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朱元璋大封朱姓藩王,背后有什么考虑?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朱元璋大封朱姓藩王,背后有什么考虑?
日期:2023-03-29 13:31热度:加载中...

朱元璋大封朱姓藩王,背后有什么考虑?

  “洪武大帝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清朝文献通考》

  提起明朝,不得不说起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这一位帝皇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特别的是,朱元璋本身并非皇族,甚至还沦落到去当和尚,后续还过上了乞讨的生活。他最终能够逆天改命,也确实是一大奇迹。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开头所提到的古言,正是清朝康熙皇帝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时期,亲自带领文武大臣来到南京明孝陵前祭祀,以帝王之尊行三跪九叩之礼。一个前朝皇帝能令康熙如此敬佩,可见其功绩。

朱元璋大封朱姓藩王,背后有什么考虑?

  当然,这也是历史上一位谨慎得出了名的皇帝,唯恐臣子夺权。但在前有七国之乱的典例之下,他为什么还要大封朱姓藩王呢?

  这一切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开始讲起。

  一、早年颠沛流离

  《御制皇陵碑》中记载:“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此记载证实朱元璋入寺为僧。

  好端端的,又没有什么虔诚的佛教信仰,朱元璋为何去当了和尚呢?

  说到底还是生活所迫。

  我们常说人的一生最悲惨的三件事: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朱元璋贵为开国皇帝,其实在做人里是特别悲惨的,因为这三件事在他的一生当中全部遇到。

  最为困难的时期,当属他少年时。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世了。一般史书都会记载,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天上都会有怪现象。朱元璋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农民朱五四的第四个儿子诞生时,整个屋子红光满室。

  这实际上也算是一种祥瑞之兆,历史上大多数名人出生中,都会有这样的神奇现象。但在朱元璋的前半生中,实在是难以看见生活的希望。

  他的童年过得十分凄苦,家里住的房子严重违反人类的基本的一个生存规律:冬凉夏暖,四面透风,完全失去了房子原本就应该该有的御寒与遮风挡雨的功能,可以说是跟头顶上只有一片瓦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朱元璋大封朱姓藩王,背后有什么考虑?

  因为要养活自己,要吃饭,要在乱世暴政之下存活下来,于是他在地主刘德家找了一份放牛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然而这并不是最苦的,此后他还经历了父母双亡,兄弟离散的事件,对于凄苦人生也十分绝望了。

  迫于无奈之下,他才去皇觉寺寻求庇护。但覆巢之下无完卵,社会大动乱之下,佛门也无法再给他提供庇护,他再次走上了独自面对残酷生活的道路。

  而此后的人生转折,来自于一封信函。

  二、参军迎来人生转折

  这封信,正是朱元璋昔日好友寄来的,邀请他去投奔郭子仪。彼时的朱元璋正走投无路,就听从他的建议加入了起义军。

  不曾想,正是这一个决定,使他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此后朱元璋的人生走向是怎么样的呢?那可谓是步步高升。

  他二十五岁加入到郭子仪的农民起义军里,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在这个大熔炉里生存,要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枪林弹雨要上,风雪雷电要走,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有勇有谋。

  最终凭着自己出色的胆识和军事才干,朱元璋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挣脱,逐渐成长,强大起来,在群雄争霸中拔得头筹,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成为了继刘邦之后的又一平民皇帝。

  公元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称帝之后,开启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新时代。

  当然,由于皇位来之不易,朱元璋的疑心也十分重,唯恐有不法臣子觊觎他的皇位。正是因为这样,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丞相一职,也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被撤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疑心有多么之重,他深知臣子职权之大,对于皇权的威胁也是很大。但这样的一位君王,为什么却还坚持封藩呢?

  这和他对七国之乱的理解有关。

  三、为巩皇权坚持封藩

  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时期,随后的中国历史,一直在分封制的阴影下前行,大一统王朝多毁于这一制度。

  但早在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也就是说,历代的君王早已知道分封的危害,却为何后世又重蹈覆辙呢?七国之乱已然是一个相当惨烈的例子。

  七国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这和刘邦当初制定的宗室王国制有着莫大关系。刘邦当初的目的为了防止当年秦国郡县制迅速亡国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国的实力越来越大,严重地威胁了汉朝中央政府的安全,也使得中央政府的税收大量流失,外面还有匈奴的严重威胁。

  但这些都是表象,实际上却是皇权与诸侯王国关于权力的争夺。换言之,是华夏贵族最后一次与皇权的博弈。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显然问题出于分封制上。但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

  历史上早已有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糊涂”?实际上,他自己对于“七国之乱的理解比较不一般,所以才会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

  在他看来,七国之乱最大的错不在于藩王,而在于君王。他认为是天子过于薄情,没有善待藩王,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倘若天子重情重义的话,藩王也会尽职尽责地为天子守卫河山。

  这听起来是多么仁慈大度的君王之言,但朱元璋其实也不是什么善茬,他登基之后为巩固皇权,也使了不少手段。只不过在评价他人的故事时,他倒是能够好好说话了。

  再加上,他分封的藩王,全是他的朱家子弟。

  历代地方割据势力给朝廷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元末河北军阀察罕帖木儿等拥军割据的事实给朱元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为了避免类似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朱元璋决心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监督和限制。

  他不止一次的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样,在朝廷,有皇帝直接掌管,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顾一切执行分封制的原因,弊端再多,早期终归是为他暂时安稳了天下。至于后来再发生的靖难之役,已是他当时无法预料的了。

  小结

  一朝天子一朝臣,各朝各代的发展,终归是来自于皇帝的操控。朱元璋何其厉害何其聪明,到底还是不能未卜先知。在他掌握朝政的时代里,天下未曾因为分封而动乱,也说明了他把控大局的实力。

  总而言之,朱元璋在见识过那么多先例之后,依然选择分封藩王,还是来自于他的个人想法。不可否认,分封制在可以掌控的程度之内,对于君王确实是有利的。

  只不过,朱元璋的后世子弟,或许并没有他那么强大的力量,所以也使得这分封渐渐失控。朱元璋对于七国之乱的理解还是有些片面,毕竟,动乱不仅仅来自于天子的薄情,也可能是藩王先起了异心。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朱元璋迁都河南开封,耗费整整10年,为何计划全面放弃?

贴春联朱元璋(过年不让贴春联)

为什么朱元璋惩贪没有成功(朱元璋是怎么解决腐败问题的?)

朱元璋谁接班(朱元璋为何选错接班人?)

朱元璋儿子朱樉(朱梓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吗)

标签:朱元璋  明朝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118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