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王朝普遍短命的结局,开启了中原又一次统一的进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赵匡胤代后周自立之后,他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地方割据政权,但是有一个国家一直是他的痛处,在赵匡胤有生之年都未能将其消灭,这个国家就是北汉,当年赵匡胤在北汉都城太原城下强攻数月,宋军深陷战争泥潭,刚刚建立起来的宋朝差点因此崩盘,还好赵匡胤的一个看似虚伪的举动挽救了刚刚建立的大宋王朝。
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为了统一中原,曾经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政策,即先消灭南方的后蜀、南唐等政权,再北上消灭北汉甚至与契丹分庭抗礼,赵匡胤登上皇位之后继承了柴荣的这一既定国策,并依次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等南方的政权。
但是在消灭了三个南方政权之后,赵匡胤却转头北上,违背了一直以来执行的“先南后北”的政策,将矛头对准了北方在大宋和契丹之间的北汉。是什么原因让赵匡胤突然改变了主意呢?
公元968年,北汉皇帝刘钧去世,继位的是他的养子刘继恩,赵匡胤想趁刘继恩立足未稳,联合北汉内部的内应,打北汉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消灭北汉。但是第一次进攻尝试,失败了。而在这期间,继位仅仅50天的刘继恩就被权臣郭无为杀了,继位的是刘钧的另一个养子刘继元。
公元969年,大宋第二次出兵北汉,这一次大宋军队由大宋第一名将赵匡胤亲自率领,在赵匡胤的率领之下,大宋禁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了北宋的都城太原城下,太原城是一座名城,这座城由战国时期赵鞅建造,经过了上千年各代主人的经营,太原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
宋军将太原城团团围住,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而城内的北汉守军除了坚守城池之外,还不断地出城偷袭宋军,带头的将领叫刘继业,他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名字——杨业,杨家将的杨老令公。虽然杨业是名将,但是面对北宋初年的那些名将们,杨老令公也只有失败的份。
虽然北汉军不能击败大宋军,解太原之围,但是赵匡胤率领的十万禁军也不能攻破太原城,只能被困在太原城下,无奈之下,赵匡胤甚至使出了水淹太原城的戏码,但是太原城虽然坍塌了一角,但是城内的守军居然顽强的顶住了缺口处宋军的进攻,并且修复了缺口。
就这样,宋军从二月份一直到四五月份,都没有攻下太原城,而且死伤惨重,但是严重的伤亡并没有击垮宋军的斗志,反而激发了宋军的斗志,宋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赵匡胤的亲兵卫队在殿前司指挥使的带领下想赵匡胤请战,愿为皇帝尽死力。
还好,此时的赵匡胤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冷静了下来,分析了一下这一战的目的,是城池重要还是军队重要?即使打下了太原城又能如何?如果为了攻下太原城,将自己的精锐部队消耗殆尽,那么之后的局面该如何应对?北方还有契丹这个强敌随时觊觎着中原的财富,随时准备南下,而南方还有南唐、南汉等割据政权蠢蠢欲动,一旦大宋的精锐部队被太原城消耗殆尽,那么南方、北方的力量可以瞬间将刚刚建立的大宋王朝撕碎。
想通了以后,赵匡胤一身轻松,再也没有了之前久攻不下的懊恼,他对着群情激动、不断请战的部下们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起来的精锐部队,每个人都能够以一当百,我怎么能让你们去送死了,与其让你们去送死,我宁可不要太原城。”一席话,说得禁军将士们感动涕零,不管赵匡胤是出于真心还是伪装,但是这段话让宋朝的大兵们都他们的皇帝又多了一份忠诚。
赵匡胤说到做到,他放弃了对太原城的进攻,裹挟了太原城附近的一万多户居民返回国内,虽然这一战似乎是赵匡胤失败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赵匡胤保存了禁军的主力,没有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让大宋能够从容应对国内外的敌人,也让大宋能够继续执行“先南后北”的国策。
正是赵匡胤的这一举动,让大宋避免像五代十国那些王朝一样短命,也为之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273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