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文正和朱元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文正当初选择反叛朱元璋,朱元璋后来为什么还封他的后代为藩王?朱文正真的有这样做吗?
封皇子樉,棡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王,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
——《明史·太祖本纪》
这里的“从孙守谦”就是指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朱文正虽说是朱元璋的侄子,但是据《明太祖实录》卷十六中记载“大都督朱文正有罪,免官安置桐城县”。从这可知朱文正犯了罪,而且他犯的罪可不一般乃是谋逆, 朱元璋本想要杀了他,但在马皇后的极力劝阻下,他最终只是将朱文正软禁了起来。
关于朱文正犯罪的事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朱元璋掌握了朱文正暗中与张士诚联系的证据,也有人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不管怎样,朱文正被免官软禁于桐城,没多久就去世了。
在朱文正去世后的第五年,也就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将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成为明代历史上唯一一脉非明太祖朱元璋血统的王族。朱文正作为造反分子,朱元璋为何还要封朱文正的儿子为王呢?
功是功,过是过,一码归一码
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可谓是立下不世之功。朱文正以四万部队对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最终坚持了85天,不可思议的是洪都保卫战竟以朱元璋完胜而告终。洪都保卫战的指挥者正是朱文正。
这一战让朱文正名满天下, 后世在排列明初开国名将时,他排在第五,这与他在洪都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密不可分。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洪都保卫战的惨烈程度似乎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明白。
公元1363年,陈友谅率领他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向洪都进发,势在必得。他在出征前的最后一次动员大会上说道:“此次出征,我军空国而攻,是取不留后路、破釜沉舟之意!此战有进无退,有生无死!荡平朱逆,只在一役,天下必为我大汉所有!”陈友谅说此话是有底气的, 据《明实录》
乃作大舰来攻,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褁以铁,自为必胜之计。
从这可见,陈友谅的舰队在当时来说无疑是“无敌舰队”,而且陈友谅舰队中的大船船头甚至还能够与洪都城靠江的城墙相接。
在武器装备和人力都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朱文正及他的大军竟硬生生挡住了陈友谅部一波波的冲锋。城墙被打开了缺口,朱文正临危不惧,誓死坚守。
在朱文正的坚守下,洪都终于等来了朱元璋的援军,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大军在翻阳湖大战,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朱文正可谓是功不可没。虽说朱文正谋反,但终究没有造成什么实际危害。朱文正毕竟功大于过,朱元璋封朱文正的儿子为王很正常。
亏欠与内疚
朱文正的谋反与朱元璋是有一定关系的。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由于朱文正是他的侄子,又因立功最大,所以他就问朱文正有什么要求。朱文正毕竟是晚辈,客套的说道不需要所谓的功名。朱元璋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真是应了一句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他真的没有封赏朱文正,这让朱文正觉得不可思议,客套话竟被当真了,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的朱文正一气之下便去投靠张士诚,以反抗自己的亲叔叔。如果朱元璋封赏了朱文正,可能朱文正是不会谋反的。因此朱文正谋反,作为叔叔的朱元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朱元璋封朱守谦为靖江王或许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那份亏欠。
亲情无法割舍,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年少时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及大哥长子便被活活饿死了,这让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对亲情极其珍视。成功后的朱元璋虽说儿子众多,但亲侄子只有朱文正一人。
朱文正即便造反了,也改变不了他与朱元璋的叔侄关系,这种亲情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割舍。朱文正犯过的错与其儿子并没有关系,况且朱守谦是朱元璋已故大哥的后世子孙,所以说封朱守谦为王不足为奇,这就是亲情的力量,毕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结语
朱文正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性格的缺陷让他走向了覆灭,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一天,他也会因为其他事情引火烧身。
从朱文正谋反到封朱守谦为王,可见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也有缺点,那就是对亲情的珍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590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