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时期,朝代的权利都掌握在君主一个人的手中,他的命令就是不可违抗的至高权威,后来更是衍生出了分封制,但藩王的权利过大,最终也会造成时局的动荡。
明朝时期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朱瞻基的两位藩王叔叔起兵造反,但最后只有一位藩王被杀,另一位却安然无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安然无恙的这位藩王就是朱高燧,他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的同母弟,进封赵王。
因为年龄偏小,朱高燧一直深受朱棣的宠爱。而当时的太子朱高炽因为身形肥胖又患有足疾,不得朱棣的欢心。正因如此,恃宠的朱高燧与同样觊觎太子之位的二哥汉王朱高煦合谋夺嫡,他们多次诬陷太子和东宫的属官。
朱棣得知朱高燧的种种不法行为后,十分生气,立即杀了朱高燧长史并褫夺他的冠服,在朱高炽的极力劝解下,朱高燧才得以免罪。朱棣为他挑选了新的长史,希望他能收敛自己的言行。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之时,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一众大臣伪造遗诏,打算毒杀朱棣并废了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帝。事迹败露后,朱高燧被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在朱高炽多次求情下,朱棣批评了朱高燧但没有严厉处罚他。朱棣虽然放过了朱高燧,但涉案人员全部被诛杀,也对朱高燧的部属进行了清洗,在这之后,朱高燧的行为有所收敛。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处决了谋反的汉王朱高煦。虽然不成气候,但早就背上谋逆名号的朱高燧,还是受到了朝臣的弹劾,明宣宗亲征平定朱高煦之叛后,有大臣指出应该顺路铲与其谋逆已久的朱高燧。在朱瞻基看来,当时的朱高燧已经不成气候,无论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得到皇位,于是他最终采纳了大学士杨士奇的建议,恩威并施,对朱高燧再次释放好意。这一做法既能给朱高燧一条生路,又能显示明宣宗的仁慈,何乐而不为呢。
宣德二年,朱瞻基派人将这些弹劾的奏章带给朱高燧看,让他好自为之。朱高燧看后大惊,请求放弃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的职位。朱瞻基收回护卫,但将仪卫司留给了朱高燧。
在此之后,朱高燧谨言慎行,老实了下来,在宣德六年八月过世,享年五十岁,由次子朱瞻塙承袭王位。相较于被活活炙死在铜缸内的兄长朱高煦以及其他卷入政治斗争的宗室子弟,朱高燧也算是有个不错的结局。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873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