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诸葛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独掌兵权,一共出兵北伐了5次,最后也积劳成疾,病逝在五丈原。在诸葛亮北伐的这几年,蜀国连年征战,劳民伤财;而诸葛亮病逝之后,姜维任职蜀国大将军,也依旧执行诸葛亮的策略,在曹魏灭蜀前发动了11次北伐,成都被攻破时他还在前线打仗呢!按理说,蜀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什么诸葛亮和姜维都要主动出击呢?
小拾认为无非两点原因:一是完成刘备“收复汉室,统一天下”的遗愿;二是“王室不偏安”,偏安一隅是不长久的,曹魏迟早都要来进攻,所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诸葛亮就是要用北伐来消耗曹魏,让曹魏无法集中兵力来进攻蜀国。当然第二点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就是诸葛亮制定的一项国策,他的儿子诸葛瞻却是持反对的态度。
陈寿《三国志》中记载,邓艾率领两万曹军偷袭到蜀国境内,大将军姜维还在北伐的前线,刘禅慌忙派遣诸葛瞻带兵抵御,诸葛瞻却打了个非常奇怪的仗。
奇怪点一:诸葛瞻带兵赶到涪县,黄崇让他分兵把守要地,他竟然不做任何战前准备;
奇怪点二:邓艾率领曹军翻山越岭来到蜀地,早已人倦马疲,并且粮草辎重匮乏,一定是急于与蜀军决战的;这时诸葛瞻只要坚守城池不出战,以逸待劳,拖也能拖死邓艾,但他竟然真的率军跟邓艾硬刚;
奇怪点三:战前不鼓舞士气,反而说丧气话:“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国土。”扰乱军心这是一个主将该做的事吗?
诸葛瞻自小聪慧过人,对兵法、书法等领域都颇有造诣,为什么连一个平常人都知道的道理,他一个聪明人会不知道?
《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也表示不解,他曾考证过,原来是因为《三国志》作者陈寿当年曾在诸葛瞻手下任职,受过诸葛瞻的侮辱,所以才会故意抹黑诸葛瞻。但无论如何,作为史官,那人品还是可以保证的,别人没做过没说过的,他可不能胡编乱造。只是透过一些细节来表达“大义”。
那么问题来了:陈寿笔下诸葛瞻所说的“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国土。”这三大罪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小拾认为:陈寿是在说诸葛瞻打仗没本事,还要推卸责任!也就是说蜀国发展到如此地步,首先怪黄皓,然后赖姜维,最后才是他自己。
为什么要怪黄皓?
黄皓是刘禅身边的宦官,在古代宦官几乎没什么好名声,像赵高、魏忠贤之流。黄皓讨好刘禅,让刘禅只知享乐,不理朝政,把责任推给他也无可厚非。不过再怎么样,做主的还是皇帝,只是臣子怎么好责怪皇帝呢?所以陈寿认为诸葛瞻说“内不能除黄皓”,其实就是在怪刘禅无所作为。
为什么怪姜维?
因为诸葛亮北伐就已经劳民伤财了,好不容易休养生息几年,姜维又开始了北伐,蜀国国力实在经不起损耗,所以诸葛瞻认为姜维连年出兵北伐时不对的。但是北伐这个国策是诸葛亮制定的,姜维只是执行者,诸葛瞻只能反对,也没有能力阻止,所以说“外不制姜维”是他的错,就这样甩锅给了姜维。
陈寿在《三国志》表达的意思应该就是如此,但是小拾看来,诸葛瞻应该没有那么不堪,只是当时蜀国的情况确实如此。刘后主时代,姜维连年北伐,蜀国经济衰败,邓艾率军已经偷袭掉了蜀国境内,蜀国内忧外患眼看就要亡国了。诸葛瞻虽然满腹经纶,但也只是一个没怎么真刀真枪上战场的“官二代”,在这种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051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