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的诸侯分封制有何意义?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与历史相关的艺术作品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时不时地就出现在各种小说或戏剧之中,而这句话来源自《诗经》,而诗经又周朝时期的诗集,所以讲述的内容,自然也是反映西周诸侯分封的事儿,应该说西周在建立之初,选择了分封制,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管用的制度,但是,最终灭亡周王朝的,也是这群纷争的诸侯,那为什么还说,西周王朝的分封制是非常合适的制度呢?这不矛盾吗?当然不矛盾,因为时代不一样,选择的措施带来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起码在西周初期,这一套行而有效的分封制,要比上古时期,传说中的炎黄结盟更加伟大。
原因很简单,周武王在众多贤臣助手的帮助下,消灭了殷商,创建了西周,在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研究出了分封制,而这堪称是独具西周特色的国家形态,这种形态让华夏大地走进了新纪元,因为通过分封,形成了以周王,也就是周天子为核心,辐射到中华大地各地区的国家格局,而这些支持,拱卫周天子的人,主流势力都不是外人,要么是周公旦(鲁国),以及后来的唐叔虞(晋国)这样的至亲血脉,要么是姜子牙(齐国)这样的顶级功臣,剩下一部分原来就各自独立,趁着与周武王会盟与孟津的一些诸侯,以及前朝后裔,在周王室的努力之下,基本都会结成姻亲关系,这样一来,天下各地的君王,其实都是亲戚,结成如此庞大的一张血缘亲人网络,理论上讲,也就成了一家人,而这一切,又全都围绕着周天子而建立,所以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另外,单纯有一个亲缘关系网还不够,毕竟每个国家,每一处封国还有各自的一套班底,而这套班底内部,其实也是想周王室在天下的位置一样,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国内,也是核心,围绕着他们,有各级的贵族,卿大夫,他们也在诸侯国内部,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亲族网。以此类推,各位公卿大夫,在自己家也是一样,所以,国和家的概念,就这样成熟地,系统化地固定了下来,自然也就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此可见,当时的西周王朝,等于建立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大家族,周王就是这家族的家族长,诸侯就是这个家族的各分支,也是各房的家长。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家族,刚刚形成规模的时候,这种格局与模式,只能用人丁兴旺,家业鼎盛来形容。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周王朝的分封制,让天下人,真正形成了一种同族同根的概念,因此,这样一个国家的结构,比起尧舜时期,只能靠道德约束,或者誓言盟约组成的同盟,当然更加团结,自然也更加伟大。
其实这么说,本来也没有争议,毕竟历史是前进的,如果后人的行径不如祖先更进步的话,那么社会又该怎么进步呢?但为什么我们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非“西周后代”之类的词汇呢?原因当然更简单,还是要说历史是前进的,就像我们所看到的每个由盛而衰的大家族一样,家族再兴旺,也防不住子孙娇生惯养,纨绔子弟不成器,而后涌现出一位有志青年,将那些不肖子孙淘汰,重新振兴家业,但也已经是另起炉灶了,这就是西周王朝分封制再怎么伟大,也有被前进的历史淘汰的一天。
炎黄结盟虽然从历史的角度上讲,没有分封制更先进,但那种质朴和无私的浪漫,又是每一个后人梦中的理想状态,所以分封制的确比炎黄结盟更伟大,同时也的确远不如炎黄结盟更受到我们炎黄子孙的尊重和认可。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5623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