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陈友谅和朱元璋,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元末农民起义发展到至正二十二年的时候,经过多年的抗元和相互倾轧,在江南形成了三个较为强大的汉族势力。其中以陈友谅的陈汉政权最为强大,势力最广、兵力最多。其次是占据安徽、南京地区的朱元璋的西吴政权,其精兵强将无数,实力仅次陈友谅。然后是占据苏州等江苏地区的张士诚的东吴政权,地域富庶,早早地投靠元朝,战损最小,实力弱但最有钱。
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是极大政治野心的两个势力,基本肃清了周围的威胁后,陈友谅一直准备向东发展,意图吞并朱元璋,统一江南,进而一统天下。
部下献城,陈友谅率军东征
公元1362年,随着朱元璋势力的不断扩大,位于江西南昌的陈友谅部下的胡廷瑞,感觉自己迟早是朱元璋的一盘菜,所以早早地把南昌城献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将南昌改为“洪都府”,任命此前战功赫赫的侄子朱文正为大都督,大将邓俞为副,驻防洪都,洪都因其地理位置,成为陈友谅和朱元璋争夺的第一线。
陈友谅得知洪都丢失,气得跳脚,终日打鹰,如今被鹰啄了眼睛。整天压着朱元璋打,到头来地盘没抢下,反倒丢了洪都这块战略要地。
这时也体现出了陈友谅一方诸侯的本色,他没有因为暴怒,就发兵夺回洪都。他冷静判断出未来的双方决战应该就是围绕洪都展开了,仓促出兵,只能给对方送礼。需要找准时机,攻占洪都,进而占领南京,消灭朱元璋。“主不因怒而兴师”,陈友谅一代枭雄,绝对是有争雄天下的资本的。
他没有等待多久,1363年4月,战机就出现了,朱元璋因为和张士诚起了冲突,两方在安丰展开大战,朱元璋派兵增援安丰,此时江南兵力空虚。陈友谅迅速抓住这个机会,组织60万水陆大军,浩浩荡荡沿江东下,围攻洪都。
死守洪都85天,消耗大量陈军
朱元璋获悉陈友谅挥军东进,满朝震惊,很多人都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刘基提出策略,应尽快结束东线与张士诚的战斗,派出使者稳住张士诚。然后全力备战,向西迎击陈友谅,在鄱阳湖与之决战。
摆在朱元璋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他需要时间,可是陈友谅不会给他这个时间,朱元璋的吴军备战至少需要两个月,陈友谅的汉军顷刻即到,只能下令洪都死守了。
朱元璋给洪都的朱文正下达,“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的命令,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
洪都城的两万守军,与陈友谅的六十万汉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他们士气极为高昂,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守住,援军很快就会到来。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将士们战斗在一线。看到作为统帅的大都督都这样作战,全军将士更是不惜死战了。
在最危急的时候,汉军曾一度炸毁城墙,攻进城内,朱文正派遣邓愈率领火枪兵前去迎敌。这时吴军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很多穿越者梦想的三段击,邓愈带领火枪兵轮番射击,顽强反击,将汉军赶出城外。
之后,朱文正迅速组织修补城墙,下次汉军进攻时,面对的又是一块完整的城墙。守卫洪都的吴军就是这么顽强,陈友谅看到这些吴军,心态都崩了,这要是我的属下,该多好啊,还怕统一不了天下吗?
就这样,朱文正率领吴军,一边与汉军顽强战斗,一边趁空隙加固修补城墙,坚守了八十五天,快三个月,陈友谅依然无法拿下洪都。最后城内守军不足三千人了,朱元璋终于率领二十万大军赶到,进入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陈友谅不得不放弃围攻洪都,转身与朱元璋主力作战。
洪都之战的重要性
洪都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处于赣江和鄱阳湖的交叉口,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在随后爆发的鄱阳湖决战中,洪都为朱元璋提供了重要的支点作为,既成为全军的战略后方,提供战略缓冲作用,又与湖口的吴军,形成两个钳子,将陈友谅围在鄱阳湖,难以动弹。
假如洪都被陈友谅占据,恐怕朱元璋想要在鄱阳湖困住陈友谅的战略意图就成了痴心妄想了。以陈友谅几经沉浮的经验,即使鄱阳湖水战失败,他也能依托洪都城阻击朱元璋,最差也能顺利回到武昌,陈友谅强突重围,战死的情况很难出现了。
最后,朱文正的洪都保卫战,极大地消耗了陈友谅的汉军力量,比兵力的损失更可怕的是士气的打击。一场洪都战役,消极了的汉军力量恐怕超过了五万,由此带来的士气的打击,恐怕之后汉军看到吴军,都产生了恐惧心理,这为朱元璋鄱阳湖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朱元璋能战胜陈友谅,朱文正成功守住洪都,绝对是要拿首功的!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108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