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27年,狄人进犯晋国,晋襄公率兵在箕地设伏,大败狄军,欲缺俘获狄人首领,史称箕之战。这一战虽然激烈,但是晋国可算是稳操胜券,谁料晋国的中军元帅先轸却不穿甲胄驾车冲入敌军,力战而亡。战后,狄人将先轸的首级送还晋国,面色仍然栩栩如生。先轸送死一般的行为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事情还要从同一年的另一场战争说起。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先轸独闯狄师
春秋时期晋国的西面是秦国,当时的秦国君主秦穆公早就有图谋中原之意,但被晋国挡住东进的道路。晋文公在世时因晋国实力强大,秦穆公选择跟从晋国的霸业。前630年,秦晋两国曾共同出兵讨伐郑国,后因郑国烛之武以灭郑乃“阙秦以利晋”之言游说秦穆公,秦国遂退兵,并留下杞子、逄孙、杨孙帮助郑国守城。三年后,即前627年,晋文公去世不久,晋襄公刚刚即位,晋国霸业松动。秦穆公认为东进时机来了,而此时在郑国守城的杞子派人密报秦穆公,郑人让他掌握北门的城防,如果此时派军队来偷袭,一定可以一举攻下郑国都城。秦穆公心动了,就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率军远袭郑都。不料郑人弦高假装犒师特使,秦军认为郑国有防备,便改变计划,灭掉了晋国旁边的属国滑国,准备返回秦国。
弦高智退秦师
秦国此次千里远袭郑国,需借道晋国,事情自然瞒不过晋人,而且晋国此时正在国丧期间,但秦国却并未事先告知,显然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已经不把晋国这个盟友放在眼里了。晋国上下针对是否对秦用兵进行了讨论。栾枝认为晋国还没有报答当初秦穆公扶立晋文公的恩德,服丧期间攻打秦军会对不住先君文公。而先轸认为“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指滑国),秦则无礼”,力主出兵给秦国点颜色看看。最终晋襄公亲自带领军队,将丧服染成黑色,依先轸之谋,在崤山谷地进行伏击,结果秦军几无生还,孟、西、白三将被生擒,晋军大获全胜,这就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崤之战。
崤之战秦军惨败
晋襄公的生母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自然不希望看到秦晋交恶,所以劝说晋襄公将孟西白三人放回,由秦穆公处置。襄公也不想对秦太绝情,就将三人释放归国。先轸听闻此事,便质问晋襄公。因为先轸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孟、西、白三人是秦国名将,杀之则如断秦之臂膀,而放虎归山则后患无穷。情急之下,先轸忘了君臣之礼,怒斥晋襄公:“前军将士在战场上拼死杀敌才俘虏了敌人的主帅,你却因为妇人的巧言而轻易将他们放回秦国,像这般毁伤自己的战果,却长了敌人士气,晋国灭亡指日可待啊。(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说完不回头,狠狠啐了一口唾沫就走了。晋襄公恍然大悟,赶紧派人去追,却晚了一步,三人已经渡河回国了。
先轸怒斥晋襄公
事后先轸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虽然先轸是长辈,但是晋襄公毕竟是晋国国君。“礼莫大于敬”,先轸怒斥国君且“不顾而唾”的举止明显有对国君不敬之意。不过晋襄公还是比较开明的,深知先轸忠心为国,并不以为意。先轸更感愧疚,那个时代忠诚是臣子的立身之本,而他却连最基本的君臣之礼都无所顾忌,又有何面目留在朝堂之上?终于同年秋天,晋国组织对狄的箕之战时,先轸决定以死谢罪。他对手下说:“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意思就是我对国君无礼,国君虽然没有责罚,我能不自己责罚吗?”于是在战斗中“免胄入狄师,死焉”。
整个先秦时代,能让小编佩服的将领屈指可数,而先轸就是其中之一,不仅仅因为其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更因为其浓浓的先秦古风。先轸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选择了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心,充分反应了先秦时“士”的道义。明代小说家余邵鱼非常欣赏先轸的耿直和忠诚,他在《列国志传》中称赞先轸:“崤山掳孟明,城濮摧荆羯。虽困狄兵围,威风犹猛烈。哀哉救不来,舍身尽臣节。千古仰高风,英名常赫赫。”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536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