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非常受二人的宠爱,因而太平公主的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尤其是武则天时期,权势越来越重,拥有了干预朝政的能力,先后参与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左右了大唐王朝的历史走向。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立李隆基为皇太子,起初太平公主认为李隆基年轻不足为惧,后来又开始忌惮李隆基的英明果敢,于是总想找机会扳倒李隆基,改立一位懦弱听话的侄子做太子。
太平公主联合党羽经常散布谣言,说什么太子李隆基不是睿宗李丹的嫡长子,所以不应该被立为太子,又说朝臣都归附了太子,威胁皇帝的地位,但是这些流言都没有起到实质作用,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依然稳固。
最后太平公主用了一个大招,准备借助天象挑拨皇帝李旦和太子李隆基的关系,派懂天象的术士对李旦说,彗星出现了,预示着天下有变化,帝星和心前星也出现了变化,说明太子要登基称帝了。
李旦一听这话,好家伙,皇帝不能干了,决定传位给太子李隆基,把太平公主一党都整懵逼了,剧本是不是拿错了,拼命劝谏。
李旦是铁了心不干了,说以前中宗李显在位时,上天降下预警,我劝人把皇位传给太子,他不听结果被毒死了,现在上天又降下预警,我怎么能光劝别人,自己不按照天象来呀,于是禅位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登基之后,姑侄之间的矛盾失去了李旦在中间调和,表现的异常尖锐起来,太平公主专擅朝政,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有很多将军都依附于她。
但是历史非常有趣,并不是比拼谁的人多,而在于掌握关键位置的人站在哪一边,明显在这一方面,掌握大义的皇帝李隆基非常有优势。
而太平公主势力大多是借助太上皇李旦积累的,不问政事的李旦更多的是担心皇室内部的厮杀,毕竟从唐高宗时期开始,他就看到太多自己的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只剩下最后一个妹妹了。
李旦的这种心思,给予了李隆基铲除太平公主最大的方便,在双方都在准备除去对方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可以采取先砍枝叶,在斩主干的手段,除掉太平公主的党羽,再对付太平公主。
但是太平公主作为谋反叛乱的,她采取的手段相对就少很多,她必须一击必杀除掉李隆基,否则根本无法撼动皇帝的地位,她可以打压反对她的大臣,但李隆基可以提拔更多的大臣反对她,这就是皇权的优势。
在太平公主与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薛稷、李晋、常元楷等人谋划废掉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在王琚、尚书左丞张说、荆州长史崔日用等人劝说下,魏知古又告发太平公主。
于是李隆基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率先行动发起诛灭太平公主集团的行动,通过王毛仲调动三百禁军,在武德殿召见常元楷和李慈,当场将二人斩首,逮捕贾膺福、李猷、萧至忠、岑羲,将四人一起斩首,窦怀贞逃跑途中自缢而死,薛稷在狱中被赐死。
在党羽纷纷落网的时候,太平公主逃到寺庙里面躲避,三天后才返回长安,在公主府中,被李隆基刺死,她的儿子和党羽数十人一起被处死,唯有次子薛崇简免于死刑。
李隆基为什么没有杀薛崇简呢?
这场“先天事变”本质上来说是一场以太平公主为首的政治集团与李隆基为首的政治集团的斗争,是一场政治派别的斗争,是对站队者的清洗。
这点很像神龙政变和唐隆政变中,诸武被诛杀殆尽,但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及其子就免于被杀,唐中期的政变有点恩怨分明的意思,不太会连坐诛杀。
薛崇简从小就与李隆基关系不错,唐隆政变中,薛崇简与刘幽求跟随李隆基率兵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等诸韦、诸武势力,拥立相王李旦复位,在这场政变中薛崇简立下功劳。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薛崇简被封为上柱国、立节郡王,拜太仆卿、太子左虞侯率,薛崇简的职责和立场上都属于李隆基一派,反而与其母太平公主有点对立了。
而且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对立中,薛崇简曾多次劝诫母亲太平公主,在政治立场上是有所不同的,多次受到母亲的鞭打和责备。
所以薛崇简从政治站队上来说,是站在李隆基一边的,无论是从论功行赏,还是从团结更多力量来说,李隆基都没有要杀薛崇简的理由的。
太平公主被杀后,薛崇简后来的生活并不太如意
“先天事变”后,薛崇简被赐姓李,虽然他因为支持李隆基而保住了性命,但是他身边有太多反对李隆基的人了,他的兄弟也在这场事变中全部被杀,他的妻子也是武三思的女儿。
虽然两人一起长大,从小关系都不错,但是李隆基对他还是不太放心的,此后薛崇简的仕途也很不如意。
在睿宗时期,他已经是太仆卿了,李隆基完全掌握权力之后,薛崇简很快就被赶出了长安,只做了蒲州别驾的职位,此后还被贬至溪州,后来起复为袁州别驾,到开元十二年病逝的时候,也没有获得提拔。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860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