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之所以两度被废,用一句老话描述便是,放着局势不局势。
放着局势不局势,是一句俗话,意思便是说,有好的时机和条件,偏偏不知道爱惜和利用,反而不识抬举,终究造成满盘皆输的局势,用这句话来描述太子胤礽最为合适不过。
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胤礽靠着实力作死,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皇后赫舍里氏在生下胤礽两个时辰后,就因为难产而死。痛失爱妻,让康熙皇帝非常悲伤,看着怀中的婴儿,他暗暗决定,要亲自将这个孩子抚养成人。因为出生不久便失去了母亲,让康熙皇帝把对皇后赫舍里氏的感情,悉数倾泻在他身上,以此来寄托对皇后的怀念。
因而,在胤礽刚刚13个月大的时候,康熙皇帝立胤礽为皇太子。
这是清朝自建国以来,第一次通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为此,康熙皇帝举行了盛大的册封大典,不只大赦全国,一起还颁发胤礽的外祖父赫舍里·噶布喇为一等公。全部的全部,都足以阐明,康熙皇帝对这个儿子是多么的注重,而在胤礽五岁的时候,曾产生的一件事,更印证了胤礽在康熙帝心中是何等重要。带着父亲的拳拳爱心,太子胤礽健康健壮的成长起来,他也没有辜负康熙对他的期望,依据史料记载,胤礽在小时候,就展现出聪明好学的一面。
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准许八岁的太子胤礽出阁读书,并亲自为他挑选了陪读之人,皆是饱学之士。六年后,康熙帝又准备挑选学识渊博的人来教导太子,品学兼优的大学士耿介、李光地成为了胤礽的讲师。
在诸多名师的教导下,胤礽学业优异,对经史子集不只纯熟于心,而且深通其意,这背面不只是他聪明好学,更多的是康熙皇帝对他的殷殷期望。
在名师教导的基础上,康熙皇帝还对胤礽增加了以身作则这一项。早在胤礽八岁时,康熙皇帝就开始派他进行一些祭祀、行礼的简略业务,意图便是为了对他进行训练,除此之外,为了往胤礽多见世面,只需康熙帝出巡,胤礽一般都会伴随左右。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因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因而,临行之际,就将监国的重担交给了太子胤礽。这次监国,意义非常重大,其时胤礽已经22岁,也通过了多年的培育,而康熙帝此举,也是为了让胤礽有实操的时机,用监国来训练他的政务才能。
为了进步胤礽的地位,康熙帝还特意在旨意中要求,让大臣们以皇太子意见为主。
依据史料记载,在胤礽监国期间,巨细事件他都会一一过问,生怕有什么遗失。这样的人,要是说他烂泥扶不上墙,那还真的是委屈他了,但本该有着大好前途的胤礽,为何会两次被废,落了个圈禁至死的凄惨结局呢?说来说去,都是胤礽的荒诞不羁,让康熙在一次次的对他绝望后,终究变成了绝望的结果。
第一次被废,源于一件小事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正值康熙皇帝西征期间患病,召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前去看望。
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身为人子,看到父亲生病,理应感到忧伤焦急,但不知为何,胤礽在见到康熙后,并没有体现悲伤之意,甚至隐隐还有兴高采烈的神情。对此,康熙皇帝自然是极为不满,非常气愤的他,在怒斥了胤礽一通后,直接将他赶回了京城。
不过,虽然康熙非常气愤,但此刻还没有废弃太子的主意,在他看来,太子只不过是一时犯错,仍是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时机。但在之后,胤礽的所作所为,让康熙总算深恶痛绝。对待朝廷官员,甚至对待其他皇子态度傲慢,仗着自己是太子,随意谩骂、责打皇子和官员,令众人“鲜不遭其苛虐”。
还有,越权行事,将康熙已经修正后的奏折,擅自修正。
总算,在康熙四十七年,趁着康熙在热河秋闱,对太子积怨已久的众多皇子联名上书,一起揭发了太子胤礽的种种不仁行为。为此,康熙对胤礽进行了严厉怒斥,责备他毫无做兄长的姿态,结果,胤礽不只不认错,反而霸道的与康熙顶嘴,更加让康熙对他愈加绝望。
因而,在回京后,愤怒加上绝望的康熙,终究废弃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然而,康熙着实不甘心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打水漂,抱着这样的主意,一起也是为了缓解皇子争储带来的朝局动乱,在被废掉太子之位一年后,胤礽再次被康熙立为太子。但胤礽依旧是我行我素,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毫无悔改之意。
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召集诸皇子宣告废黜胤礽的太子地位。第二次被康熙废弃,相对于第一次时,康熙帝所体现出的“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不同,这一次,康熙皇帝非常平静,这也意味着,他彻底对从前深受他宠爱的胤礽,失去了一切期望。
结语:
幸于始者怠于终,胤礽前期表现良好,深得康熙欢心。但后期却自甘堕落,最终被废黜!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170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