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臣杜立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北京城内漫天雪花,康熙帝却没有心情欣赏雪景,因为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孝庄(谥号)病重,康熙日夜侍奉汤药,但孝庄年事已高,还是在腊月二十五日这天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享年75岁。
孝庄太皇太后先后扶持顺治(福临)、康熙(玄烨)两代幼主,“统两朝之养孝”,康熙曰:
“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
毫无疑问,康熙和祖母的感情深厚,孝庄的去世,让康熙极为悲痛,关于孝庄的丧仪,康熙也极为重视,《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
上哭踊视襝,割辫服衰,居慈宁宫庐次。甲戌除夕,群臣请上还宫,不允。
意思是说,康熙作为孙儿,亲自割辫服衰,在慈宁宫守着孝庄的灵柩,到了除夕夜那天,群臣劝康熙回去休息,康熙仍不回去。
其实,不仅是康熙尊敬孝庄,就连清朝的许多老臣对孝庄太皇太后也十分敬佩。哭灵那天,群臣依次跪拜孝庄灵柩,康熙见一位老臣颤颤巍巍跪在地上,号啕大哭,康熙大惊,连忙对他说:“爱卿快快请起,你身体不好,不用一直跪拜!”康熙又招呼旁边的大学士张英(张廷玉的父亲),让张英搀扶着这位老臣。这位老臣的名字叫杜立德,比孝庄年长一岁,当年76岁。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记载:
二十六年,太皇太后丧,(杜)立德诣京师哭临,上念其老病不任拜起,命学士张英扶掖以行,慰劳甚至。
杜立德是何许人也,为何能得到康熙如此厚爱呢?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今属天津)人,此人出生于万历年间,少年成名,在崇祯年间考中进士,但不受明朝重用。后来清军入关,杜立德被顺天巡抚宋权推荐给多尔衮,从此获得重用,在工部、吏部、兵部、刑部都有任职。因其学识渊博,还曾短暂做过顺治帝的老师。顺治年间,满汉文化冲突严重,许多八旗子弟以非法的手段侵害百姓的利益,杜立德担任刑部尚书期间,铁面无私,连索尼、鳌拜等大臣都惧怕他三分。顺治曾评价杜立德:“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这句话,在当时是极高的评价,杜立德多次面临权贵威胁,但他从不屈服,顺治对他十分敬佩。
顺治驾崩前,杜立德已经是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康熙九年,担任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年轻冲动,连续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孝庄太皇太后特地让杜立德与李霨、冯溥等三人辅佐康熙处理军务,杜立德等人耐心指导康熙,帮康熙度过了最危险、最焦躁的时刻。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众人只看到图海、岳东、赵良栋等名将在阵前杀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杜立德等人在背后帮康熙运筹帷幄。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杜立德当时已经70岁,到了致仕的年纪,杜立德上书恳请退休,康熙以“南方初定,诸事繁杂”为由,执意挽留杜立德。到了第二年,杜立德生病不能上朝,再次上书恳请告老还乡,康熙不忍,于是下旨封杜立德为太子太师,并派人将杜立德送回天津老家。杜立德从此退出朝堂,在家养病。
没想到的是,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76岁的杜立德因为太过感伤,执意让儿子驾车送他到京城哭丧。于是就出现了上面所写的那一幕,康熙见杜立德拖着病体亲自前来,赶紧让他起来,并让大学士张英搀扶。康熙之所以这么做,第一是出于对老臣的关怀,第二还是出于对杜立德的感激和敬重。
杜立德于康熙三十一年去世,享年81岁,康熙派皇子参加他的葬礼,谥“文端”。康熙云:
杜立德秉性厚重,行事正大。直言敷奏,可谓贤臣!
杜立德去世八年后,康熙南巡,路过天津的时候,特地派人去祭奠杜立德之墓,召杜立德的儿子前来,御笔书写“永言惟旧”四个字赠与杜家后人。
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杜立德生于明朝,在清朝崭露头角,在满汉文化融合、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从康熙对杜立德的态度可以看出,杜立德不管是在品行,还是在贡献上,都是一个值得敬佩之人。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501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