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国长沙太守廖立,在吴国大将吕蒙来攻时只身逃走,自己守不住一个长沙,可是那眼睛却长在头顶上,蜀国人在他那里全都是一无是处,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所有人都是“小子”。蜀汉国还有一个大臣,曾经担任过太守和射声校尉,因得罪了姜维被贬为平民,此人对蜀国官员及皇帝也多有评价,不过,他对人的评价却客观公正的多。因为他对人的事迹多为称颂,所以此书的名字就叫做《季汉辅臣赞》。
此人名叫杨戏,字文然,犍为郡武阳人。诸葛亮时期,杨戏曾经为丞相府主簿。蒋琬任大将军时期,杨戏为东曹掾,后来为庲降都督的副官,兼任建宁太守。因病被征召回成都后,被任命为护军、监军出任梓潼太守,再后来回到朝中任射声校尉。姜维任大将军期间,因为对姜维轻慢,遭到弹劾被免为庶人。
且看这个人对蜀汉国早期大将是怎样评价的?接下来历史百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作为蜀汉武将,不管谁任过什么军职,轮地位都不可能超过关羽张飞,因此,杨戏也把关张二人排在首位,他是这样评价的:关羽、张飞雄健勇武,献身于挽救汉室,辅佐先帝,雄壮威猛。左右护卫主公,有如龙腾电击,挽救危难时局,辅佐先帝开创大业,事迹堪比韩信、耿纯,可谓声誉、德行相等。然而交际接待没有礼貌,都将奸人凶徒引来身边,悲叹他们轻率少虑,以致为国捐躯。
对于这两个人,雄壮、威猛已经不能表达他们的全部了,只有辅佐先帝“开创大业”才能代表他们的功绩,也只有这样,把他们比作西汉辅佐刘邦开创大业的韩信和辅佐刘秀开创东汉大业的耿纯才能够表达他们的德行。然而,这两个人缺点也十分的明显,就是对于身边的奸人没有特别的注意,以至于最终被他们所害。陈寿的《三国志》说关羽骄于士大夫而善待士卒,张飞则正好相反,爱敬士大夫而不体恤士卒,是不是就是借用了杨戏的这番赞词?
马超:骠骑将军奋起,连横合纵,起事三秦,占据河、潼。临阵相见计议,态度各不相同,敌人乘机离间,致使家破军亡。虽曾违反常理,及时回归德义,终究附凤攀龙。
马超在刘备处没有多大战功,史书说他“羁旅归国,常怀畏惧”,因此,他在刘备处的意义就是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虽然烘托出刘备的德义,但对他来说不过是攀龙附凤。刘备引来马超给予高官厚禄却又不重用他,这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只是因为他违反常理。也就是说,马超不顾在曹操手中作人质的父亲的死活而执意造反,这是违反常理的。问题在于,这件事情对于来到刘备集团的马超来说大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任何人、到了任何地方都非常大,所以杨戏要拐弯抹角地说出来。
法正:翼侯诚为良谋,能料世之兴衰,倾心投效先帝,无论教诲咨询,都能速速定策,观察精细入微,时时把握先机。
法正是刘备在世唯一得到谥号的人,因此称之为翼侯。他原本是刘璋手下的官员,刘璋派他带兵迎接刘备,他趁机投靠了刘备。这里的“速速定策”、“把握先机”与史书的“内为谋主”是一个意思。还有,刘备的汉中之战,身边的谋士主要也是法正。值得注意的是,史书说法正“睚眦必报”,杨戏却没有提及。我们只能这样理解,关羽张飞的缺点关乎生死,马超的缺陷是世之大义,相比较而言,法正的这个缺点是个小节问题,不值得杨戏书写出来。
庞统:军师善美之至,正气光芒四射,献身明主之时,忠诚发乎胸臆,思为道义宗师,不惜舍身报德。
庞统这个人善于说人好话,甚至有夸大之处,因为在他看来,在这种乱世,好人少坏人多,多说人的优点长处,利于引导人们向善,所以杨戏说庞统“善美之至”。庞统原来是周瑜的属下,因为周瑜早死归于刘备。刘备开始不了解这个人,一旦知道了,就委以重任,而庞统也是不辜负刘备,最终以身报答刘备。杨戏给庞统的文字并不多,但给予他的都是最崇高的赞美。
黄忠:将军结实强壮,敢于陷阵赴难,说到建功立业,当时即称干将。
黄忠在帮助刘备夺取成都和决战汉中是立有大功的,而且这两次大战主要的带兵将领就是黄忠,因此称之为干将。对于黄忠,《三国志》和杨戏的赞词文字都不太多,但无论是陈寿还是杨戏,都给了他很高的赞美,尤其是“先登陷阵”、“勇冠三军”等词。
下面依次为:董和、邓孔山、费宾伯、王文仪、刘巴、糜竺、王谋何宗杜辅国周仲直、吴壹、李恢、张裔、黄权、杨洪等人。
此后为赵云、陈到。其赞词曰:征南敦厚持重,征西忠勇克制,和这个时代将军相比,堪称是猛将典范。
两人之后两位是辅匡刘邕,再后为秦宓、李严。
其后为魏延。
魏延:文长刚强粗豪,临难受命奋勇,常能制敌取胜,国境得保安宁。共事不能同心,激愤酿成祸乱,痛其有始无终,成败亦属天性。
给予魏延的评价功过分明,其功劳“保境安宁”,这评价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得到的。但是魏延的过也是十分明显,让人不由不产生几分惋惜之情。
再来多议论赵云几句吧!赵云是由征南将军升任为镇东将军的,虽然因为蜀军第一次北伐失利受到处分,但仍然是镇军将军,也就是还在“镇”级将军之列。不知道为什么,杨戏并没有把赵云留在“四镇”将军之列,仍然称之为“征南”?还有一点,杨戏称赵云为“猛将典范”,为什么没有一个具体事例呢?
其实,我们喜欢赵云,更多的是缘于三国演义,就像是刘备的爱哭和诸葛亮的“多智近妖”一样。历史上的赵云和演义中是有区别的,否则,有很多事是说不过去的。比如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黄忠成为后将军,刘备入川,当时为什么不用赵云?如果带着赵云,是不是这后将军就是赵云的了?关羽丢了荆州,刘备为什么不用赵云总督荆州?如果用了赵云,是不是这荆州就不会丢了?夷陵之战刘备全军覆没,刘备为什么不用赵云统兵?如果用赵云为主将,夷陵之战是不是就不会大败?还有人会说赵云反对刘备伐吴,所以不带。其实黄权也反对刘备东征,刘备怎么就带他去了呢?诸葛亮初次北伐,是因为丢失了街亭而不得不撤军,当时他为什么不让赵云守卫街亭?如果用赵云守街亭,是不是初次北伐就胜利了?其实这问题本身丝毫没有意义,刘备临终,指定让李严作为托孤大臣,“统内外军事”,而为什么不是赵云?李严既不是大才也不是大忠,一个跟随刘备几十年的老人,竟然比不上一个投降过来的新人?难道刘备诸葛亮都是睁眼瞎,放着这样一块金镶玉视而不见吗?还有,这两个人都是独独对赵云得了偏视症,难道蜀汉国哪些文臣谏官,也都集体对赵云得了“夜盲症”?
其实,即便是历史上的赵云,本人也非常喜欢。赵云高大英俊,不用说在古代,即便是今天,谁见了会不心生愉悦从而产生仰慕!赵云忠心耿耿,不管刘备给不给他高官厚禄,他都始终不离不弃;赵云还是道德楷模,面对美人而不动心;赵云不贪财,刚直敢谏;赵云作战勇敢,浑身是胆。这一切,都是足以让我们仰慕追求的优秀品质,但是,喜欢一个人,要喜欢一个真实的他,不管他是官阶高低,否则,历史人物也可能被“捧杀”。
另外,在说到三国人物时,一定要区分是真实历史上的人物还是演义中的人物,否则就会是南辕北辙,各说各话,永远也说不到一块儿。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253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