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举制度上,宋朝是个承前启后的朝代,也是臻于成熟的朝代。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预防舞弊方面也采取了新的措施。下面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北宋的科举制度,让普通的文人学子也能进入宋廷。科举考试宋廷不仅减少了科目数量,也增加了具有时代价值的新科目,不断扩招生源,这些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北宋科举制度分析
1、考生范围扩大化
我们可以把科举制度定制为一种政治参与制度,普通人民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进入仕途,从而参与政治。这个社会阶级的代表人物也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进入仕途,他们选择科举制度的原因也是为了满足本阶级的利益。在宋代推行科举制度之前,只有少数人能够参政,比如说察举制需要长官亲自举荐与选拔,在之前的社会体系中,掌权者若想得到人才的辅佐也十分困难。朝廷的官员基本都被世家家族把持,没有身份的平民很难进入朝廷参政,与仕途基本无缘。由于宋代的科举制度,让普通的文人学子也能进入宋廷,科举制度对人才的选拔,根据考试科目的成绩择优录取人才,并且根据科目的成绩对所选拔的人给
予不同的官职。理论上讲,科举制度是公平公正的,在科举制度面前没有富家子弟,也没有普通平民,他们都是平等的。
利用科举制度,掌权者对人才的选拔也不再依靠察举制,不在依靠各个世家大族中引荐的人,他给了掌权者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十分强的操纵性。理论上,普通人民可以通过努力的学习,在科举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名次来参与国家的政治,进入仕途。我们可以理解为宋代的科举制度重新分配了宋代的政治资源,改变了社会阶级的结构和高低。
2、考试科目规范化
隋唐时代建立的科举制度,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关于察举制的历史问题,且选取士人的内容较多,涉及的科目也非常繁杂。至宋代,在考试科目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宋朝皇帝不仅减少了科目数量,还更加关注某些具有时代价值的新科目,不断扩招生源,甚至开创了不少新科目,这也让宋朝官员队伍建设情况变得更加丰富了。科举制度主要的功能是为君王选拔政府官员,它有助于甄别并选用杰出的政治人才,并能够营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环境,夯实统治根基,打造庞大的人才队伍,起到的效果是很好的。
宋廷天子建立并不断完善科举有关措施,更加注重才能而非家世,希望实现“一场科考定乾坤”的完美状态,为底层考生提供了一条比较公平的翻身之路,的确也选中了如同范仲淹这样的杰出人物,因此不管在数量或是质量方面都是历史上最好的水平。
一、 科举预防舞弊新措施
1、别头试的出现
隋唐科举考试存在着大量的舞弊现象,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北宋朝廷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但是这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淳化三年,曾有中举的七千多名文人学子聚集起来,击鼓鸣冤,主要原因是有许多科举考试中不公平现象的出现,甚至有参与的考生和考官联合作弊。所以当时的主管官员采取了糊名这一方法,来平息众多文人学子的怒火,而糊名制度也成为了惯例。最突出的是锁院制度,这个“锁”,所针对的并不是参与科举考试的文人学子,而是主考官。自被授予官职,直到考试结束,也就是放榜前,官员都要奉命被关于考试院内。
随着北宋科举的广开门路,参与的人员也逐年增加,在省试中,也会有个别参与考试的文人学子与考官有着同乡关系或者是其亲朋好友,针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有徇私的可能性的情况出现,也会另设科场,让这些可能会被特殊对待的文人学子单独考试,这也被称为别头试。
2、锁院制度
锁院制度是宋代实行的一项非常严格的措施,其中规定,主考官一经任命,直至考试结果出来那天,都必须被锁在试院中,大约 2 个月时间。其次,还有回避制度,也就是官家子弟参加科考需要额外再进行一次考试,这也是为了防止其被特殊照顾。而主考官的有关家人、亲戚、朋友都必须另外设立一个考场,另选考官。再次,还有弥封制度,就是把卷子上考生的一切信息都挡住,以防止不公平现象发生。为了分辨试卷的主笔人,则必须在试卷上标明考生信息。最后是誊录制度,也即官吏抄写卷子,封存以后再送上级评阅,能够有效杜绝舞弊现象。科举考试中官员选拔的最终结果,完全是凭借考生的成绩决定,而同时这个成绩并不受考官的私人原因影响,考生没有在试卷上作弊的机会,考官也无法上下其手,从而保证了整场考试的公平。没有了考官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才能有效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
二、 北宋科举制度的政治风向
1、维护了社会稳定
北宋科举制度帮助皇帝重新获得了选任行政官员的权利,使选拔任用权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当然,这种做法也巩固了北宋的统治基础,为大多数人,尤其是穷学生提供了一条千载难逢的官场之路,从而巩固了皇权。以科举为正道,以儒家为考主要内容,将皇权与思想意识等灌输紧密结合,推动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大大加强维护政权统一。统一更有利于皇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在古代社会,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优秀人才,供朝廷重用,帮助皇帝更好地治理国家。我们目前实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是为国家选拔优秀精英,以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目的来看,这两个制度旨在选拔优秀学者,协助治理国家、服务人民、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
科举制度有利于凝聚民心,大多数文人才子心中,它就是他们寒窗苦读十年书的最终目的和强大动力。凭借科举,即便是再穷困潦倒的学子,只要通过考试,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近代,仍对人们起到深远影响。
2、保障官员录取的公平性
传统社会的科举,从教育到入仕,一向强调杜奸防贪、清正廉明。同时科举还强调国法、官法及官德,众所周知,进行科举的目标就是为了参与政事,而从政的核心是治国,因此,对于广大举子,其尊崇的核心原则就是为官清廉的品德。隋唐科举考试的种种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北宋朝廷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这在前文也有所提到,可以通过北宋时期的四项制度来理解。
其一是针对考生个人的别头试,在考试时会有个别参与考试的文人学子与考官有着亲属关系,这时考官可能会对参考的文人学子有一定程度的照顾,针对此类现象,宋廷也会另设科场,让这些可能会的被区别对待的文人学子单独考试。科举考试中官员选拔的最终结果,完全是凭借考生的成绩决定,而同时这个成绩并不受考官的私人原因影响,考生没有在试卷上作弊的机会,考官也无法上下其手,从而保证了整个考试过程中程序的绝对公平。没有了考官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才能有效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
结语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为国家的管理和治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平衡社会的各种力量,保持政治生态的平稳,深受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虽然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形式过于死板,而且它其实也是社会专制统治者对社会进行专制统治的手段,但是不可否认,它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如今,它对我国人才的选拔制度依然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5299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