世之前,虽然已经娶妻,但没有留下子嗣。这样,“和硕简亲王”的世袭爵位,便落到了济度那些庶出儿子头上。
济度去世的时候虽然还不到30岁,但是,他却有5个儿子、外加7个女儿。除了第4子穆济衲(庶福晋额塞礼氏生)、以及2个女儿早夭以外,其他的子女,都活到了成年。
顺便插一句,《清皇室四谱》中记载端敏公主是简亲王济度的第2女。但根据《玉牒》中记载,端敏在济度的女儿中,排行第3。这或许是因为济度第2女的生母杭氏,是庶福晋的缘故。“庶福晋”虽然名称中也有“福晋”两个字,但在身份和待遇上,与嫡福晋、侧福晋那是差得远了。侧福晋虽然是侧室,但也是受过册封的,并不能算作普通意义上的妾。
德塞去世的时候,济度的第1子墨美、第2子喇布、第5子雅布都健在。其中,墨美的生母是庶福晋额塞礼氏,喇布和雅布的母亲都是庶福晋杭氏。
这几位庶子的母亲都是“庶福晋”,谁也不比谁高贵,按照道理,应该是由庶长子墨美承袭爵位,但不知为什么,康熙皇帝竟然跳过了最年长的墨美,于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初六,指定济度的第2子喇布,袭封和硕简亲王。
和硕简慧亲王德塞无嗣,以其弟喇布袭封和硕简亲王。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三十四》
喇布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也去世了,和他的父亲济度一样,只活到了27周岁。喇布有一个儿子阿克敦,不过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月早夭了,年仅2周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月二十七日,康熙皇帝又让喇布同母的弟弟雅布,袭封和硕简亲王。
和硕简亲王喇布,以军机削爵。命以其弟雅布袭封和硕简亲王。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一百八》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十六日,和硕简亲王雅布薨逝,享年43周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正月二十四日,雅布的嫡长子雅尔江阿,袭封和硕简亲王。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革去了雅尔江阿的亲王爵位。虽然明面上给出的理由,是雅尔江阿工作态度不好,导致工作上出了差错,被罚之后,还不知道吸取经验教训。但最本质的原因,就是雅尔江阿是“八爷党”的人。
得旨:雅尔江阿,人甚卑鄙,终日沉醉,将朕所交事件,漫不经心,专惧允禩(sì)、苏努等悖逆之徒,甚忝厥职。又因数案,议罪停俸。况王等属下之人,岂有售于朝廷之理。著严加议处。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一》
雍正惩罚了雅尔江阿还不算,连他的儿子永谦,也因为是“八爷党”的人,而被革去了“镇国公”的爵位。
宗人府又参奏:镇国公永谦,由闲散宗室,超授镇国公,不知感戴殊恩,乃于允禩一案,并不据实陈奏,支吾抵饰。永谦应革去镇国公爵。得旨:永谦著革去镇国公。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一》
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十七日,雍正皇帝令雅布的庶子神保住,袭封和硕简亲王。
己酉。封和硕简修亲王雅布庶子神保住,为和硕简亲王。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二》
有人认为,因为雅尔江阿是八爷允禩一派的,所以,对于端敏来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她自然会站到八爷的对立面——四爷那一派。为此,端敏才被雍正封为“固伦公主”,后来也没有受到“九龙夺嫡”后遗症的冲击。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的那次公主晋封,端敏并不是唯一被雍正封为“固伦公主”的和硕公主,还有2位是:和硕纯禧公主、和硕恪靖公主。
封和硕端敏公主、和硕纯禧公主、和硕恪靖公主,俱为固伦公主。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
和硕纯禧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常宁的长女,与端敏公主一样,她也是从小被养在宫中,是康熙皇帝的养女。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月,19周岁的和硕纯禧公主,被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头等台吉般迪。般迪虽然自身的品级并不高,但是,他的曾祖父索诺木,是孝庄太后的哥哥。般迪的祖父奇塔特,娶的又是孝端皇后(孝庄太后的姑姑)的女儿固伦端靖公主。般迪在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初九去世。纯禧公主很长寿,一直活到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初七,享年70周岁。
和硕恪靖公主,是康熙皇帝的第6女,生母为贵人郭络罗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18周岁的公主被嫁给漠北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敦多布多尔济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初五袭爵,成为喀尔喀土谢图汗。虽然这位额驸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被降为郡王,但在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二十八日,他被雍正皇帝封为和硕亲王。恪靖公主活到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初九,享年56周岁。
雍正元年晋封的这三位和硕公主,都有2个共同特点:第一,本人都还健在;第二,都被嫁去蒙古外藩,而且她们夫家在当地的地位都较高。
与其说雍正皇帝是在加恩这些公主,倒不如说,他是借着晋封公主,来安抚和拉拢蒙古贵族,因为随着公主被晋升,额驸们也会水涨船高,成为“固伦额驸”。
即便端敏没有支持雍正登位,雍正也会看在端敏的儿子是达尔汗亲王的份上,不会对端敏怎么样。就好比康熙皇帝,他虽然对端敏公主没什么好印象,但是,也只能默默忍着。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中,有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专门为了女儿的婚事,向康熙皇帝递上的一道奏折。在奏折中,雅尔江阿恳请皇帝:将宝贝女儿指婚给谁,都不要紧,就是不能将其指给端敏公主的次子策旺多尔济。雅尔江阿解释说,是因为端敏公主和他的父亲雅布“极为不和”。
康熙皇帝看了这封奏折后,批复说:“端敏公主和你父亲不和,这事我知道,我会记住你的请求的。顺便说一句,端敏这人,和所有人的关系都不好。”
朱批:朕深知此事,尔之所奏朕记着了。看来公主性情乖戾,不但尔父,对所有人皆不合。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从康熙的朱批中,可以看出,端敏公主不但和自己的庶出弟弟关系很差,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不咋地,甚至连康熙皇帝都很讨厌她。要不是蒙古科尔沁部还有利用价值,估计康熙会将端敏往死里整。
像端敏公主这样四面八方得罪人的作风,怎么可能会对登基前的雍正,做出什么友好的表示。
端敏能成为固伦公主,除了她出身高、嫁得好,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她活得长寿。如果她在雍正登基之前就去世了,估计也就没有这份殊荣了。
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掌控,但只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该得到的,总会得到。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5906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